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作為近年來藝術院校的新興專業,沒有現成的教學藍本可以借鑒和參照,因而在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方面存在很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樹立正確的專業教學目標,而完善的課程體系則是能否順利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因而,構建具有藝術院校特色的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課程體系是當下最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文物鑒賞與修復;培養目標;課程體系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審美素質的普遍提高,文物藝術品的收藏投資成為一門新興產業。與之密切相關的文物鑒賞與修復、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藝術品鑒定行業也蓬勃發展起來。為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部分藝術院校開設了文物鑒賞與修復、藝術品投資與收藏等相關專業。但由于此類專業在國內發展時間較短,很多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建設多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多是由于對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建設認識不清所引起的,無論任何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筆者以山東藝術學院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為例,對藝術院校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作一思考,希望引起同行關注,促進該專業更好的發展。
一、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及定位
文物鑒賞與修復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為鑒賞,一為修復,兩者關系相輔相成。其中,鑒賞是修復的前提,沒有對歷代文物藝術品造型風格、制作材料與技法等基本知識的了解,修復就無從下手,盲目修復則會適得其反。反之,通過對文物的修復,修復者也能加深對文物特性的認識,從而提高修復者的鑒賞水平。
因為文物學研究的領域十分廣泛,既包括古代陶瓷、古書畫、玉器、青銅器、古籍、古錢幣、家具、金銀器、雜項文物等可移動文物,也包括古代遺址、古墓葬、古代礦冶遺址、古窯址、古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1]所以,對不同類別文物的準確鑒賞需要我們具備深厚的傳統文化和文史素養。從藝術院校學生知識儲備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可能在短短的本科四年時間內把所有可移動文物的鑒賞與修復知識全部學完。所以,根據學校師資力量與辦學條件的實際情況,選擇兩個或三個類別可移動文物的鑒賞與修復作為教學重點加以強化,其余文物鑒賞知識則以選修課的形式教學,是高校辦學的明智之舉。
作為藝術院校,由于具有相關藝術類學科的支撐,選擇書畫、陶瓷、古籍等文物類別作為教學重點是符合教學需要的,也是必須的。就目前國內藝術院校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的實際情況來看,也基本符合這一點。如南京藝術學院于2005年創辦了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經過幾年的探索,建立了以書畫、陶瓷、古籍為核心的教學方向。確立了以培養“專業化與普及型藝術人才,充分體現‘厚基礎、強實力、寬口徑、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一定的鑒賞與修復文物能力的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作為藝術類院校的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課程的設置既不能等同于普通高校的考古文博類專業,也不能照搬文物行政部門、文物收藏機構主辦的文物鑒定專業課程,而應該立足學校實際,充分發揮藝術院校在書畫創作與鑒賞、藝術品保護與管理方面的優勢,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
山東藝術學院于2013年開設本科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經過廣泛論證與考察,我們確立了以培養 “具備一定的書畫藝術創作能力,掌握一般文物藝術品鑒賞和拍賣的基本知識,能夠熟練從事古代書畫裝裱與修復、古籍鑒賞與修復、古建筑彩繪與壁畫修復等實踐性工作的實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在該培養目標的指導下,確立了“一體兩翼”式的人才培養目標模式。在這里,一體包括書畫裝裱與修復、古籍鑒賞與修復、古建筑彩繪與壁畫修復等實踐類課程,這是專業教學的核心。兩翼分別為書畫創作實踐能力和一般文物藝術品鑒賞與修復的專業知識。在這個模式中,兩翼是為一體服務的,兩翼的強化,突出了專業教學的核心,使得學生的主體實踐能力更為加強。
二、藝術院校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雙師型教師比例低,實踐教學難以勝任
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是一門實踐應用型學科,它需要研究文物的藝術特征、掌握其造型風格的發展規律,在此基礎上,對殘損的文物進行修復。[2]從這個角度看,該專業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和技術性,尤其強調實踐。但是,從我國目前情況看,藝術院校雖在古書畫鑒賞、裝裱與修復方面存在巨大優勢,但多缺少具有書畫裝裱師、文物鑒定估價師、文物拍賣師資格證等職業資格證書的雙師型人才。在國內,民間的文物修復仍屬于傳統手藝,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技藝傳承大都是言傳身教。與高校相比,民間的文物修復因為有經驗豐富的名師指導,又能經常參加現場鑒定活動,所以具有無可比擬的專業優勢。但隨著民間傳統工藝的逐步丟失,培養文物修復后繼力量的重任必然會落到高校身上。所以,面對實際,我們必須加大雙師型教師人才的培養力度。
(二)實驗教學設施不完善,實踐教學受到制約
如前所述,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是一門應用型實踐學科,所以需要相應教學材料、實驗設備的支撐。如應建立書畫裝裱與修復實驗室、古籍修復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但由于這些實驗設備如古陶瓷標本、歷代書畫紙絹標本、傳世古籍標本很難從社會征集。因而,很少院校能夠建立完善的實驗教學設施。但只有建立完善的實驗室和專業教學實踐基地才能保證專業教學的順利進行,這是需要我們不斷完善的方面。
