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國所得稅會計處理問題的現狀,在此基礎上總結了所得稅會計的難點,此外,分析了我國所得稅會計處理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策略,以實現所得稅會計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所得稅;會計處理;會計準則;會計環境;解決策略
我國大多企業的會計制度和稅法在規定上是比較相近,然而在實際應用上的聯系不是太緊密,整體的應用水平也不是很高。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很多企業只是應用所得稅會計處理來應付稅款法,在應付稅款法的過程中二者之間的聯系優化程度是很低的。這就導致我國企業在所得稅會計的處理上和國際主流有很大的差距,與所得稅會計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是有所不符的。
一、我國所得稅會計處理現狀
從企業的現狀中可以發現,在2000年以前,我國在會計制度和稅法制度的規定上還是比較接近的,在實際的應用中較少,應用的水平也不是很高。然而,自從2007年我國推行了新的企業《所得稅準則》,在所得稅的核算方法以及所得稅會計原則上有所變化,會計計量屬性變得多元化,在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上有所增加,計稅基礎間的暫時性差異得以提高。此外,會計盈余和應稅所得之間的分離也不斷的增大,這無疑會使得企業的所得稅會計處理過程變得更加復雜多變,也讓所得稅會計處理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視。在最近幾年,隨著我國大中型企業對所得稅會計的重視,逐漸把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應用到了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等方面。
二、所得稅會計處理的難點
(一)計稅基礎
所謂的資產、負債計稅基礎指在申報所得稅過程中該資產、負債的原有計稅金額。在確定資產或者負債的計稅基礎時,我們不僅僅要從理論上給予定性的分析,還要根據企業實際過程中涉及到的所得稅會計交易以及相關事項,進而編制詳細的會計分錄方法來確定。這是相對較為復雜的過程,只有做好個中繁瑣過程,財會人員才可以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二)暫時性差異
具體包括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兩種。(1)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指在企業未來收回資產以及清償負債過程中應納稅所得額會有所增加,增加部分就是應稅金額暫時性差異的表現。這種差異在產生的時候,除了所得稅準則中有明確規定了的特殊情況,其他均要保證相關遞延的所得稅負債。當資產的賬面價值一旦大于計稅基礎或者負債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時就會產生應納稅的暫時性差異。(2)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指未來的收回資產或者是清償負債賬面金額過程中,應納稅的所得額減少,進而產生的可以用來抵扣金額的暫時性差異。這種差異產生時若符合所得稅準則規定,就要確認有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如果資產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或者負債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那么會計和稅法間能夠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三、所得稅會計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研究發現,我國企業在應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過程中存在很多障礙,具體體現如下:
(一)我國處在經濟社會轉型期
我國目前總的來說是處在經濟社會的一個轉型期,各種企業矛盾不斷凸現,經濟體系不完善,市場上很多交易競爭不規范,最終使得成熟有效的價值評價體系難以形成,這些因素大大限制了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發展以及完善。與此同時,在資本市場尚不成熟的當下,很多上市公司的規模較小,缺乏企業治理結構,股權的分置改革也避免不了“一股獨大”現象的存在,這些因素都難以給所得稅會計的順利實施提供良好的環境。
(二)目前會計信息使用者仍然以收入費用觀的理念為主
在以往企業的會計制度以及會計準則里,收入費用觀是長期貫穿的理念之一,這就導致了從會計信息編制者一直到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更加注重的都是企業的利潤,對企業的資產以及負債狀況重視程度較低。企業總體人員對資產負債表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利潤表。然而,在《所得稅準則》中資產負債觀的理念觀遠遠要比企業的收入費用觀重要,會計信息使用者在理念上的這種頑固性給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推廣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并使之面臨一定程度的道德風險。
(三)所得稅會計處理難度較大
我國大多數的企業在所得稅會計采用應付稅款法,在處理中必須要服從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的變革規律,對會計人員來說,在此過程中使用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屬于在利潤表債務法基礎上更加完善的一種技術處理方法,學習掌握這種方法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工作本就繁忙的會計人員具有很大的難度。此外,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在應用過程中要求更多的職業判斷以及信息工作,對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以及業務素質均有很高的要求。
