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是推動我國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型中小企業建設所需資金少、周期短、決策靈活性強、適應市場性強,利于機制創新和提高創新效率。綿陽涪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對涪城區的經濟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已經成為經濟貢獻的一支重要力量。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互聯網金融模式在中國迅速發展起來。文章介紹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及趨勢,并結合綿陽市涪城區中小企業融資的困境,探索了互聯網金融對涪城區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開辟的新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科技型中小企業;企業融資;綿陽市
作為綿陽市主城區、全省十強縣前三名,綿陽市涪城區在綜合掌握區情與產業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于2014年初,正式確定以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產業發展的突破口。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尤其是在種子期、初創期具有高風險、高失敗率以及未來收益不確定等特點,與金融機構存在著嚴重信息不對稱,銀行存在嚴重惜貸現象。另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對傳統金融服務業帶來新的沖擊和變化。互聯網金融就是根據傳統金融行業的特點而衍生出來的新的金融方式?!案咝省⒌统杀尽钡幕ヂ摼W融資創新形式具有移動支付、智能搜索、大數據、云計算這些技術優勢,為化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提供了化解思路。
一、綿陽市涪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概況
秉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綿陽市涪城區充分把握區位、資源優勢,加強政府主導,突出市場主體,完善承接載體,不斷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發展。截至2015年8月底,全區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297家。其中:電子信息領域197家,先進制造領域44家,現代農業領域17家,新材料領域10家,新能源與節能領域8家,高技術服務領域8家,資源與環境領域7家,生物與新醫藥技術領域6家。完成市下達涪城區區年度目標任務350家的84.86%。目前,全區已經認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累計達到971家。綿陽市涪城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營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規模迅速擴張。70%的科技型中小企業、85%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分布在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科技型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和動力引擎。
科技型中小企業近年來數量增長迅猛,同時涌現出一批成長性較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而且這些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都有所提升,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資源的投入遠高于一般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快速上升,技術創新主體作用顯現。
二、綿陽市涪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
涪城區根據本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點并充分利用本區的金融資源,采用適合本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設立多項創新創業專項資金,充分發揮好區級財政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
圍繞涪城區“4+2”高端成長型產業,充分發揮區級科技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機制。2014年涪城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設立10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通過審核的創新創業團隊可獲得50萬~200萬元資助,僅區本級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就達2000萬元以上。針對初創企業的融資難題,涪城區整合資金,用好用活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小微企業扶持專項資金、創業扶持專項資金(基金)、軟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預計未來每年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將不少于5000萬元。這一系列舉措調動了綿陽市涪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性,為有廣闊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的項目創新提供了資金支持。
(二)搞好銀企結合,引導金融機構更多地投放金融創新產品
一方面,積極邀請綿陽市的眾多商業銀行、擔保機構、小額貸款、投資公司等多層面的金融機構,積極引導與科技型中小企業對接優勢資本與優勢項目。2014年5月在金家林軟件產業園組織科技金融洽談會,邀請省內知名風投、創投、保險、證券等16家機構與現場120余家企業進行了對接,有10余家企業與專業機構達成意向性協議,50余家企業與專業機構建立了關系。同時,主動搭建風投與技術對接平臺,支持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發展,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實現無縫對接、有效對接。2014年共推薦50余家企業參加國內各類大型展會和推薦會6場,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金融投資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的聯絡與合作,僅2013年,全區62戶科技型中小企業享受銀行信貸資金2.2億元。
(三)強化項目引領,用好上級政府項目資金
涪城區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研究確定并組織實施科研項目,重點關注國家、省、市科技部門工作動態,建立科學合理的項目形成機制和支持機制,力爭使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省和市的規劃,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克服體量小、研發資金不足的現狀,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從數量到質量的提升。截止2014年,組織企業申報國家項目32項,項目申報資金4800萬元;申報省級項目13項,其中省創業投資補助資金項目4項,省科技惠民技術成果項目2項,省創新產業鏈項目7項,項目申報資金2200萬;申報市級項目26項,其中市創新基金15項,市創新平臺項目9項、孵化器建設項目2項,項目申報資金1000萬。
