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22日,2015秋季“北京節目交易會”在京舉行。本屆交易會共設節目交易、業務論壇、新劇發布,專項推介等多項活動。“制播聯手開拓內容產業新空間”主題論壇同期舉行。
縱觀2015年文藝創作市場發展狀況,可以總結為3大現象,即高顏值小鮮肉,大IP和真人秀。2016年這3大熱點會否繼續發光發熱,值得期待和探究。對此,本屆秋推會各方圍繞相關話題以及電視劇、動畫片、紀錄片、電視欄目等多元電視節目形態進行了研討和交易。交易會共集結664部、26782集電視劇,18部862集動畫作品,以及44部近13000集紀錄片、電視節目參展。
本次交易會集中展現了一批謳歌中國夢主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題材作品。包括以一代廉吏為主角的經典傳奇《糊涂縣令鄭板橋》:從不同側面反映抗日戰爭的《古城小女人》《戰火紅顏》《義道》《大染坊續》:歌頌當代美好和諧生活的《旺夫成龍》《老公們的私房錢》《幸福又見彩虹》《淘氣爺孫》等。
此外,在本屆秋推會展出的電視劇清單中不難發現,2016年IP劇仍將占據較大比例,且題材以古裝劇為主。包括備受關注的玄幻劇《古劍奇潭2》《幻城》《誅仙》《仙劍奇俠傳云之凡》《青丘狐傳說》《軒轅劍之漢之云》,以及宮廷劇《東宮》《寂寞空庭春欲晚》《美人謀律》《鳳囚凰》《后宮·如懿傳》等。除古裝劇外,現代劇則有《微微一笑很傾城》《親愛的翻譯官》等。
綜上可以看出題材層面,2016年相較2015年未有太大改變,“戰爭劇、情感劇仍是主旋律。數量方面2016年與2015年相比也不會有大變化但亮點不多。”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會長尤小剛表示。
與往年熱鬧的境況不同,今年秋推會稍顯冷清,對此尤小剛認為演員陣容和衛視編播安排的不確定性,是導致本屆秋推會遇冷的主要原因。“從秋推會展出的劇目來看,優質演員資源相對匱乏,很多新劇目的主要演員尚未確定下來,而打造一部精品大劇僅靠小鮮肉、高顏值肯定是不夠的。但隨著綜藝節目市場的火爆,越來越多的演員將檔期留給綜藝節目。”
2015年可謂電視劇市場調整的一年。從年初開始實施“一劇兩星”到9月份宣傳部“加審”衛視黃金檔電視劇,政策層面的加強管控使得2016年電視劇市場整體走向尚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離習總書記在文化座談會上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也正因如此,觀望成為目前很多制作公司和電視臺的態度,這也是產業調整的必然結果。”
針對文藝創作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尤小剛認為,這不僅需要從業者深入思考,探討,更需要相關部門從政策層面制定出規則。而對于愈發火爆的IP劇、翻拍劇在2016年是否會繼續強勢發力,則需相關政策的進一步明晰,畢竟其市場表現與衛視編播比例等密切相關。
針對本屆秋推會電視劇展出情況,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秘書長王鵬舉表示,“從今年展出的電視劇來看,未來電視劇題材都在朝年輕化方向發展,無論現代戲、古裝戲都是如此。從品質來看,大投資、高投入的重大題材缺乏。從創作角度來看,電視劇受網絡文化影響越來越嚴重。總體來說,就是電視劇越來越‘輕’,重大題材、嚴肅題材缺乏。以行業目前的現狀,確實存在投資風險太大的問題。”
王鵬舉也表示,這種變化并不意味著精品劇短缺。“題材雖然在往小處走,不過精品的評價標準也在改變。例如《偽裝者》《北平無戰事》等劇,都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但在表現人物命運方面,做出的努力比以前要深入得多,同樣也是精品劇。”
隨著各大衛視季播節目的增多2016年一線衛視多采用大娛樂戰略即周五、周六、周日連續3天晚間播放綜藝節目,因此2016年電視劇市場將被進步壓縮。以湖南衛視為例,2016年其單周電視劇播出時長將從870分鐘縮短至730分鐘。
對此,王鵬舉給出建議:隨著觀眾對電視劇需求的進一步百花齊放,以及對品質的更高要求,創作者需堅持自身特點、做出獨特風格,通過差異化、精細化打造創新型優質劇。
CSM等多家調研機構數據表明,在“一劇兩星,一晚兩集”政策實施后,衛視頻道收視份額應聲下落,同時馬太效應明顯,頻道差異化程度增強。電視劇在衛視平臺地位下降,衛視作為電視劇播出平臺影響力下降,電視劇傳統業務模式收益能力下降,但與之相關網劇等業態能力大大增強。
營收壓力的增大使得省級衛視間競爭更為激烈,不斷創新編排方式成為省級衛視首選應對策略。在1.5輪跟播、二輪播出成為新現象的同時,優質獨播劇亦展現強勢網絡傳播實力。為打造差異化競爭,2016年獨播劇、周播劇有望繼續大放異彩。
可以看到,伴隨網絡平臺的崛起,電視劇網臺聯動將成為2016年新趨勢。會員制發展成熟后,電視臺與網站之間將不再是競爭關系,轉而成為分工、受眾市場更為明晰的合作互補關系。對制作機構來說,如今網絡平臺的購買能力已“比肩一顆‘星’”。
2015年網絡自制劇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一方面,網絡劇大投資、大制作已成新常態;另一方面知名導演和演員涉足網絡劇,視頻網站也與業內頂尖影視制作公司開展積極合作。進入2016年,隨著各方優質資源的涌入,網絡自制劇將邁向大劇化、精良化時代。
此外在秋推會期間,由首都制作業協會和《綜藝報》聯合舉辦了“制播聯手拓展新空間”論壇。《綜藝報》總編輯陳曉梅梳理2015年收視情況,建議制播業積極調整拓展業務新空間。在此次論壇上,主辦方還針對今年電視劇市場分別進行了三場高峰對話,從“影視公司涉水電影或綜藝節目,優勢何在,規避什么”“電視劇市場調整年,衛視與地面頻道的購播新趨勢”“制作業如何做好網絡劇”等不同角度做出解讀,為參會者提供參考和思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