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由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和《綜藝報》社聯合主辦的“制播聯手開拓內容產業新空間”業務論壇在秋推會期間舉行。此次論壇圍繞影視產業多元化發展路徑、制播環境、以及網絡劇的制作方式等話題展開。
2015年,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一劇兩星、一晚兩集”政策引領下,電視劇的制播環境和產業生態發生重要變化。
這一年,在政策引導和資本市場的助推下,播出平臺和制播機構馬太效應凸顯,更加兩極分化,實力播出平臺采用自制、定制、獨播、周播等多種生產和播出方式,優化資源推出精品,頻道特色更加明顯;熒屏相同時間播出劇目增加,內容更加豐富,更多播出機構采用跟播和重播方式強化精品電視劇的影響力。同時,眾多影視企業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嘗試涉獵電影、綜藝節目、網絡劇等不同市場,形成影視行業新一輪蓬勃發展的局面。
本次業務論壇緊跟2015電視內容市場趨勢,制作方、播出方以及新媒體播出方紛紛從自身角度解讀變局及應對方式,提出需求,為市場參與者提供獨家全景視角,搭建合作橋梁。影視公司涉水電影、綜藝優劣何在
戴碩
隨著新政出臺及綜藝節目市場的火爆,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投身電影、綜藝節目市場。圍繞“影視公司涉水電影或綜藝節目,優勢何在,規避什么”這一主題,光線傳媒董事長、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會長王長田,四川廣播電視臺臺長助理、四川衛視總監陳力北京國立常升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立,以及北京世熙傳媒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熙晨做出深入探討。
主持人:你在電影和綜藝節目兩個市場都有深度參與,從你的經驗看,影視公司涉水電影或綜藝節目面臨的共同問題是什么?從投入產出比、風險把控來看,你認為做綜藝節目劃算還是做電影劃算?
王長田:綜藝節目板塊讓我心痛,我從99年開始做電視節目,但光線傳媒今年徹底拋棄了這項業務。原因是現在綜藝節目市場已經被虛假收視率左右,被手里有樣本戶的制作方左右。目前節目交易,電視臺通常不愿意出錢,完全把節目委托給制作公司,如此一來制作公司只能自己找廣告,而廣告商通常會需要收視率保證。這個保證本身是很困難的,因為它不僅跟自己的節目有關,還跟同時段競爭的節目相關。如果對方收視率造假,你也只能被迫去買數據,但這是違法犯罪的事情,它已經嚴重到會讓中國電視毀滅。我不是說我們的節目完全沒有問題,但關鍵問題不在于此。
當然,我認為節目市場還有機會,這種自信主要來自于互聯網。網絡自制節目跟電視節目發展歷程一樣,類型會逐漸多樣,這個趨勢會持續下去。
主持人:與前兩年相比,影視公司進入電影業的門檻是變高還是低了?成功幾率變大還是變小?綜藝節目的門檻呢?
王長田:說到電影,我是主張電視劇制作公司影視一體化發展。現在僅北京地區就有3000家影視公司,“一劇兩星”后,衛視購買力下降,演員片酬依然未受影響,制作公司銷售渠道更加減少。下一步,電視劇公司應該開拓新路,一方面要考慮互聯網渠道比如《盜墓筆記》就開創了網劇大制作時代:另一條路則是電影,電影是充分市場化的,只要內容好就有機會創造奇跡,但電視劇領域就算收視率高又怎樣?
不過,電影市場也有不好的現象,比如買票房、動用網絡水軍。但只要大家好好做項目,就一定可以做出來。歡迎大家進入電影行業,一起做精品,把這個市場做得更大。預計今年全國電影票房450億元,下一步將有更多收入來自于版權,值得進一步開拓。
主持人:《咱們穿越吧》是制播分離的節目,五家合作方包括日川臺、國立常升、世熙傳媒、阿里影業、耀萊影業,平臺方對制作方一般會有哪些要求?哪些問題需要制作業提前進行思考?
陳力:我們作為平臺方對制作方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制作出能銷售出去的產品。對平臺方來說,最關鍵的就是要有開門辦臺的態度。《咱們穿越吧》項目能合作成功,主要因為開門辦臺是臺黨委的共識。這次跟4個合作伙伴的合作非常愉快,從開始談判、簽訂合約到節目制作的所有過程,我們從來沒有為利益以及為創作的好惡去爭論,所以態度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你一直拍電影電視劇,如今擔任總導演并主演的綜藝節目《咱們穿越吧》于四川衛視播出,你認為影視公司涉水綜藝節目,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
張國立:我做綜藝節目有多個原因。現在做電視劇已經無關好壞,只有敢不敢,對賭對賭的結果就是買收視率,我膽小不敢買,生怕廣電總局抓收視率的時候抓到我,我也呼吁大家向假收視率宣戰(笑)。
我選擇了一個韓國模式《時間探險隊》,借他們的殼生自己的蛋,改成《咱們穿越吧》,有點兒“哈青”的意思,也就是更貼近年輕人口味,同時,我也希望利用這個節目更多地宣傳我們的歷史,傳統文化。
主持人:從投入產出比、風險把控來看,你認為做綜藝節目劃算還是做電影劃算?為什么?
張國立:我做過3檔電視節目《咱們穿越吧》投資最低,其他兩檔都超過1億元。讓我驕傲的是我們把四川衛視收視率從0.4%做到了1.4%。影視制作公司進入綜藝領域,我們的責任是提升綜藝節目的質量。我發現國內綜藝團隊制作水準遠低于電視劇,這是我們需要著重培養的,電視制作的想象力尚未打開。
主持人:影視公司轉型進入節目制作業會對節目制作公司構成競爭嗎?
劉熙晨:影視制作公司加入進來,對我們肯定構成競爭,但我們心態也很放松。市場的真實情況是:第一,優秀團隊稀缺。我們做了10年模式,大家都在討論引進模式是否會壓制我們內部創新能力,我覺得不會,節目模式不等同于成品,模式是一種制作方式和理念,它可以減少風險,屬于技術層面:另外,模式是工業化生產的產物,工業化是市場機制的產物,制播分離下才有工業化。國外市場分工很細,人才的稀缺、生產流程的滯后是綜藝節目生產的主要問題。
主持人:《咱們穿越吧》這個節目有意向大電影發展,你認為節目制作公司向影視公司靠攏也是一種趨勢嗎?
劉熙晨:現在所有傳媒公司都注重IP,用IP打通產業鏈。我們也會嘗試大電影,《咱們穿越吧》有“優質物料”,我們也在規劃制作:另一方面我們尊重電影人,會跟專業人士、專業機構合作。目前,做綜藝電影有爭議,但它有市場需求,我們爭取把綜藝電影做得更好,目標定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