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傳統貿易比較優勢逐漸喪失。金融行業的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確認識我國金融發展對對外貿易的影響有助于調整相應政策。文章從我國金融的現實背景和對外貿易發展的背景出發,遵循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一般思路,主要通過金融體系、技術創新、資源配置、分散風險、匯率調整進行闡述,比如國際貿易影響的方法,并就如何深化金融改革,進一步發揮金融支持的作用,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金融發展;資源配置;國際貿易;技術創新;影響方式
金融和國際貿易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二者之間的作用關系對經濟增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發展理論支持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促進國家經濟的增長。金融與國際貿易的關系確實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的,并在經濟貿易的方方面面中都有較多體現。然而在國際貿易中,出口商需要貿易融資完成出口訂單,如果沒有了金融體系的支撐,國際貿易的規模必定受到對應法制約,從而相應地限制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一、金融與國際貿易發展在國內的現實背景
自從20世紀90年代到目前,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成為一種趨勢,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使國家(地區)經濟發展與外部世界經濟變化變得密切相關。在這個過程中,資本流動的全球化促進金融發展,金融逐漸成為現代世界經濟發展的核心。金融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增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樣,對外貿易作為我國經濟增長龍頭之一也無疑是受益于金融發展的支持。從中國進入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已經逐步走入正軌,并且在極大的程度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與此同時,我國也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貿易競爭,由傳統的比較優勢貿易競爭力的提升,資源和環境約束驅動的經濟增長條件下的貿易結構轉換,對外經濟貿易行業不僅對本身有著極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也對金融部門支持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體經濟中,應該合理調整財政政策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
二、發展中財務分析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機制
(一)國際貿易—金融發展—制度優勢
完善金融體系本身而言就是一種貿易層次上的優勢,這種優勢對國際貿易產生了重要影響,傳統貿易理論認為,國與國之間的比較優勢往往只存在于靜態的技術和資源稟賦的差異或者規模經濟和學習效應的差異。事實上除了上面的優勢,完善的金融體系將形成比較優勢,從而影響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例如,一方面,在一個完善的金融市場信用體系,其比較成本相對較低,因此,比較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另一方面,處于比較劣勢。由于金融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經常和高償付能力和較高的聲譽相互聯系,而我國在經濟水平和金融發展水平的方面略顯劣勢,在一個相對較低的利率從國際金融市場籌集資金,所以在制成品的生產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二)金融發展—技術創新—國際貿易
技術進步不僅是與科學的研究現狀和技術本身相關,還可以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息息相關。科技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需要經濟、金融、法律和其他系統作為保證,而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體系無疑成為最重要的。從金融的角度來看,技術創新本質上是一種資本籌集和使用增值的財務流程。研究表明,良好的金融體系能夠向技術創新提供所需要的大規模投入融資,資本市場通過為技術創新投資者提供長效性的激勵功能、分散風險和共享機會,進入技術創新行為的長期化、穩定化和持續化。經研究表明,良好的金融體系可以提供技術創新需要的大規模投資融資,而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它主要為投資者提供長期激勵技術創新的功能,分散風險以及提供公共分享的機會,從而使技術創新進入長期變化、穩定、技術創新行為的步驟。體現金融發展促進技術進步的最直接反映就是生產率的提高,而這里的生產率就自然包括大量從事對外貿易的企業生產率的生產和銷售,從而促進對外貿易,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三)金融發展—資源配置—國際貿易
