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山西衛視《走進大戲臺》節目創新研討會在京舉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田進,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蘇平,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閻晶明,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秘書長趙德全,中國文聯電視藝術中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德祥,及于魁智、李勝素、白燕升、六小齡童、謝濤等戲曲表演藝術家出席了此次研討會。
研討會上,國家主管部門領導、學界、藝術界專家不僅圍繞如何進一步弘揚中華戲曲文化,探索當下戲曲節目的發展主旨和路徑等問題進行熱烈討論,還從多個角度評析節目,給予高度評價并提出寶貴建議。
田進指出,“《走進大戲臺》是一檔有歷史深度、文化厚度。時尚熱度、創新銳度的原創節目。在戲曲領域深耕細作,把傳統戲曲與現代電視技術手段相結合,轉換成契合當代受眾喜歡的形式,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樣板。”
胡蘇平則認為,“想要真正提升欄目的品質,需要加深理解中華戲曲博大精深的文化基因和美學精神并真正融入到電視欄目的一切創新和創作中去。而人民群眾對文藝、戲曲的期盼和專家的支持都將是我們提升《走進大戲臺》欄目品質的動力”。
而直以來,山西衛視堅持“民族范中國風”的頻道定位,對于原創文化節目始終都要求要注重人民性、藝術性、地域性和時代性的四性統一。正如山西廣播電視臺臺長、總編輯郭健所言,“百姓情懷、文化品格、山西底蘊、創新精神是我們的辦臺宗旨,更是我們承擔社會責任,體現主流媒體價值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傳承戲曲文化彰顯媒體擔當
“戲曲為表,文化為底,傳承展示民族精神與脈絡;廣泛吸納群眾參與,推動戲曲藝術,活在當下、樂在民間:融合時代文明成果,為傳統戲曲開拓新的藝術進步。”在田進看來,《走進大戲臺》節目中,這幾個特點尤為凸顯。
“山西有深厚的戲曲文化根脈這使得我們有信心將《走進大戲臺》打造成全國第電視戲曲平臺。”胡蘇平部長堅定的說。
另據胡蘇平介紹,全國300多個劇種,山西現存的就有50多種,占到全國的1/6。山西的梅花獎得主,大梅花有49名,小梅花有170多名,“我們的演員源源不斷,在全國遙遙領先,山西舞臺劇精品劇目在全國排前三位很多有名氣的戲曲表演藝術家都是從山西大地成長起來的。”
節目組提供資料也顯示:15年來,《走進大戲臺》已累計制作播出838期,全國性的大型戲曲晚會20多場,送戲下鄉390余場,還走出娘子關,北上內蒙古,走進陜西、河北等省區市。近年來,晉劇四大梆子、地方小戲及京劇、豫劇、黃梅戲等中華戲曲都在這方舞臺上精彩亮相,深辱導全國戲曲界人士贊賞。該欄目還先后榮獲“星光獎”等國家及山西省重大獎項30余項,受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委的表彰,并榮獲“山西十大文化品牌”。
“好節目的標準是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在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看來,節目想要吸引觀眾靠的是品位,而不是用眼花繚亂的刺激感,去沖淡乃至消解戲曲藝術帶來的思想啟迪和精神美感。
研討會上,仲呈祥強調要從戲曲的魅力中尋找中華美學的文化基因“文化基因是一個民族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主要標志,自覺認識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基因,具有永生的魅力。那文化基因在哪里?我認為典型的就在中華戲曲里。”
同樣,閻晶明認為,節目能夠更多發揮其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藝術上的職能。在戲曲藝術的內涵、精髓、主題、發展脈絡、生命力的根基方面對觀眾進行引導性傳播,這是繁榮當代中國文藝亟待直面的問題。
除此之外,他對于節目還有更多期待,“定要把《走進大戲臺》變成個人生的戲臺,不但讓大家了解藝術,而且也能夠更好地思考社會、思考自己的人生,這樣會使節目的傳播力得到更大提升。”
在趙德全看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走進大戲臺》恰好可以作為山西衛視尋找立足之處的突破口。而戲曲文化的傳播要有創新的形式,更要有全國視野,這樣才能使節目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知名度、品牌度,《走進大戲臺》2015的實踐和2016年的規劃,顯然是在回答這些問題。
如何將戲曲文化變成經典?張德祥表示,世世代代的戲曲藝術家在唱腔和表演上的積累,才能凝練出經典的曲調,而這就是《走進大戲臺》在做的事兒。
創新節目形態樹立欄目品牌
“傳統和經典的東西永遠都在只是我們缺乏發現它的眼睛。傳統和經典永遠不會塵封,希望它在新的歷史時期,能夠煥發出青春應有的狀態,”這是山西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張敬民對欄目全新定位——“戲曲新榜樣,傳統正青春”的解讀。
事實上,從今年4月白燕升擔綱《走進大戲臺》欄目總制片人、總導演以來,節目一直在進行著持續不斷的創新。
例如,首先開啟了全國青年戲曲演員擂臺賽,還推出了名家訪談系列節目《燕升訪談》,挖掘戲曲人背后的故事,使節目收視率有了大幅提升。此外,《晉月盈秋》等大型晚會以及“戲曲進校園”等地面活動也進一步擴大了節目影響力。
而對于欄目的未來規劃,白燕升介紹,2016年《走進大戲臺》將選擇老、中、青三代10位有代表性的戲曲藝術家進行名家訪談,傳播正向能量,在2016年春季隆重推出。
第三、四季度將繼續推出全國青年演員擂臺賽,并將總決賽以2017年全國戲曲晚會的形式呈現。在此基礎上,《走進大戲臺》還將成立藝術團,走出山西,向外延展知名度,加強和企業合作,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為戲曲續命。
對于白燕升加盟山西衛視,作為核心人物規劃《走進大戲臺》的未來之路,于魁智感慨道,“他是個有良知、有責任的戲曲媒體工作者,和我們從事傳統戲曲藝術的專業人士樣,完成著一個使命和理想,就是將戲曲火種代代相傳。”
李勝素對于培養青年戲曲演員的做法深表贊同,“戲曲文化的傳承應該從培養青年的專業人才上下手。而對于青年戲曲演員而言學出戲很不容易,幾年才能登上舞臺他們需要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走進大戲臺》正是給了專業青年演員一個展現才華的平臺。”
六小齡童則希望戲曲文化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跟觀眾交流,而戲曲教育應該從小學開始。“我說過要想演活孫悟空,演員必須接受中國傳統戲曲的學習,而不是戲劇。戲曲基本功中包括歌唱、表演、武功等,這都是別的門類不具備的。而少年時期戲曲的學習,無疑會成為一個優秀演員的堅定基礎。”
“無論是名家訪談,還是青年演員擂臺賽、引入比拼、打擂等年輕人特別喜歡的娛樂性表現形式,使得節目在內心情懷的表達和戲曲價值的傳遞上更有效果。”肯定之余,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晉劇名家濤謝也對節目充滿期待,“除了為演員搭臺、為戲迷唱戲,提升欄目整體文化品味,的確還需進一步開拓戲曲文化市場,才能使這檔經典欄目綻放出新時代的光輝。
對于大家的建議和期待,山西衛視總監陶億笑稱,“我們會用最短的時間,把《走進大戲臺》打造成檔有情懷、有品質、有海內外影響力的高端戲曲欄目,以實際行動助力中華戲曲文化真正走進大眾,傳承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