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陳洪綬是明清工筆寫意大家,其寫意畫《調梅圖》是其經典寫意代表作。他的繼承傳統繪畫技藝的基礎上,在人物造型上進行獨特的創新,藝術構思極具想象力與多元素的應用,繪畫風格古拙而生動。尤其是線描,在藝術形式上以“古拙美“和“裝飾美”為總特征。本文嘗試從線條、造型、墨色、寫意、構圖、裝飾元素、內心刻畫來研究陳洪綬《調梅圖》的藝術特色;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分析《調梅圖》的意境美和寫意性 1.寫意與工筆巧妙結合、2.線描藝術的奇特之點、3.寫意藝術的意境之感、4.色彩藝術的墨色之面、5.構圖藝術的裝飾性和生活常態化。陳洪綬繪畫之巔峰在于他奇特的筆法、怪異的造型,但最重要的是寫意性所帶來的獨特體驗,其人物及筆墨的舒緩狀態,達到了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的最高境界。
關鍵詞:陳洪綬;寫意性;古拙美;線骨;意境表現
中國工筆人物畫藝術源遠流長,明末清初涌現大批工筆寫意畫家,當時最有名氣世稱“南陳北催”中南陳就是論文要論述的主人公——陳洪綬。陳洪綬為明代著名大家之一,習古人的思想和節操以及工筆人物畫,領略寫意的美感,筆力的自然柔美、由線至意、由線傳情,墨色的素色古香、意之于色等等。他是一位擅長人物、精工花鳥、兼能山水的繪畫大師。他的畫占據當時畫壇占據一席之地,并流傳海外百年后仍然被人推崇,明代的工筆寫意大家陳洪綬以其獨特的表現方式創作出具有夸時代時代特色的傳統藝術的新形式。明代至清初是版畫的黃金時代,他在版畫方面的成績也尤為突出。《調梅圖》是其代表作之一,為他當時獨霸畫壇打下里程碑的基礎。
一、《調梅圖》簡介
《調梅圖》是陳洪綬人物畫中寫意性的典型之作。以綾為材,長129.5厘米,寬48厘米,藏廣東省博物館。圖中描繪的是主仆三人在火爐旁調梅的情景。桌案旁,兩個丫環圍與火爐之間相對而立,一人端盛梅子的托盤,另一手拿筷子于盆中,一手正要去拿盤中的梅子。身后的石椅上坐著一位貴婦,清雅素樸,卻又不失雍榮華貴。
二、陳洪綬工筆人物畫的藝術特色
清代張康評:其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隋、唐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墨也。陳洪綬以中國工筆人物畫最求寫意性而形成其獨特美學新體驗,他的作品大多以人物畫為主,畫風古樸變異、造型造型驚艷奇特,他大膽運用奇特性、寫意性、裝飾性、抽象性繪畫技法,將人物可刻畫的古樸奇特,人物形象生神兼備尤其對人物精神氣質的刻畫細致入神。《調梅圖》的寫意性可以作為他的代表,我們用幾個字總結他的藝術特點: 古、 奇、特、意、墨、型 。古:畫風復古而借今,其線條的蒼勁古樸。奇:人物造型奇異變形,相貌奇峭、身軀偉岸。意:其意境空靈,似無而有引人無限遐想。墨:水色并用墨色結合古韻古香。型:構圖裝飾性頗有民間風味。他的特點多變,形式多樣可以說是借鑒古代人物的造型要素又結合自己機遇。形成獨特的個人藝術特點,開啟了蓋明三百年無此墨也之成為,受到當時乃至后世畫家推崇追捧。以下我將結合陳洪綬的藝術特點對其進行簡略分析。
三、陳洪綬工筆人物畫《調梅圖》
寫意與工筆相之相結合
陳洪綬繪畫作品里,多為借古喻今借古諷今之作,他的人物畫推崇古代人物畫風,氣運筆,行運氣,筆法細膩刻畫中帶有蒼勁古樸,其人物畫可以說是形神兼備,惟妙惟肖了。《調梅圖》構圖上空白與留白之間找到了平衡,主要布景及人物集中于右下方,上方留下大面積空白。這種上空下緊、上白下黑的奇特布局烘托出貴婦那空寂、無聊略有些淡淡憂傷的心境嗎?半邊的桌面完整的梅花這些不就是現代抽象元素嗎?整幅畫面滿是意境,畫的是工筆卻感受到了寫意,畫面的生活場景使我們對貴女士的生活產生無盡的聯想。寫意性和裝飾性是他工筆意境結合的一大特點,他繼承了傳統繪畫的技法與意志精神融合寫意性的精神氣質與意境表達,將很多自己理解的東西以寫意元素的形式融入其人物畫里同時又開創了新的道路 。他的墨意與筆色結合,我們能夠在他的作品里看到蒼勁豪放的用筆和娟娟細致的刻畫 。墨色結合的潑墨與形神兼備的人物還有空靈質樸的意境,其多種技法和形式的結合十分值得現在的我們去學習。
(一)線描藝術的奇特之點
《調梅圖》首先給人以工整空曠質感,在看人物線條圓潤自然,面部的刻畫更顯的輕靈浮動,好似把女人物那個淡淡的憂傷躍然而臉上,又將兩個女童那吃力扭捏的形態刻畫的惟妙惟肖的,梅花的線生靈飄揚好似線賦予梅的瞬間盛開,作者用清雅、柔美的線法來描繪女士人物造型,細致娟妮的刻畫了物體和場景。從上至下線好像有生命,穿越了一個又一個人物及場景,不知我們是走進了畫還是走入了線。古語、線骨、線法、線意 。我在這幅作品里看到是線的升華,是游走在線里的韻味韻律,線在陳洪綬筆下出現了魂靈。《調梅圖》的線是畫家精與神的寫照,畫家擺脫了傳統對于線單方面的束縛,古畫雖講究形神而兼備卻是局部,而無法做到線的游走在與畫面之間做到不同的線不同的意,如小溪會流于大海、士兵組成了陣法、局部壯大了整體。畫面仕女的憂傷質感由線至意、由線傳情。是因線的憂傷才有仕女的哀傷,也許“線”就是作者當時的內心精神寫照吧。陳洪綬線雖奇、卻傳情,我想這是他的最高境界吧!
