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介紹了國際稅收協調的產生背景以及其相關理論,并對其對于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影響進行了重點探討,最后對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對策予以探究。
【關鍵詞】國際稅收協調;經濟一體化;經濟發展
未來必然將會實現經濟一體化,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眾多國家地區正在組成各種不同類型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其中較為基本的形式就是自由貿易協定,在所有的區域組織中占據大約90%的比例。而其他一體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共同市場、經濟聯盟以及關稅同盟組織,僅僅占據大約10%的比例。根據實踐可以推出,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將會受到成員國合作具體情況的影響,詳細的影響因素包括合作意愿、經濟依存度以及水平差異等等。其中對于區域經濟一體化影響較為深入的就是國際稅收協調。
一、國際稅收協調概述
(一)基本概念
所謂國際稅收協調,英譯為International Tax Coordination,指的就是采用一定的法律、經濟、稅收相關手段促使區域經濟組織中的各個成員國實現稅收政策的統一性,將對自由流通造成障礙的一些商品、技術、資本以及勞動力方面的因素予以消除,達成自由的國際合作,由此而來,國際稅收協調也能被稱作是國際稅收合作。國際稅收協調的合作手段簡單來說就是加強稅收監管,具體方法包括交換稅收情報、稽查國際稅收、實現反避稅合作等等。國際稅收協調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國家以及地區的全面性發展,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國際稅收協調實現的模式有以下三種:稅收協定,國家和國家之間簽訂好協定,共同協調解決國家之間的稅收沖突以及偷稅漏稅問題;區域協調,各個國家多邊改革,將稅制差異盡量消除,令整體稅制基本相似,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歐共體稅制協調;國際協調,這種方式通過成立國際組織來實現權威性稅收協調。簡單來說,國際稅收協調其實就是國家通過協調稅收政策合理分配稅收利益,最終達成共贏的一個過程。
(二)本質
從本質上看,國際稅收協調就是國家經濟主權之間的互相妥協以及國際稅收利益進行合理分配的過程。具體分析,國家經濟主權對外有較高的自主性,對內有較強的最高性,在國際經濟決策中具有平等和決策的權利,通常來說,國家經濟主權并不能受到其他國家的隨意干涉,但是可以根據具體的發展情況制定合理的經濟制度或是經濟發展策略。但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步加深,貿易自由化的逐漸加快,國際協定正在大幅度的訂立,區域經濟組織越來越多,國際間的資本流動愈加頻繁,因此金融危機更容易爆發,對國家經濟主權造成了嚴重影響,所以國際稅收協調本質上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出現的機制。從另一方面看,經濟一體化逐步實現,各個國家的互相依賴性也在增強,很多經濟問題成為了單獨一個國家無法解決的難題,為了解決這類問題,保證各個國家都能從中獲益,就要合理進行稅收協調,所以國際稅收協調本質上也是利益分配的過程。
(三)產生背景以及發展趨勢
出現國際稅收協調的原因就是經濟全球化的實現,國際上出現了諸多跨國公司,跨國經濟活動正在日益增多,主權國家之間的稅收管轄出現了重復,國際避稅問題非常嚴重,不良的國際稅收競爭對國家正常的經濟往來造成了不良影響。綜合考慮這些問題,未來的國際稅收協調應當進行合理的稅制改革,相關國家科學合理地改革自身的稅制,保證與之有經濟活動的國家之間的稅制差異盡量減小,有效促進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活動;簽訂國際稅收協定,合理協調各個國家之間的稅收分配,保證主權國家或是地區能夠在書面上達成協議,為技術、資金、商品以及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提供保障;國際組織進行協調,形式上的國際組織有政治、軍事、經濟等多種組織,稅收協調可以通過國際經濟組織來完成。
二、國際稅收協調對于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影響
稅收是由經濟所決定的,同時稅收又會反過來對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同理可知,區域經濟的發展會直接決定稅收,同時稅收又會反過來對區域經濟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區域一體化經濟發展能夠使區域內部的稅收活動更加頻繁,而相對的,區域成員國的稅收協調反過來也會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下面筆者將重點討論國際稅收協調如何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具體手段方式如下:
(一)直接稅協調