四、所得稅會計準則推廣措施
我國企業所得稅會計準則已經實施好幾年了,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推廣的過程中仍然面臨上述的諸多問題,對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推廣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所得稅會計準則
所謂的所得稅會計,是合理處理資產和負債賬面價值、應稅收益以及會計收益與計稅基礎間差異的一種會計理論和方法。健全、完善所得稅會計準則符合國際稅收的慣例,能夠逐漸優化我國企業的整體投資環境,防止各大中小型企業的逃稅、避稅行為,可以有效地維護國家的經濟權益以及企業的利益,利于我國企業更好更快的健康發展,是適應改革開放最新需求的。除此之外,健全完善的所得稅會計準則能夠更加明確企業的經營理念,突出會計主體理論,在此基礎上企業對會計管理會不斷加強,會更加留意稅收政策的作用,對稅收征管政策會有更深入的研究籌劃。
(二)完善我國企業的資本市場,為所得稅會計處理創造良好的會計環境
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中,把計稅基礎和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之間存在的差異規定為暫時性差異,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實際上取決于公允價值,要想合理地定位公允價值就需要有成熟穩定的資本市場作為前提。由此可知,我國的資本市場只有在不斷發展、完善之后,才可以做到讓公允價值有理可循、有據可依,從而保證高質量的所得稅會計準則順利的執行。因此,企業的財務部門一定要為執行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執行做好準備工作,制定完善的計劃,確定所得稅會計工作的重點,收集與所得稅會計有關的資料,控制調整好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保證能夠及時利用有用的數據信息,為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執行創造出良好的環境。
(三)健全企業所得稅會計的法律法規
為了保證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合理推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健全所得稅會計法律法規:(1)修訂、完善已有的稅法,盡可能完善相關稅法,盡量減少所得稅的差異。(2)避免會計法和稅務等其他法律法規混在一起的情況,在這點上我國相關的稅務部門已經發布一系列的納稅調整指南,企業應該參照其進行稅款核算、會計處理等納稅調整工作,建立完善的所得稅會計模式。(3)明確規定企業所得稅會計的計稅義務,保證企業所得稅會計應有的法律地位。(4)對不按照稅法規定的所得稅會計核算進行懲戒,明確其產生的法律責任。健全所得稅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保證企業所得稅會計準則的順利實施,讓所得稅會計能夠有法可依,使其工作內容以及工作程序制度化、法律化。此外,建立健全所得稅會計準則,可以實現與其他相關的經濟法規之間更好的鏈接配合,可以更好的配套協調其他經濟法規的運行實施。
(四)設立所得稅會計專職人員,提高企業在會計與稅收準則之間的協調能力
會計準則規定和稅法規定之間存在很多不同,兩者之間不可避免的會有差異,這就需要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來正確的處理會計與稅法間的這種差異,保證納稅過程的合理調整。在此過程中,所得稅會計需要較為復雜繁瑣的核算工作,這就需要企業設立所得稅專職會計人員負責所得稅會計專門的核算工作,處理稅務相關事宜,確保及時反映企業所得稅稅款及其上繳情況,同時也能向稅務部門提供所得稅收的相關信息。這不僅可以幫助國家稅收征管的進一步加強,避免無端的稅收流失,還使得企業更加重視所得稅的納稅情況,利于所得稅的核算、管理工作。
(五)樹立新的理念,從收入費用觀轉變到資產負債觀
收入費用觀轉變到資產負債觀,使會計信息的使用者盡快從重利潤、輕資產負債表的傳統觀念中轉變出來。此外,市場監管、主管等相關人員對企業管理者的評價不能一味的依靠利潤指標,評價應該是一種實務的導向,只有這樣才可以加快會計準則的國際化進程。因此,要想加強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推廣,必須樹立嶄新的理念,轉變以利潤為主的觀念,盡快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從收入費用觀轉變到資產負債觀。
五、結語
隨著所得稅會計在我國的不斷推廣應用,人們對其重視度越來越高,所得稅會計準則與會計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也越來越接近。進一步健全、完善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和處理準則是極其重要的,對此,我們需要繼續努力,采取更多的措施來推廣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劉玉廷.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及貫徹實施[J].商業會計,2007,(1).
[2]林維耀.我國所得稅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比較與啟示[J].商業會計,2006,(10).
作者簡介:楊梅 (1979-),女,湖北咸寧人,在職研究生,會計初級,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