金融發展最為重要的一個基本功能就是動員儲蓄,而動員儲蓄的功能就是可以創建更多的金融工具,這些工具為居民帶來了多元化證券的機會,同時分散資金也會重新匯聚到一起,從而使資金的再分配,所以在企業投資規模效率更高。外貿企業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是一個優秀的資源重新配置方法。如果投入更多的資本到密集型產業,有利于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如果資金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起到作用,自然有利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變化和更新。目前,我們國家通過科學和技術實施振興戰略貿易,但也通過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財政撥款和政策貸款以及其他金融手段來進行支持和幫助,使其能夠有足夠的資金用于產品研發。
(四)金融發展—分散風險—國際貿易
經濟行為是追求最大收益和最小風險的主要目標。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國際貿易作為一種經濟行為,由于貿易周期很長,如信貸、交換、價格、商務、交通和政治風險,所以分散或消除這些風險對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產生極大的作用。由于獨特的金融體系的風險管理功能,借助相應的手段和方式,以避免風險,通過保險等方式來轉移進出口業務、外匯風險、價格風險和風險的交通工具;通過出口信貸和信貸擔保方式來規避信貸風險,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規避風險進行套期保值來沖價格下降,由此可以促進我國在國際貿易方面的發展以及其他金融發展良好的國家的國際貿易的發展。
(五)金融發展—匯率調整—國際貿易
匯率的變化對于影響一個國家以及影響一個地區的進出口貿易的作用力很大。如果匯率和其他國家的經濟狀況沒有改變,實際匯率的貨幣升值,貿易商品價格競爭力降低,貿易出口下降;相反,如果貨幣貶值將增加貨物貿易的競爭力,有利于出口這個國家的產品。匯率調整與否與當局相關的金融政策密切聯系,不同的金融政策的指導下的匯率制度是不一樣的。在金融抑制政策的指導下,對于匯率作為貨幣的價格,政府監管往往是高估了。隨著深化的金融發展程度、國際資本的自由流動,匯率在貿易過程中變得更有彈性,更接近于均衡匯率,這改變匯率制度是國際貿易收支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國內外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研究狀況
隨著全球經濟化發展,專家學者對國際貿易相應的變化有了新的認識和研究成果。他們的研究成果發現,如果一個國家信貸限制相對較低,那么國家將使用外部融資產業。與此相反,如果一個國家的信貸市場限制較高,那么這個國家將面對更高的外部融資成本。因而這個國家面臨信貸配給問題,并因此將專業化于不需要外部融資的產業。所以盡管在國外,盡管國外在金融和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上有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對于中國經濟狀況的研究卻相當較少。
總體來講,我國的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長期均衡。中國金融規模與國際貿易正相關,并且雙向影響。由于金融發展促進國際貿易積極發展,因此中國才能改進我國的資源配置,改變稀缺資本的利用效率并使之提高,從而使得金融發展的積極影響發揮出來,尤其是對于國際貿易正面的積極影響。
四、結束語
從中國近幾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來看,中國經濟社會正在經歷著新的變革時期。而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深化經濟市場,不斷完善市場經濟制度,不斷開放中國市場,不斷涌入國外資本,以至于今天的中國的金融和國際貿易才能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只有把握好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以及相應的影響因素才能更好地促進金融和國際貿易的發展。通過我們合理的研究調查以及先進的研究手段,可以充分利用我們國家的所有有利條件。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對于經濟政策的調整還需要充分準備。通過對金融發展的研究發現,金融發展擁有五大功能,這五大功能就包括動員儲蓄、風險分散、監督與控制、便利商品與勞務交換和配置資源。在促進資本的積累的同時也要降低金融成本,對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有更大的作用。
然而,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分析,我們也不能只看到積極的一面,在樂觀的同時也要注意存在的潛在風險,正如文中所說的那樣,金融和國際貿易的關系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國際貿易可以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但是與此同時也會把潛在的危機帶入我國。尤其是在近幾年我國對于歐美國家紡織品服裝的大量出口,在招致歐美國家的反傾銷抵制的同時,由于惡性競爭導致巨大的影響,致使我國紡織品服裝在國際上的價格下降,導致了國際貿易條件惡化。因此我國應當考慮對貿易結構的分析,同時對于這樣的貿易結構進行改善,以此來促進我國對外貿易樂觀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建軍,汪浩瀚.我國金融發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區域差異——基于跨省面板數據的協整分析和廣義矩估計[J].國際貿易問題,2008,(4).
[2]沈能,劉鳳朝.金融因素對我國地區國際貿易發展差異的影響[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06,(7).
作者簡介:李琴(1978-),女,湖南株洲人,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