摘要:數字化工廠是基于產品整個全生命周期數據,在虛擬的計算機環境中,對整個生命周期的生產過程進行仿真、評估以及進一步的優化,并延伸到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的新型的生產及組織方式中。數字化工廠是數字制造技術和計算機仿真技術完美相結合的產物,它的出現給汽車制造業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稱為了溝通產品設計和制造的紐帶和橋梁。本文介紹了“數字化工廠”制造過程管理系統,闡述了其特點、應用,并列舉成功運用的案例,得出結論即實施與開發、系統集成是企業成功應用“數字化工廠”的關鍵。
關鍵詞:數字化工廠;裝焊線;白車身
中圖分類號: T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b)-0000-00
隨著汽車市場的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都在不斷地發展、優化、完善自己的產品的開發和制造系統,每個企業都在尋找更優秀的“數字化工廠”制造過程管理系統,來對其生產制造進行相應的支持和改進[1]。
1數字化工廠的特點
制造過程應用系統使得實際制造在虛擬現實環境中進行“預覽”,提供多種輔助工具來輸出工藝文件、圖表;這樣既縮短安裝、調試周期,各工位的工作量又得到了平衡,提高了可靠性、效率和質量,降低了生產線成本,縮短了規劃的周期[2]。
2技術性能指標
2.1統一的數據庫管理平臺
工藝規劃數據通過分類管理,方便工藝規劃數據和查找,數據檢索和參數查詢瞬間完成。通過工藝和制造資源數據的累積,資源庫和工藝庫都可以在后續工藝規劃中再度利用[3]。
2.2工藝規劃、模擬驗證
三維仿真環境下來實施工藝規劃、模擬驗證、工裝夾具與產品之間的干涉、可制造性的驗證。例如:焊接中最合適焊槍的選擇,夾具、機器人產品是否有干涉,優化路徑,添加中間點、中間點的優化,機器人工位離線調試和編程,機器人程序輸出[4]。
2.3客戶化輸出
系統可提供若干種輔助工具來進行快速輸出工藝文件和圖表,大大降低了文檔編制和輸出的工作量[5]。
2.4知識庫
數字化工廠具有標準化的工藝知識庫,可以便于后續的規劃項目中進行重復利用,整個工藝規劃的周期得到了相應的縮短,也加快了新產品上市的過程。
2.5系統集成
具有集成工時分析工具實現了工時分析,平衡了每個工位的工作量,提高了制造資源的合理有效的利用率,達到了提很高的JPH,生產線產能得到了有效提高。
2.6具有統一的數據平臺即“數字化工廠”
其主要通過網絡來具體實現供應商間的并行工程。
3數字化工廠的應用
3.1裝焊線-白車身生產準備規劃
為了給白車身完整的工程規劃、設計、管理、項目跟蹤的團隊協同環境,為生產線提供了2D/3D布局圖,減少項目30%的規劃工作量;綜合焊接管理,焊接信息查詢時間減少了75%;減少丟失焊點80%;提高資源利用率高達85%。
3.2總裝-解決總裝的工藝規劃
為總裝制造工程提供了相應的設計、規劃、管理和團隊協同制造環境,解決了生產線的工藝規劃問題。減少了用于裝配可行性模型的數量,對復雜的裝配進行了干涉仿真,進行早期預測、消除風險工程,規劃簡單的裝配路徑,優化了生產線的物流系統,縮短了生產準備的時間。
3.3發動機解決方案
發動機生產線上的裝配線的設計、質量管理以及優化據此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各個部門的協作,免去了不必要的設計和更改,有利于利用標準化資源和工藝模板對新產品的工藝規劃,降低了投資成本。NC刀路仿真,換刀次數最小化,減少刀具無效運動的時間和距離,刀具和工裝卡具優選與和機加工線/裝配先的線平衡,減少機床運動臺面的旋轉,降低了相應的風險系數。數控仿真的進行,生產線物流過程的優化,平衡分析和優化生產線,都縮短了生產線調試時間和效率,提高了產品的產量。
3.4沖壓、生產線的仿真、模具的運動校核