(二)色彩藝術的墨色之面
《調梅圖》水色相接,清彩濁墨 ,以彩顯素,以墨托雅的色彩關系及設色式,畫面設色清淡閑雅,古樸淡雅具有古典風韻。如圖中梅花美而不艷,桌上花瓶簡約樸質,人物服飾清雅素彩,童女更是淡妝素衣。他棄俗艷、尚雅致,以墨為意,強調筆與墨的意化,墨與色的意化,在色與墨中相溶,在色與墨中相分,營造出古韻盎然的畫面。陳洪綬的仕女圖大多采用“三白法”敷色,僅在嘴唇處輕點朱紅,其余顏色若淡若無,顯得十分豐韻、純潔。全圖色彩淡雅清秀為主,略施以點點重彩,水墨相合略顯幽靜清零之古樸韻味。整幅畫面顏色清淡至雅、素色古香、意之于色,作者把意境融入與色里,色意結合之感!設色雖無西方色彩構成之原理,卻也明白色墨之清淡凸顯我見猶憐的情意,色雖清雅,卻意由在,陳洪綬獨特的線條,本就賦予了線的魂,人的神,其色更是彰顯了靈,以色帶線,線為骨‘色為肉,骨肉相溶,神形意得,而神意自成。清人評曰:“章侯所作仕女圖,風神衣袂,奕奕有仙氣……令人銷魂心死。”
(三)構圖藝術的裝飾性生活常態化
《調梅圖》該畫構圖標新立異,主要將人物集中于右下方,上方大面積空白。這種布局構圖正是其為線與色做準備的鋪墊,去掉背景的大面積繪制凸顯人物線與色的美感,而空曠之地正是意境的存在之處,他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刻畫描繪渲染意境,這么多的意境正是需要一處空白之地將其匯流于此,而我們的心卻也隨之留到了這里,給我們時間和地方去細細咀嚼作者那空寂、無聊的心境。?陳洪緩的構圖方式與民間版畫、年畫有一定的關聯,畫面里的度、原始元素、色彩元素,寫意元素、裝飾元素、以及形象鮮明、氣氛烘托,有一部分我們在民間版畫里也能找到共同點。他吸取了民間藝術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繪畫構圖中去,所以我們會看的他的作品里帶有很強的裝飾性和生活常態化。
四、結語
我通過對陳洪綬畫家的研究和分析,他的工筆人物畫的寫意性其實代表的轉型,更代表了當時時代的轉型,我們去研究分析他的《調梅圖》從中研究出大量的寫意性和意境感,他有對復古式追求,但不仿古卻是研古創古,在古人的基礎上開創了屬于他的自己的獨特藝術領域,曾因一度出家的陳洪綬,對于道釋圖像也有涉足,所以其人物畫為主包括大量的宗教壁畫和宮廷肖像畫,直至《調梅圖》的出現是他的畫達到了登封造極的境界,而這種境界卻又使他的畫趨向于溫和平穩,返璞歸真的境界了。該作品無論從造型、設色、布局、運筆、均體現出意境的存在,可以說是處處有意境,卻又處處無意境。意境在似有似無之間流入了我們的心尖,卻給我了們無限的遐想和感悟。我想這就是他對意境體會的獨到之處吧。我們應該積極地探索陳洪綬工筆人物畫在寫意的特殊語言,既注重古法的繼承又能勇于突破前人的束縛握時代的精神融合多種元素的創造,使自身的作品具有古法的神韻現代的元素水墨的意境,陳洪綬酷愛寫詩詞,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是《湖上》,“厭聽樓船雜管弦,耳根清凈小西天。朝朝暮暮閑庭子,滿耳松風小西天。”這大概就是他內心深處最想要的生活和我們望塵莫及的境界吧。
參考文獻:
[1]成定勝.中國名畫家全集——陳洪綬[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2]李里天.中國美術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劉鋼.陳洪綬人物畫的高古境界[N]. 泰山學院學報,2005,(01).
[4]徐森.淺析陳洪綬繪畫藝術特點及影響[N].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08).
[5]金松.陳洪綬人物畫圖式的審美分析[J]. 新美術,1998,(02).
作者簡介:
叢嘉,遼寧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