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現代藝術和現代繪畫都是在20世紀開始的,在設計史上占有同樣重要的位置。1907到1914年是立體主義的活躍時期,被人們看做是現代藝術的分水嶺。立體主義思潮不僅僅影響了20世紀繪畫的發展,而且還有力地推動了設計藝術領域的革新。其中包括有平面設計方向、家具設計、室內設計,等等。
關鍵詞:立體主義;現代設計;末來主義
一、立體主義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立體主義是以畢加索、布拉克為代表的現代藝術運動,它直接受益于塞尚對結構的探求。立體主義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于平面,兩度空間的畫面、明暗、空氣、光線、氛圍,讓位于直線、曲線所構成的輪廓、塊面堆積與交錯的趣味和情調。
畢加索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如印象主義、自然主義、批判現實主義、象征主義以及唯美主義。畢加索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繪畫作品,其中《彈曼陀林的少女》《卡恩弗勒像》被認為是畢加索分析立體主義的代表作。1907年,他嘗試把塞尚已經開始的集合形結構的美的追求推向極致,創作了頗有爭議的、被認為是立體主義開端的《亞威農少女》。
《亞威農少女》這幅畫上(圖1),五個裸體女人的色調是以白色和藍色的背景來映襯的。畫面上最左邊的女人正在拉開赭紅色的布幕,為的是要展示她們的身體。她的表情嚴肅,側面的輪廓極像埃及的壁畫。右邊坐著的女人好像是帶著面具,其他三個少女也各具姿態,如鬼魅一般。這幅畫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的新局面。《亞威農少女》是一幅尖銳的、駭人的、令人厭煩又令人敬畏的畫,是與以往的藝術方法徹底決裂的立體主義作品。這是畢加索根據他在巴塞羅那的“亞威農大街”所見到的妓女的形象為依據畫出來的。他創作了一種在二維平面上展現三維空間的新方式。畢加索仿佛圍繞著對象走了一圈,然后把各個形象側面加諸重新組合的畫面次序中。他表現了立體主義畫派的要義:重新安排所見的事實。
布拉克于1907年末脫離野獸派而迷戀立體主義,成為立體主義運動中與畢加索共執牛耳的人物。野獸派時期的代表作有油畫《埃斯塔克碼頭》,立體主義時期作品有《埃斯塔克之屋》《有小提琴和水壺的靜物》《葡萄牙人》《吉他》等。其中在他的作品《二重奏》中,布拉克運用立體主義的手法,將正在演奏二重奏的兩位音樂家的身體,幾何化為各種方形、圓柱形、圓錐形等,并用平面的色彩分割來表現這一場面。這種繪畫手法,體現出音樂家的心理立體形象,讓人們面對怪誕的形象去“直觀本質”,從而感受到物體的全貌。
二、立體主義繪畫的創作理念對設計領域的影響
(一)對室內設計以及家具設計的影響
20世紀初由風格派的家具設計師兼建筑設計師里特維爾德設計的施羅德住宅(圖2,3)就受到了立體主義繪畫的影響。簡潔的體塊,大片的玻璃,明快的顏色以及錯落的線條是施羅德住宅最顯著的特點。從室內空間看,開放的頂層空間設計,可折疊、移動式的分割墻實現私密性的要求。地板表面漆成不同色彩的集合色塊、漆繪的家具、懸空陽臺的管狀欄桿、平屋頂、開闊的空間、拐角式玻璃窗、結構采用矩形預制板,施羅德別墅中出現的許多設計元素,都實現了風格派接受的美學觀念,試圖創造出“非客觀的藝術”中有生命的作品,延伸非客觀性的體驗,以及針對環境精神與反物質主義的內涵,致力于現代化材料和標準建筑部件的應用。
這種新的室內設計的新手法與早期的立體主義采用錯位手法和視角轉換聯系起來。這種全新的室內設計方法之所以被接受,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立體主義美學觀念。這種棱角分明、平面重疊的美學風格對20世紀20年代表現城市生活體驗的海報和廣告設計也做出了貢獻。
里特維爾德于1918年設計的紅藍扶手椅(圖4),他最初設計這把椅子的構思來源是蒙德里安的《紅黃藍構圖》。蒙德里安崇拜立體主義,這幅《紅黃藍構圖》就是沿著立體派和未來派的單純化結構而來的。而紅藍扶手椅是由多個長度不等的預制板材料制作而成,椅座及椅背采用長方形膠合板添加材料。里特維爾德在扶手椅的設計中有意將直角交接處延長,強調負面空間所起到的協調作用,同時也強調與非寫實派雕塑之間的關系。
