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各行業迅猛發展,同時各行各業的公司管理水平均得到顯著提升,其對風險安排及保險需求也明顯加大。財產保險公司也勢必將以大型工程項目建設及大型企業公司財產為風險標的保險項目作為其重要的業務方向,但受到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承保要求及風險承受能力的影響,無論是作為投保人的大型企業還是作為承保人的保險公司大部分都會選擇共同保險的形式。隨著共同保險業務的不斷開展,基于投保人對資金、賬務等處理的管理要求不斷升級,出現了不同于一般財務處理的形式,勢必要求共同保險業務的相關會計處理能夠適應其變化。鑒于此,文章從共同保險的不同財務業務形式分析入手,結合保險行業制度法規及新會計準則等以確定創新、準確、合規的會計處理方法。
關鍵詞:共同保險;主承保;保費收入;經紀費;出單費
共同保險又稱“共保”,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保險人就同一保險利益、同一風險共同訂立一個保險合同,且保險金額不超過保險標的的價值。在發生賠償責任時,其賠款按各保險公司承擔的份額比例分擔。
共同保險業務中一般份額最大的保險人被稱為主承保人,即首席承保人,是指在財產保險承保條款上帶頭接受保險的人。
其他共同保險人又稱為非主承保人。
主承保人一般負責投保資料的收集、協議簽訂及保單出具,負責提供對客戶的保險服務,負責處理賠案并告知非主承保人按比例分攤賠款等。
共同保險業務所涉及主體及資金流動形式較為復雜,對相關業務的會計處理提出更多的要求,為確保合理、準確的進行共保業務相關賬務核算,現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及保險行業特殊的監管制度要求進行詳細分析。
一、共保業務保費收入確認分析
(一)保費收入確認時點確定
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謹慎性原則及權責發生制的基本核算要求,保費收入確認需要滿足三個基本條件:(1)保險合同成立并承擔相應保險責任;(2)與原保險合同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3)與原保險合同相關的收入能夠可靠地計量。
保險合同成立并承擔相應保險責任是保費收入確認最核心條件。根據《合同法》、《保險法》等有關規定分析,保險合同成立條件為保險當事人就合同的條款達成協議。表現為,共同保險人、投保人及經紀公司等就保險相關條款達成協議,各共同保險人簽訂共同保險協議,并由主承保人向被保險人出具相關保險單后,保險合同成立。在通常情況下,保險合同的承諾生效日期即保單起保日期與保險合同簽訂日期一致。
根據保險原理的有關解釋,保險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約定交付保險費,保險人按照約定的時間承擔保險責任,即保險合同生效是以保費繳納為生效條件的。
綜上,結合會計相關準則中收入確認的三個基本條件,保費收入確認條件在保險合同成立日即保單起保日即已經滿足。因此在一般條件下保單起保日確認保費收入,除非無法在保單起保日期獲取相關信息,無法可靠計量等特殊情況。
對于保單簽發日期早于保單起保日期的,保單簽發日,投保人繳納保費后,確認為預收保費,保單承諾生效日即保單起保日,確認保費收入。對于保單簽發日期晚于保單起保日期,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應于保單起保日起即確認保費收入。
(二)保費收入確認金額確定
根據會計準則及相關解釋的規定,非壽險原保險合同,應當根據原保險合同約定的保費總額確定。即保費收入的確認依據為滿足保費收入確認條件,是否一次性收取或分期收取不構成對保費收入確認的影響。
分期保費如果在保險起保日即承擔全部保險風險,就必須根據原保險合同約定的保費總額確認保費收入;如果僅是部分承擔風險,應在承擔相應保險風險時確認相應保費收入。
目前財產保險公司涉及共保業務中保險分期情況較為普遍,但這種分期通常僅為保費繳費金額的時間分期,并非對保險責任的分期,故對于存在分期收取保費的合同我們應該在保險合同成立日,即滿足保費收入確認條件的前提下,根據合同確定的各期應收總額確認保費收入,并非按照發票實際開具及收付金額確認保費收入。
各共同保險人應根據共保協議約定的承擔份額比例分別確認保費收入,涉及到相關保險合同修改的,主承人必須以書面方式通知非主承保人并得到相關書面確認。
(三)保費收入會計處理
業務實踐中,保費收取一般由主承保人統一向投保人或者代表投保人利益的保險經紀公司收取。同時,按照發票相關管理辦法的要求,發票的開具原則上要與資金流的方向一致,即主承保方向投保人出具發票,其他共保方向主承保方出具發票。
按照保險合同成立條件及保費收入確認的時點、金額確認并依據權責發生制原則記載會計分錄。
1. 主承保方應當根據實際收到投保人或經紀公司支付的保費后借記“銀行存款”等;根據應承擔保險份額貸記“保險業務收入”,剩余的代非主承保方收取的保費貸記“其他應付款/代收共保保費/XXX公司”。
涉及到保費分期的,主承保人應當在收到首期保費后借記“銀行存款”,剩余期間的份額內應收保費借記“應收保費/分期付款應收保費”;根據保險合同確定的份額內各期應收保費總額貸記“保險業務收入”,代非主承保方收取的首期保費金額貸記“其他應付款/代收共保保費/XXX公司”。
主承保方依據各共同保險人承擔的保險比例劃出代收保費后應當借記“其他應付款/代收共保保費/XXX公司”,貸記“銀行存款”等。
2. 非主承保方根據實際收到的份額內保費確認保險業務收入。涉及保費分期的,非主承保人應當在收到首期保費后借記“銀行存款”,剩余期間份額內應收保費借記“應收保費/分期付款應收保費”;同時根據保險合同確定的份額內各期應收保費總額貸記“保險業務收入”。
二、共保業務中的保單費用確認分析
保單費用一般包括經紀費、出單費、營業稅金、咨詢及防災防損費等,應當依據共保承保比例及權責發生制等要求據實入賬確認。
(一)共保經紀費業務處理
