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影視公司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網絡劇的蓬勃發展形成市場新一輪熱點。針對制作業如何做好網絡劇,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鴻亮、愛奇藝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優酷土豆電視劇版權合作高級總監許志敏、歡瑞世紀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姜磊展開討論。
主持人:《偽裝者》《瑯琊榜》《他來了,請閉眼》,在電視、網絡兩個平臺播出效果都很好,從你的經驗來看,制作業想要做好網絡劇,需要處理好哪些問題?
侯鴻亮:對制作業而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一件事就是“尊重創作規律、了解市場需求”。以尊重創作規律舉例,今年不管是《偽裝者》還是《瑯琊榜》,我們的團隊都在秉承這一原則,并不是突然爆發。好作品一定是符合創作規律的,同時我們也希望這個作品有意思、有意義。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市場在不停變化,我們受到多方擠壓。下一步該如何走?我們需要嘗試,這也是創作《他來了請閉眼》的初衷,只有嘗試我們才能真正知道傳統平臺與互聯網在內容層面的差異。
隨著科技發展互聯網層面關于付費、帶寬等問題都已解決。網劇已經不是單獨的劇目,它衍生出更多可以共同打造的內容,最簡單的就是游戲。此外,如果是周播,它在播出空隙還需要不同的小視頻以促使大家對該劇有持續更多的關注。除宣傳外還有如付費禮包等更多形式的延展這在傳統電視劇里是很難做到的。
隨著網絡付費渠道的打通,觀眾可以一邊看劇,一邊購買劇中的道具、服裝,甚至可以點到具體的場景里,挑選并購買里面所有想要的東西,這就是科技創新。在制作《他來了請閉眼》的過程中,在生產流程和觀眾需求方面我學到很多。秉承開放精神,互聯網企業希望和制作者共同探索新方式,如周播方式,未來我們可能和美劇一樣,把30集電視劇分成三季去制作,每季都有一個結點和增長。當然這需要我們創作者去嘗試。
主持人:現在影視劇創作,有點像賭博,很多作品賭大制作大回報,你認為制作業創作的根本是什么?如何平衡好創作與利益的關系?
侯鴻亮:對于團隊我們始終堅持把個人表達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盡管市場一直在變,但創作理念不能變,要對內容進行不斷創新。
談到創作與市場需求的關系,我認為不論是網劇還是電影、電視劇第一屬性還是商品,需要放到市場接受考驗,只有滿足市場需求和觀眾需求才能得以生存,并在此基礎上,對社會、歷史、人和文藝作品有新的認識,否則這一作品就是空洞的。
主持人:今年愛奇藝播出了不少網絡劇爆款,有人說有網感才能生產出網絡爆款,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網感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戴瑩:對于打造網絡劇爆款的網感,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網劇題材創新很關鍵:第二是制作節奏要快,隨著移動終端的發展,人們收看渠道發生改變,這就要求我們在制作層面做出思維調整,移動互聯網的屬性是什么,就是快。網絡用戶非常簡單,不能滿足其需求就會毫不留情的拖拽,因此我們要求劇集節奏要快:第三與平臺息息相關,互聯網屬性決定了其求新求變,勇于試錯和迭代,因此我們創作了更多靈活的編播模式,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和互動,如我們今年推出的會員差異化排播模式。
主持人:愛奇藝在網絡刮的開發和選擇上,同制作方、廣告方采用哪些合作模式?網絡劇是否有討巧題材?
戴瑩:對于網劇如何賺錢,我們認為一切還是以內容為導向,只有成為爆款內容才能帶動全產業鏈。對愛奇藝來說,網絡產業鏈配備很齊全,會員付費、衍生品開發都是我們未來探索的方向,目前對我們和制作方來說最直接的營收利潤來源是影游互動,這也是未來我們探索的主要方向。
對創作者來說,有一個想多了和想少了的問題,即內容本身想少了營收賺錢想多了。賺錢手段都是建立在內容成為爆款的基礎上。如果有好內容,平臺愿意和創作者分享所產生的所有利益,若沒有好內容,一切都無從談起。
網劇一定有討巧的題材,如網絡上沒有但用戶有需求的題材,這無法具化。但需要注意的是,有討巧的題材,卻沒有討巧的內容,生命力有多久回報空間就有多大。
主持人:目前,網絡劇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哪些?受歡迎的網絡劇類型有哪些?
許志敏:針對網劇其商業模式多種多樣,大家在開發一個IP的時候一定是立體化考量。一部網劇有可能是通過自身變現,如付費觀看,也有可能通過其他品類進行變現,如游戲,通過IP自身的影響力為游戲作鋪墊,擴大游戲人群。
此外,現代題材網劇可以與電商合作,邊看邊買,通過提供良好的內容與商品結合點營造消費需求,當然前提是劇要制作精良。在IP開發過程中,只有爆款才能更多地匹配開發及收益。
對于影響力不夠大的IP而言,通過網劇可以擴大其影響,并將其作為游戲或者電影的前奏。
至于受歡迎的網劇類型,我認為首先是喜劇,其次是懸疑劇,未來科幻劇也將成為新的方向。
主持人:網絡劇與電視劇有什么樣的區別與聯系?
許志敏:在我看來,網劇和電視劇更多是硬件和播出渠道的區別,但它們都是通過連續的劇情推進故事同屬一個品類。定位目前看來是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隨著收看終端的多樣化,人們會選擇最自由的時間、最合適的場景、最舒服的方式觀劇,而不同人群會呈現出不同的觀劇習慣因此做給誰看,是年輕人、中年人還是男性觀眾、女性觀眾將成為未來劇集分類的劃分標準之一。同時,劇集定位越精準,商業變現機會就越多。
主持人:你認為《盜墓筆記》成功在哪兒,失敗在哪兒?
姜磊:作為《盜墓筆記》的制片方,我認為其最成功的當屬順利播出。用6000萬元打造這部爆款,多虧愛奇藝的支持。此外,《盜墓筆記》的另一個成功點是打破了有史以來網劇不賺錢的魔咒,實現盈利,它撕開了一個口子,告訴制作業網劇賺錢是有可能的。第三,《盜墓筆記》可以繼續推出第二季、第三季,并最終成為系列劇。我們會用更完整的產業鏈條,更豐富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該劇的整體制作中。
談到缺陷,我認為《盜墓筆記》的缺陷正是我們需要向侯鴻亮學習的地方,更多關注細節。
主持人:哪些適合做網絡劇,哪些適合做電視劇,你們選擇判斷的依據是什么?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網絡劇應該具備哪些元素?
姜磊:作為一家行業新興公司我們的定位是主打年輕人市場,我們力爭能夠代表這批人所喜愛的審美情趣。因此,不論是網劇還是電視劇受眾均非常精準。在打造網劇和電視劇的過程中,我們并沒有嚴格的劃分和界限,只是網劇的節奏一定要比電視劇快,網劇和電影的整體脈絡更貼近,它是以事件為核心的推進方式電視劇則更多是人物角色核心制的推進方式:此外,網劇要具備實效性和社會熱點性,這也是其有別于電視劇和電影的最大特點。值得一提的是網劇可以有更多互動性傳播,有和網友近距離接觸的可能性。
好劇本、好IP、好演員以及好平臺、好的宣傳營銷是所有優秀影視劇作品都必須具備的,網劇同樣如此。但同時,網劇是新興事物,它是整個影視產業鏈條里的一塊試驗田或者說是前鋒部隊,我們可以把更新鮮、更大膽的東西放到網劇領域去孵化,為電影和電視劇做前期的市場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