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實施跨國經營、參與國際競爭,跨文化管理隨之成為他們必須要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文章在闡述了跨文化管理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分析了在華外資企業跨文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華外資企業跨文化管理策略建議。
【關鍵詞】外資企業;跨文化管理;文化差異;文化創新
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步伐,世界各國企業紛紛走出國門,投身于廣闊的國際市場。跨國企業跨越國界的限制,在本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拓展版圖、招兵買馬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避免面臨多元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問題。科學開展跨文化管理,研究在跨文化背景下如何規避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打造符合自身實際特點的企業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跨文化管理相關概念
跨文化沖突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在共處過程中,由于自身原有文化的差異所導致的文化沖突。文化表層差異只是導致跨文化沖突的顯性原因,導致文化沖突的內在原因則是文化核心部分的差異。例如,行事風格上,中國人較為委婉含蓄,德國人較為隨性直爽;觀念上,中國人觀念偏于穩健,德國人則具有較好的創新意識;思想觀念上,中國人傳承了孔孟儒家思想及道德觀念,德國人則發揚了黑格爾、康德等古典哲學思想。
對于跨國企業而言,如何有效解決與東道國之間的文化差異乃至文化沖突是一個重要課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本土化運作局限了企業全球化發展,突破地域限制,積極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是現代企業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但在實施跨國經營,企業就不可避免的面臨著多種文化主體共存的局面。由于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及員工之間文化背景的差異,極易導致理念和行為發生沖突,嚴重制約了跨國經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跨文化管理是指在企業實施全球化經營戰略過程中,對異國子企業所在國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在跨文化條件下克服任何整合文化的沖突,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自身獨特文化的管理過程。跨文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文化差異存在的客觀條件下,構建符合企業實際、切實可行的管理體系,共同尋找超越文化沖突的企業戰略目標,逐步形成一致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進而促進企業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只有成功實施了跨文化管理,跨國經營企業才能有效推動生產經營體系的順利運轉,更好地促進企業競爭力的增強和市場占有率的擴大。
二、在華外資企業跨文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作為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的發展中大國,中國獲得了許多外國企業的青睞。這些在華投資入駐的外資企業必須要“入鄉隨俗”,適應中國文化,才能實現好的經營業績。
1.管理者忽視文化差異。尊重、協調、充分利用文化差異,降低文化差異的負面影響,規避文化沖突是在華外資企業管理者必須要研究思考的課題。然而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在華外資企業管理者忽視員工文化差異是在華外資企業管理中的一個普遍問題。從在某種程度上講,對外資企業不同文化背景員工的管理就是對文化差異的管理。企業管理者必須對不同類型員工的文化特征予以有效識別,給予理解尊重,在此基礎上更好地引導員工發揮其優勢。
2.跨文化管理方法欠缺。當前,跨國企業多復制母國企業的管理模式實施員工管理,管理方法本地化適應性不夠。調查統計數據顯示,在華外資企業的中方員工普遍認為,他們所在企業管理者缺乏跨文化管理技能,難以跳出母國文化。很多外資企業通過采取設立專職部門加強文化管理、選拔優秀本土人才進入領導層等舉措,以期消除文化差異和沖突。但由于企業管理層對文化差異認識不到位,跨文化管理經驗不足,導致文化沖突依然較為突出,員工對在華外資企業的跨文化管理的認同度處于較低水平。
3.跨文化溝通不暢。所謂跨文化溝通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由于外資管理者對中國文化缺乏應有的了解,經常導致與本土員工群體間的溝通存在一定障礙。在交流溝通時,西方人習慣于開宗明義,直截了當,對事不對人,不喜歡模糊、婉轉的表達方式。相對習慣了中國傳統含蓄表達風格的中方員工來說,西方人這種直接的溝通方式短時間內難以適應。西方人在工作時間不關注人際關系,強調工作關系,對員工的批評也是對事不對人。而在東方文化里,往往將事和人混為一談,明明是對某項工作的批評,常常被理解對人的批評。于是,批評某項工作就等于批評某些人或某個人,極有可能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沖突。