路易斯·休(1875-1968)和安德烈·梅爾在1927年設計的黑色烏木櫥柜(圖5),是一套組合家具的一部分,采用簡單的矩形造型,由四條錐形腿作為支撐,櫥柜的柜門底邊呈貝殼狀,其圓形邊沿上以輕浮雕的手法刻畫有植物的圖案。櫥柜頂端明顯向外突出的部分起到了類似“橫木”的作用,可以將物品安全地放置其上。當櫥柜關閉的時候,柜門展現出一簇由珍珠母鑲嵌而成的盛開的花朵,其布局平衡但不對稱,且在櫥柜黑漆表面的反襯下顯得尤為燦爛奪目。這一組合還包括一張金色桌子,其腿部設計和浮雕裝飾手法與烏木櫥柜相得益彰。這套組合家具的每一個局部都使用了共同的元素,但并不完全融為一體。這種組合方式意在追求一種不夠“協調”的美學理想。設計者采用的豐富的色彩圖案以及外形,具有一種支離破碎的特點,反映了節奏緊張的現代城市生活。這種設計手法可以與早期的立體主義采用的錯位的手法和視角轉換聯系起來。讓·高爾登(1878-1946)設計制作的鍍銀青銅和琺瑯時鐘(圖6),也可見立體派藝術家采用的碎片化創作手法。鐘表表盤采用了簡單的圖形和菱形,以及普通的矩形指針,這些東西又仿佛跌跌撞撞地摔碎在不對稱的底座上。
(二)對平面設計方向的影響
簡約抽象風格,也出現于俄裔藝術家卡桑德爾(原名阿道夫·讓瑪麗·莫隆,1901-1968)所創作的海報中(圖7)。雖然他在評價自己的作品時,認為海報藝術應該是冷靜客觀,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的,但實際上他的作品所具有的個性和獨立性,都傳承了海報藝術的優良傳統,他的作品所呈現的風格特色,表現出了藝術家對于立體派表現手法的熟練掌握,此外還將能對觀眾造成強烈沖擊的語言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結合在了一起。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他的作品有助于闡明平面設計的這一職業的特色,摒棄敘述性的傳統廣告插圖,偏愛以更大膽的方式來識別產品,立即給人難忘的視覺沖擊。他于1925年為開胃酒皮伏羅設計的海報,重復運用小寫字母“p”和“o”為圓圈,以及“i”上面的小點以及小鳥的眼睛,使標題字母更形象化。此外,他還將酒杯與大寫字母“V”聯系起來,小鳥自身的輪廓構成了V字的左半邊。
俄國的“至上主義”和“構成主義”也是抽象主義的派系,將綜合材料、拼貼手法和偶然機遇等運用到創作中。弗拉基米爾·塔特林的作品受到其1913年于巴黎時期接觸的立體派拼貼作品的巨大影響,如《材料的選擇:鐵、泥、灰、玻璃與瀝青》,運用材料、金屬以及泥灰等普通材料作為抽象浮雕構成的創作元素。盡管這些作品本身幾乎沒有任何實用性,然而這類嘗試有時被作品的支持者稱為“實驗作品”,意在為未來實用主義家具的創作奠定基礎,結合對簡單幾何圖形的偏好,和對抽象態度的鼓勵。使用普通材料與拼貼技術,對“構造者”想象力的強調高于精湛的藝術技巧,暗示出藝術創作不僅可以得到廣泛的接受,而且可以由每一位積極參與新社會的一員所創造。
未來主義從本質上來說依然是來源與立體主義,在表現速度和變化帶來的刺激時,未來主義的藝術家們的視覺表現手法來自立體主義的碎片化和空間錯位手法。對于平面設計來說,在版面編排上,未來主義主張推翻所有的傳統編排方法,以完全自由的方式取代:編排自由,縱橫交錯,雜亂無章,字體各式各樣,大小不一,在版面上形成一個完全混亂的、無政府主義的形式。因此從這里開始,意大利未來主義形成了自己的平面設計風格,稱為“自由文字”。版面和版面的內容應該是無拘無束的、自由自在的。這種主張,在未來主義藝術家設計的海報、書籍和雜志設計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文字不再是表達內容的工具,文字在未來主義藝術家手中,成為視覺的因素,成為類似繪畫圖形一樣的結構材料,可以自由安排、自由布局,不受任何固有的原則限制。
三、結語
立體主義美術運動雖然只有7年的鼎盛期,但無論是對現代繪畫還是對現代設計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立體主義在反傳統的口號下有強烈的形式主義傾向,他那將物體肢解、重構、追求幾何形體的美的繪畫風格,推動了注重形式美的現代設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美]大衛·瑞茲曼.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伊麗達.圖說西方繪畫藝術[M].上海:上海三順書店,2008.
作者簡介:
宋麗敏,天津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