所謂的直接稅協調,就是指公司或是個人所得稅在各個國家之間避免出現重復性征稅而產生的一種協調方式。國際稅收征收所得稅的過程中,一個國家可以參考兩種方式進行稅務征收:一種方式根據屬地原則進行,是通過來源地進行征收,也就是政府只能對納稅人在本國的收入進行征稅,國外的收入不予關注;另一種方式則是根據屬人原則進行,也就是參考居民管轄權進行稅收征討,政府部門只能對屬于本國公民或是居民進行征稅。但是國際上很多國家在征稅的時候是同時采用了上述兩種方式,必然會造成國際重征稅的問題出現。對所得稅進行協調,目前采用的是兩個常用的協定,分別是OECD范本以及聯合國范本。另外,歐盟對于直接稅協調也有頗有成效的方式。
進行直接稅協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對個人或是公司造成重復性的征稅,避免出現惡意的國際競爭,促使區域內部資本以及人員的自由流動,促進跨國納稅人進行投資的積極性,避免國際稅收利益沖突現象的出現。
(二)間接稅協調
所謂的間接稅協調指的是區域成員國將一些稅種進行間接性的統一和調整,主要稅種就是消費稅以及增值稅??紤]到各個國家對于間接稅的征收范圍并不一致,不像關稅一樣能夠被各國所公認,所以想要進行統一協調,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統一間接稅的征收范圍以及稅目。對于稅率來講,則不要求統一稅率,只是提出最低統一稅率。
協調間接稅的結果最直接的就是能夠避免出現重復征稅,減少價格扭曲現象的出現,區域內商品的自由流動也會更加順暢,貿易能夠進一步發展。實現商品市場一體化發展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最根本要求之一,間接稅協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商品流動的規模以及方向造成影響,主要是因為商品價格會受到間接稅的影響,成員國在確定征收范圍、原則、稅率、稅種的過程中,就會造成商品不統一的價格出現,在不同國家消費會有一定的差別,因此商品自由流動便會出現一定的障礙。通過間接稅的協調,成員國之間的商品稅征收會在一定程度上達成統一,商品的價格扭曲也會相應減少,商品將會更方便地實現自由流動,區域貿易發展也能得到有效加快。
(三)關稅協調
所謂關稅協調指的是國與國之間彼此提供進口關稅方面的優惠,將壁壘消除掉,達成共同發展的目標。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本目標就是實現區域間貿易的效率提升,所以實現區域國際稅收協調的關鍵就是達成關稅協調,這也是對于區域經濟一體化影響較為深刻、影響范圍較大、影響效果較好的一種方式。據官方統計,從1954年到2008年,參加區域貿易協定的國家和地區增加了大約500個。
關稅協調以后能夠將區域內經濟貿易的障礙盡量消除,擴大貿易范圍,區域內部的貿易更加自由,成員國的利益能夠聯系的更加緊密,同時各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能夠共同提升,獲取到單個國家難以獲取的利益。自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在2010年成立以后,彼此間有超過九成的商品貿易實現了零關稅貿易,中國對于東盟的平均關稅下降到了0.1%,東盟原本老成員國對于中國的關稅也平均下降到了0.6%。關稅下降以后,區域內貿易實現了快速增長,互相投資也在不斷擴大,經濟技術之間的合作規模更是實現了不斷擴大。
(四)稅收管理協調
所謂的稅收管理協調,就是區域內各個國家實現情報交換,達成反避稅合作,解決國際危機,避免出現一國難以解決國際逃稅問題、電子商務稅務問題、跨國公司轉移定價問題等等。聯合國范本以及OECD范本中都對國際稅務爭議規定了具體的解決策略。國際稅收管理的最終目標就是避免出現國際逃稅問題出現,令國與國之間的往來更加順暢,避免國際往來扭曲問題出現,實現彼此共贏。據統計,我國在2008年有60多家外企出現了貿易虧損,損失達到了1200多億人民幣,必須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處理。
現如今,電子商務貿易活動越來越多,但是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對電子商務的稅務征收進行了規定,跨國稅收征管目前還缺乏更為完善的管理制度,進而造成了嚴重的國際稅收損失。國與國之間的信息不能實現共通,稅收會受到限制,這類問題并不能依靠一個國家完全解決,必須在區域中實行國際稅收管理協調,各國之間實現情報共享、協調合作、雙邊仲裁,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三、結語
國際稅收協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我國目前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中較落后于發達國家,基本協調機制仍然僅僅是關稅協調。日后,我國還需繼續探索和實踐,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中體現出更高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施本植,鄭蔚.國際稅收協調對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影響分析[J].思想戰線,2012,(3).
[2]邢玉敏.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國際間稅收協調對我國的影響及對策[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3).
作者簡介:邢進(1975-),女,遼寧沈陽人,在職研究生,初級會計,初級農藝師,研究方向:城市特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