一般情況下,大型財產保險的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會委托專業的保險經紀公司為其擬訂投保方案、辦理投保手續、協助索賠,或者為其提供防災防損、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咨詢服務等保險中介服務。保險經紀人則基于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相應中介服務,并依法收取相關經紀費傭金。這是共保業務中經紀費支出發生的主要內容。
目前保險經紀費的主要結算形式分為主承保統一結算及各共保方單獨結算兩種,同時嚴格禁止與保費軋差后凈費結算。
票據開具與資金流的方向一致。即主承保方統一向保險經紀公司支付經紀費同時,保險經紀公司統一向主承保方開具全額經紀費發票。非主承保方向主承保方支付保險經紀費時,由主承保方向其他共保方出具經紀費發票。
按照保險行業的相關規定,主承保方出具經紀費發票不符合相關制度規定,但是由主承保方負責相關資金的統一收付已成為該類型業務處理的行業慣例,我們按照事實重于形式的原則,也基于發票及行業合規要求,可在保險經紀公司統一出具發票時提供列示各共保方經紀費比例金額的詳細發票明細單給主承保方;主承保方在收取代付的各承保方經紀費時提供相關復印件、收款收據、分割單等。
主承保人與非主承保人依據權責發生制及與保費收入相關性原則記載會計分錄。
1. 主承保方應當根據實際支付經紀公司經紀費后借記“保險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支出”,貸記“銀行存款”。
主承保方根據份額內承擔經紀費借記“保險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支出”, 代其他共保方支付的經紀費借記“其他應收款/代付共保經紀費/XXX公司”;實際支付金額貸記“銀行存款”。
涉及到保費分期的,在支付首期保費相關經紀費后,將份額內各期保費對應經紀費總額借記“保險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代其他共保方支付的首期經紀費借記“其他應收款/代付共保經紀費/XXX公司”;按照實際支付金額貸記“銀行存款”等, 剩余期間份額內應收保費對應經紀費貸記“應付手續費/分期付款應付手續費”。
收到非主承保方劃來經紀費時借記“銀行存款”等,貸記“其他應收款/代付共保經紀費/XXX公司”。
2. 非主承保方應當根據所承擔份額保費支付對應經紀費。涉及到保費分期的,非主承保人應當在支付首期保費時將份額內各期保費對應經紀費總額借“保險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支出”; 按照實際支付金額貸記“銀行存款”等, 剩余期間份額內應收保費對應經紀費貸記“應付手續費/分期付款應付手續費”。
(二)共保出單費業務處理
一般共保協議中,主承保人會向非主承保方收取一定比例的出單費,用于保單出單打印,與經紀公司、投保人日常業務交流中的相關費用支出項等。
按照權責發生制核算要求,在主承保方向非主承保提供出單費發票并收取相關款項后確認相關收入、費用。
主承保方出具出單費發票后應當貸記“其他業務收入”,只有在實際發生相關出單費用支出時借記相關“營業費用”科目。這種收支兩條線的會計處理模式更加及時準確的反映出經濟業務實質。
非主承保方收到出單費發票后借記“營業費用”等科目。
(三)共保業務營業稅金處理
通常情況下,會計處理和稅法規定的保險業務收入確認是一致的,按照相關性原則共保業務的營業稅金計提與保險業務收入完全配比,各共同保險人按照各險種份額內保費收入確認的期間、金額,根據營業稅相關稅收政策比例自行計提和繳納。不按照一般意義上的“以票定稅”計提和繳納,考慮經濟效益原則,也不采用主承保代繳和劃收等方式處理。
(四)共保業務咨詢及防災防損費業務處理
按照共保協議約定,主承保人或者經紀公司會按被保險人的要求,組織專業機構為其提供保險咨詢服務或防災防損服務。該類服務按照共保原則需要各共同保險人按照共保業務比例承擔。
在實際咨詢或防災防損發生時,由專業服務機構按比例出具發票劃分至各共保方,由各共保方憑借相關票據分別支付確認相關費用,借記“營業費用\出單費或防災防損費”,涉及代收代付的各共保方之間進行相關資金劃轉。
(五)共保業務退保費業務處理
涉及到保險合同提前解除的,共保業務投保人依據保險合同約定,提出退保要求時,由主承保人依據合同自行處理,并將有關業務處理單據副本遞交非主承保人,非主承保人依據承保比例向主承保人劃付應退保險費及相關費用等,按原保險合同約定計算確定的應退還投保人的金額,借記“保險業務收入”,貸記“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等科目。
具體情況下的會計業務處理與上述相關處理形式類同,會計處理方向相反,不再贅述。
目前,財產保險共保實務中常遇到的會計處理情況基本上為以上幾種,但由于各公司具體業務流程、管理水平及會計二級明細科目設置等不同,會計業務處理上會有細微差別,只要掌握了這些會計業務處理的相通原則,通過對業務情形的層層分離,必定能找到科學、合規、準確的會計處理辦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強財產保險共保業務管理的通知(保監發〔2006〕31號)[S],2006.
[3]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保險業實施《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有關事項的通知(保監發〔2009〕1號)[S],2009.
[4]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關于印發《保險合同相關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2009〕15號)[S],2009.
(作者單位: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