4.團隊組建較為困難。實施跨國經營發展戰略,不僅要面臨多元文化差異的挑戰,還要面臨著在差異文化背景下如何組建團隊的困難。由于文化的差異,跨國企業在組織機構設計、運行管理體系、員工管理方式等方面必須適應本土化的文化要求。跨國企業要實現快速健康發展,就必須凝聚不同文化背景、價值標準和行為特點的各國員工,打造高績效團隊,推進企業發展戰略落地實施。如何拉近不同國度員工之間的距離,增強不同文化背景下團隊成員間的凝聚力,如何穩妥解決團隊成員之間的沖突,成為跨國企業團隊打造所要克服的困難。
三、在華外資企業跨文化管理策略建議
重視不同文化背景的企業管理者及員工間的溝通,實施科學合理的跨文化溝通策略,形成共同認可的企業文化,進而尋求跨文化的融合與創新。
(一)認識文化差異,形成共同價值觀
在華外資企業應建立文化融合理念,認識文化差異,充分融合中國文化的特點,逐步構建多國員工團隊的共同價值觀。跨國企業所有員工只有建立了共同的價值觀,才能夠形成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持久信念。由于文化差異的客觀存在,使得共同價值觀的形成需要經歷一定的磨合過程。一般而言,人們總是對自己祖國的文化引以為豪,往往對外來文化有抵制情緒,在潛意識中視自己的文化為正統。因此,要引導外方員工認真學習中國文化,汲取中國文化的精華和養分。同時,要盡可能地消除外方員工的種族優越感,增強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求同存異,發揮兩種文化的優勢,逐步建立起統一的價值觀,增強團隊凝聚力,消除文化沖突現象,鼓勵中外員工為實現共同的奮斗目標不懈努力。
(二)組織跨文化培訓,選撥跨文化管理人才
要妥善解決文化差異和沖突,要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還應具有較強的尊重和平等意識,能夠傾聽不同意見,凝聚力強,善于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友好合作。加強跨文化培訓,選拔跨文化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1.增強認識和了解。采用課程學習、專題研討、溝通交流、情境模擬等方式,促進員工加強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認識。派本土員工到母國工作或者出差,讓他們有機會能夠親身體驗不同的文化,通過實踐經歷深刻感受文化差異,提高文化差異應對能力。
2.積極開展語言培訓。在華外資企業要立足于中國、面向國際市場,進而在世界范圍內尋求經濟資源的最優配置和合理組合,企業必須要擁有足夠數量和質量的國際化人才儲備。語言培訓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對促進文化溝通具有重要意義。語言培訓不僅對員工工作績效提升具有促進作用,也是企業對員工一種切實有效的激勵。
3.選拔跨文化管理人才。一般而言,具有較高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人主要具有以下特征:既對本國文化的優點有深刻的認識,又了解、認同企業所在國文化特點;能夠理解和尊重文化差異,有能力消除文化壁壘,妥善解決文化沖突;熟練運用外語,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具備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三)文化創新,打造全新文化
跨國企業應正確認識客觀存在的文化差異。對于其他文化要給予足夠的尊重,并吸取各方文化的精華,努力將多元文化打造成為精品文化。跨國企業文化整合過程不是簡單的文化合并,而是不同文化背景員工對其他文化理解、認同和吸納的過程。跨國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在深刻認識彼此文化的特點基礎上,汲取各自文化的精華,融入創新管理理念,逐步打造既具有各方文化優點,又符合企業經營實際的全新的企業文化。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年的發展和積淀,形成了自身優秀的文化特征,如:重視倫理、崇尚道德、講究仁義,以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和“仁中取利,義中求財”等價值觀。因此,在華外資企業應抱著平等和包容的心態,充分尊重中國傳統文化,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優點,發揚西方文化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追求真理、持續創新、尊重個性等優點,擯棄西方文化的缺點,讓兩種文化的優勢互補,在此基礎上整合出一種具有企業個性及較強競爭力的、更加和諧的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趙芳.跨文化視域下的企業人力資源探微[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6).
[2]曹宇.跨文化人力資源管理與在華外資企業的實踐[J].人力資源管理,2014,(7).
[3]王亞蘭.跨文化管理問題研究及策略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7).
作者簡介:張麗君(1988-),女,甘肅蘭州人,就職于上海恩德斯豪斯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