(三)課程教學特色不突出,不能適應市場變化
受我國高等教育長期以來存在的重學科本位、重理論輕實踐思想的影響,加之高校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起步較晚,缺乏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的深入研究,導致一些院校專業定位模糊。往往把普通高校的考古文博類課程加以壓縮,再輔以簡單的藝術技能課程作為教學的基本體系。這種課程設置模式,使得專業課程特色不突出,而且不能適應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化。藝術院校的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可以借鑒普通高校考古文博類課程的教學內容,但決不是簡單的壓縮,而應該從課程計劃到授課內容方面都加以調整,惟有如此,才能逐步建立特色鮮明的課程設置體系。
三、構建具有藝術院校特色的
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課程體系
一般來說,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的確立,是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在通常情況下,專業課程體系主要反映在基礎課與專業課,理論課與實踐課,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的比例關系上。在此,我們以山東藝術學院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安排為例,對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展開討論。
(一)專業基礎課
根據我們“一體兩翼”的人才培養目標,學生的書畫藝術創作能力、一般文物的鑒賞能力為教學目標的兩翼,這兩者的教學內容皆屬于專業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設置目的是為學生將來學習專業課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專業基礎課中國畫技法的教學,就是為專業課書畫修復中的相關內容而服務的。書畫修復的接筆和補色程序要求修復者將殘缺的畫面內容和筆跡,按作品的原貌和色調全面還原,這就要求修復者必須具有一定的書畫功底。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的基礎課程包括:中國傳統文化、考古學通論、書法篆刻、中國畫、造型基礎等課程。不難看出,我們的專業基礎課程大致可分為理論基礎課與實踐基礎課兩部分。這與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一致的,突出了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原則。
(二)專業課
專業課包括書畫裝裱與修復、古籍鑒賞與修復、古壁畫臨摹與復制等實踐類課程,這是專業教學的重點。在此我們不妨以書畫裝裱與修復課程為例,來說明我們的教學目標和授課內容。該課程的授課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裝裱材料的性能,掌握不同樣式書畫作品的裝裱技藝,能對破損書畫進行揭裱與修復,并能修補和全色。在授課內容上,先后需向學生講授書畫裝裱簡史、裝裱材料加工、托畫技法、書畫裁鑲技法、覆褙砑裝技法、扇面裝裱、冊頁裝裱、新畫揭裱、舊畫揭裱與修復、手卷裝裱等內容。除此之外,還要講授糨糊制作、排刷制作、裱件變形處理、機械裱畫的基本技法和操作技能。[3]可以說,每個模塊的授課內容都著重介紹專業實踐操作技能,都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根本出發點。
(三)專業選修課
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的專業選修課應包括博物館理論與實務、拓片制作、陶瓷鑒賞、古代青銅器、文化遺產保護概論、中國古建筑等課程。專業選修課又分為專業任選和專業限選兩種形式。其中,博物館理論與實務、陶瓷鑒賞、拓片制作等課程屬于專業限選課;古代青銅器、文化遺產保護概論、中國古建筑、中國服飾鑒賞等課程屬于專業任選課,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任意選修。專業選修課的教學目標是為了拓寬學生知識面,滿足不同興趣愛好同學的學習需要。這樣,把專業必選課程與任選課程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力求提高學生藝術品位、拓寬綜合素質,夯實專業基礎,達到使學生既對主要文物的鑒賞和修復能力有比較熟練的把握,又能觸類旁通,較好地理解和掌握若干相關文物的鑒賞知識和應用技能,成為一專多能的綜合性藝術人才。
(四)藝術實踐課
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藝術實踐課一方面可根據教學需要統一安排學生到文物市場、文物保護單位外出考察參觀,開展專題調查研究活動;另一方面又可和政府文物管理行政機構聯合,開展文物普查、文物測繪等活動;又可根據學生個人興趣安排學生到博物館、圖書館、文物商店、藝術品拍賣公司、文物考古機構從事文物的保護與修復工作。通過這些藝術實踐與實習課程,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更加鞏固,綜合能力得到鍛煉。也踐行了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以實踐為核心、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
四、結語
盛世興收藏,目前我國文物藝術品的收藏、經營和鑒賞已從少數文物部門走向了社會。從文人、學者、收藏家走向了大眾。就社會大環境而言,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的人才的匱乏的現象正在日益突出。藝術院校文物鑒賞與修復相關專業的設置,可以充分發揮藝術院校在相關專業方面的優勢,為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文物保護做出貢獻。因而,構建具有藝術院校特色的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是文物行業從業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吳詩池.文物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
[2]李曉東.中國文物學概論[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
[3]馮增木.中國書畫裝裱[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李峰,碩士,山東藝術學院文物鑒定與修復專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