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我國的部門預算改革工作已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以后很長時間內,績效預算改革都會成為地方改革的重要工作。文章分析了績效預算改革的積極作用,并針對其中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績效預算;部門預算;管理
一、綜述
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意味著需要科學的管理和分配各種公共資源,績效預算工作應運而生。績效預算除了是預算方式的改變,也是政府管理形式的改變。借助績效預算工作,我們能夠控制好政府的各項支出,且權責更明確、工作效率也更高。協調好資源預算配置和政府機構績效間的關系,也能夠使政府的各項財政支出更科學。現今的部門預算改革已經頗有成效,所以應將地方改革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績效預算改革上,這也有利于可持續發展觀的更好執行。
二、推行績效預算的意義
(一)能夠使政府機構的財政支出更加合理
績效預算中明確規定,若政府的資金不足,則要按照項目的重要性來合理安排支出,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好該年的業績指標。而這能夠顯著提高財政支出結構的科學性,使財政支出更加合理。
(二)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性,明確各項權責
通過績效預算可以將政府的支出與收益緊密關聯,這能夠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性。除了政府機構的管理者可以知曉工作的效果,每一個社會民眾都可以根據績效報告來評估政府的工作成效。并且,各項權責也更加明確,使管理人員不得不在工作中認真對待每一個決策。
(三)有利于促進政府預算的內外部參與者的溝通
當前預算改革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建立預算陳述制度,改善政府和社會公眾之間的溝通渠道。績效預算與之前的預算工作的最大不同就是體現了政府項目、績效標準及各項預算信息,使政府的管理者和社會群眾能夠便捷的進行溝通,獲得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這種工作方式能夠使老百姓真正地監督政府的工作,并督促政府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四)可以使預算決策工作有更加明確的依據
全球化經濟時代,信息在社會發展和經濟決策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績效預算可能不能顯著增加決策工作的科學性,可是它包含的信息卻是企業決策的重要依據。不僅如此,預算審核工作也會更加科學。績效信息的積極作用主要包括:首先,績效信息能夠保證再分配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討論的關鍵點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再次,在確定新增項目及項目撥款工作時有了明確的依據。最后,為立法機構的預算決策過程提供有用的參考信息。由此可見,績效預算所含有的財政信息對預算決策十分重要。
三、我國績效預算改革存在的問題
要對我國績效預算改革工作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如果工作方式主要是引進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這不能很好促進績效預算改革工作的提高。我國的學術界和研究機構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成績,在他們的宣傳和推廣下,績效預算也開始獲得城市的允許。但在績效預算改革期間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
(一)對實行績效預算的認識不統一
績效預算改革增大了預算執行部門的壓力,如果績效評價不好,行政長官要被問責,預算執行部門的行政管理人員也承擔著很大的責任。面對現今政府職能未得到改革、激勵制度不完善的顯著,形成績效管理文化依然任重而道遠。在開展改革期間,很多機構的工作者極易出現抵觸以及消極狀態,這便會降低改革的質量,影響改革的順利發展。
(二)績效預算不夠全面,這使其和部門協調工作存在很大的沖突
績效預算改革工作的難度是很大的,需要各個機構協調開展工作并積極進行溝通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可是,現今并不是各機構都認識到了績效改革的重要作用,因此與之配套的制度也很不健全,這方面的工作水平還亟需提高。
(三)群眾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在許多的省市,政府都在改革過程中發揮著主體作用,雖然改革期間也會使用“參與式預算”、“第三方評價”的工作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財政預算信息的透明性,對于工作水平的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但從整體情況看,受制度不完善、公眾參與渠道少等各種因素的制約,公眾自發參與的程度還不高,公眾參與機制尚需進一步健全。
(四)必須不斷健全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體系
現今,我國的地方財政預算績效評價工作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其中還有許多的不足和缺陷:首先,績效評價工作不夠全面;其次,忽視了微觀評價的主要作用,使工作質量因此而大打折扣;再次,未給予各項評價指標平等的重視。在確定財政支出的效率時必須要考慮社會、文化、經濟等諸多方面,所以必須科學開展指標的確定工作,并保證指標和實際是一致的,尤其是進行項目支出拓展及部門預算支出的評價工作時,對于全面性的要求更高,因而工作難度也大大提高。
四、意見和建議
(一)要對績效預算改革有正確的認識
雖然我國這些年經濟發展十分迅猛,國際競爭力也不斷提高,但要實現制定的財政目標的難度還是很大的。面對這一現狀,必須不斷推進部門預算改革工作,并且要重視財稅體制改革中的績效預算改革工作,以真正促進改革的發展。要建立財政、審計、發展改革、人事、紀檢監察等部門有機結合的績效預算管理新機制,探索建立各項相關工作的聯動機制,如績效評價與審計部門的績效審計聯動等,并體現人民代表大會、政協的監督職能,各部門共同協調,更好的保證財政績效評價工作的質量,不斷深化預算改革。
(二)要改變政府的職能,形成重視績效的工作氛圍
績效預算方法除了是預算管理方式的改變,也是政府管理思想的改變。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一定要注重培養績效管理文化。借助人員培訓以及制度規范工作,如設立考核標準和獎懲制度,可以使員工都認識到績效管理的重要作用,促進績效預算改革的順利進行,產生一種重視績效的管理文化,并貫徹到員工的日常工作中。此外,行政管理工作者也必須參加評價規定的制定工作,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這不僅有利于績效評價工作水平的提高,也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
(三)不斷深化各機構的預算改革,促進績效預算改革的順利進行
分析現今我國預算改革的情況可以發現,預算改革工作獲得了一些成效,可依然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如,改革模式不一致、操作不夠科學、未控制好進度、未控制好各項財政支出等,這科學、規范、先進的預算管理制度的目標還存在著較大差距。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部門預算改革。深化地方財政和預算改革,如深化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和收支分類改革,政府要嚴格進行采購預算管理工作,這對于績效預算改革工作水平的提高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此外,不斷深化各機構改革的深度,并設立框架體系完善、內容協調、工作效率高的財政資金支出、管理制度,保證財政資金支出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高預算管理工作的透明程度。
(四)要切實提高財政預算信息的透明度
要動員群眾積極的參加財政預算管理工作。要及時、準確地向群眾發布績效預算編制情況、預算落實情況以及績效評價的各種信息(不包括法律規定的保密內容以及影響后續工作順利進行的內容),這樣能大大提高預算信息的透明性。除此之外,要鼓勵員工開展制度創新工作,并體現社會的監督職能,還可以吸引社會公眾及財政支出項目相關受益群體對預算項目進行監督并進行績效評價。
參考文獻:
[1]劉昆.績效預算:國外經驗與借鑒[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2]茆英娥.地方政府一般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財經論叢,2007(05).
[3]珍妮特·M,凱麗,等.地方政府績效預算[M].茍燕楠,譯.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秦皇島市撫寧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