(四)根據不同情況進行精準扶持,強化科技金融結合建設
利用涪城區軟件產業園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建立和完善以財政科技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資本和風險投資為支撐、社會資金參與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系,實現科技創新鏈與金融資本鏈的有效對接。針對初創企業自有資金不多、融資能力較弱的特點,涪城區主要通過財政資助、稅費減免、免費提供辦公場地等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而成長階段的企業資金需求量較大,可用于貸款抵押的資產又不多,涪城區就在科技與金融結合上下工夫,開發適合科技型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產品。2014年,采取知識產權和股權質押貸款等方式,拓寬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開發出“勿等貸”、“科技寶”、“精英貸”等10多種科技金融產品。
三、互聯網金融開辟涪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新途徑
阿里金融、P2P、眾籌融資等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的出現,是在互聯網技術發展和中小企業融資難雙重擠壓下催生的互聯網技術和傳統金融相結合的一種金融創新??梢哉f,互聯網金融自誕生之日起便是主要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的。
(一)廣闊的互聯網融資渠道為涪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充足資金
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既小額又個性化,現可以利用互聯網融資速度快,融資渠道廣等優勢,實現快速融資,保證企業資金循環。由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開放性和共享性,使得信貸業務具有了更高的參與度和透明度,信貸業務的邊界范圍大大拓展,市場參與者更為大眾化和普及化?;ヂ摼W金融企業盈利能力強,且具備很好的資金渠道整合能力,可將銀行、券商、風投、民間資本等多渠道資本迅速整合起來,在滿足廣大網民投資需求的同時,也擴大了企業融資“資金池”的供給容量,正好適應科技型中小企業“小、頻、快”的資金需求特點。
(二)高科技信息技術能夠解決涪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征信體系缺失導致的信息不對稱
互聯網金融融資所具備的大數據、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及云計算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第三方支付組織和社交網絡所積累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交易信息和信用數據,再結合海關、稅務、電力等外部數據,得到更加真實的邏輯與規律信息,從中可以甄別出企業的資質及信用情況,減少了由于市場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資源浪費,提高信息處理的效率,降低融資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快速融資。
(三)互聯網金融企業降低涪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依托大數據優勢以及云計算能力,迅速評定借款者資質,進行客戶信用等級的評價,可降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搭建、開放網絡金融平臺,可以使客戶通過平臺利用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絡進行聯系和溝通,實現在線自助式融資,并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多方對多方同時交易,增加交易達成的幾率和信貸批量化處理的可能,可以降低信貸交易的簽約成本,從而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低成本融資的需求,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網絡快速融資,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四、結束語
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來說,互聯網金融具有信息、成本、效率和普惠的優勢,較之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互聯網金融作為“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更為契合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目前伴隨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我國目前已呈現出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多樣化、融資平臺多類型的繁榮局面,為科技型中小企業互聯網融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但是互聯網金融發展也存在很多問題。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呈現的網絡安全問題、金融監管的空缺、法律體系和信用體系的不健全這些問題,規范化和法制化互聯網金融行業是當務之急。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摸索、總結、糾偏,最終形成適合涪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企業融資需求的更為成熟的融資模式。
【基金項目】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2015年度社科研究扶持項目“互聯網金融與涪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洪生,張玉明.科技型中小企業云融資模式研究——基于云創新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4,(13).
[2]司秋利.互聯網金融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J].資本運營,2014,(11).
[3]隋虹娟,石書玲.天津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及融資模式研究[J].現代商業,2012,(1).
[4]涪城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EB/OL].http://fc.my.gov.cn/fv_zwgk/manager.jspv?id=32785.
[5]涪城區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發展[EB/OL].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41015/000500106.html.
作者簡介:陳麗娜(1977-),女,西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秦嶺(1976-),男,就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昌都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