通過三維圖形瀏覽,得到了更充足的信息溝通,早期的設計沖突可通過相應的分析得到,并且進行相應的運動優化,同步進行工藝設計,減少了調整時間和沖壓生產線的建立,優化了工作循環的時間。
3.5噴漆模塊
仿真噴漆,優化厚度、路徑,優選噴漆工具,快速精確的工藝規劃。
3.6 eM-Plant物流仿真模塊
通過仿真工具,對復雜的生產制造系統進行仿真并且優化,可快速有效的分析驗證,復雜的制造體系進行快速建模,對產品制造能力的評估、優化相應的生產線、分析其緩沖的區域,找出瓶頸點并計算進行優化,根據這些來定出最佳的物流控制方法,對項目進行早期的風險和錯誤驗證,及時進行糾正和改進,在一周時間內完成產品生產線的初步規劃,過去需一個月的生產周期,應用此軟件可以大大縮短時間、高效率、精確的對項目進行評估,并且針對典型工藝和數據可以重復利用,減少了重復勞動,項目流程時間,取代了手工勞動,對工裝卡具的數據驗證后可進行設計制造,各個部門的人員進行信息共享。
3.7 實際成功案例
德國寶馬(BMW)汽車:減少工藝規劃時間 (22 %),減少項目規劃時間 (50%),減少規劃工作量 (10 %),減少規劃投資 (5%),減少多系列產品規劃投資 (5 %)
(1)大大縮短了準備期的時間,企業因此而獲得效益;減少了7天的生產準備時間,可以提前一周時間(5天)正式投產。正式投產時,每天可生產2250量車,投產后,每量車比在準備時減少費用達$2000。準備期間日可生產500量,平均每量車的制造費用達$3000,采用白車身解決方案后節省了10%,整個生產準備期間節省的投資計算如下:5(days)*2250(car/day)*$2,000=$22,500,000+
10%*70(days)*500(av.Car/day during
ram-up period)*$3,000=$10,500,000
共為$33,000,000(三千三百萬美圓),提高了項目規劃效率與能力。
(2)企業獲得的效益:企業一共有80位規劃工程師,每位每年工作費用累計$120,000,采用工藝規劃模塊,工作效率與質量得到提高,每人約20%的費用得到了節約。效益計算如下:
80(planner)*$120,000(planner cost/year)
*20%(increase productivity)=$1,900,000
(一百九十萬美圓)
(三百五十萬美圓)
(3)企業獲得的總效益為:生產準備期間:$33,000,000(三千百萬美圓);規劃效率與質量的提高:$1,900,000(一百九十萬美圓) ;項目投資節省:$3,500,000(三百五十萬美圓);總和:$38,400,000(三千八百四十萬美圓)
4結論
在汽車領域,“數字化工廠”制造過程管理系統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實現了制造過程管理的信息自動化,時間、質量和成本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相應的產品設計的可制造驗證、工藝的規劃、生產過程中制定的計劃、驗證、夾具設計以及驗證、生產線以及物流的規劃、PLC、NC程序的編制等,并不是一般的單個的工具軟件系統,而是ERP、CAD/PDM系統相似的系統。客戶化的開發與實施、系統集成是關乎到我們能否成功應用“數字化工廠”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戴毅茹.虛擬敏捷制造企業建模技術的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 CIMS 研究中心,2003.
[2]吳澄.現代集成制造系統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3]張伯順.十六大以來汽車工業發展及其成因[J].汽車情報,1993:30-45
[4]中國汽車工廠學會.北京:中國汽車參考[M],2008(3):-10
[5]劉海江,茹凡.白車身側圍工位仿真技術研究[J].北京:機械與電子,2006,(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