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簡要闡述了所得稅會計的概念,從資產與負債的計稅依據、暫時性差異、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等方面,分析了所得稅會計在財務工作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所得稅會計;財務工作;計稅依據;暫時性差異;匯算清繳
所得稅會計是研究和處理會計收益和應稅收益差異的一種會計理論和方法,是會計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所得稅會計與財務會計有著根本的區別,所得稅會計主要是研究企業經營過程中所需納稅的問題。2006年,我國財政部制定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以下簡稱為“新準則”)頒布實行。新準則與之前的《所得稅會計處理的暫行規定》相比,在許多方面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在管理目標、核算方法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新準則的提出對于我國所得稅會計核算而言是一種重要變革。
一、所得稅會計的概念
所謂所得稅會計就是探究如何對以會計制度計算為前提的稅前會計利潤(或虧損)和以稅法計算為前提的應稅所得(或虧損)之間的差異進行會計處理的理論和方法,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會計收益和應稅收益兩者之間存在著差異。會計收益即以會計準則規定的核算方法為準,在此基礎上計算出一定時期內企業的總收益或總虧損。而應稅收益即以稅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規定為準在此基礎上計算出來的一定時期的應稅所得。會計準則與稅法在對象及范圍等方面差異性決定了會計收益與應稅收益也有所不同,所得稅會計是對二者之間的差異進行處理的理論。
二、所得稅會計在財務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資產與負債的計稅依據
所得稅會計能夠作為確立資產與負債的計稅根據,因而資產與負債的計稅依據就是所得稅會計的關鍵之所在。在對資產與負債兩個項目的數額進行核對的時候,應當嚴格按照稅收相關法律法規中關于資產的稅務處理及可稅前抵扣的費用等相關規定來執行操作。
1.資產的計稅依據。所謂資產的計稅根據就是企業回收資產賬面價值的過程中,在對應繳納稅款所得的金額進行計算時,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能夠在企業產生的收益中抵消和減免一定的金額,換言之,就是某項資產在今后某一會計時期計稅時,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能夠稅前抵消或扣除的金額。資產在初次確認的時候,它的計稅依據通常為取得成本,也就是企業為取得某項資產提前支付的成本金額在今后時期準予在稅前進行抵消或扣除。而在該資產一直持有的期間,它的計稅依據就是該資產的取得成本同以前時期依據相關稅法規定已經在稅前進行抵消或扣除的金額相減之后的余下部分。
2.負債的計稅依據。所謂負債的計稅依據,就是負債的賬面價值同今后的時期內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相減后依據相關稅法規定,可以進行抵消或扣除的金額。可用文字公式來表示:
負債的計稅依據=賬面價值-今后時期按照稅法規定可予稅前抵扣的金額
一般而言,企業負債的確認和負債的償還對企業的利益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并不會對企業最終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產生很大的影響,在今后的時期內計算應繳納稅款所得額的時候,依據相關稅法規定可以進行抵消或扣除的金額為零,計稅依據也就是賬面價值。
此外,其他類型的交易或事項中確認的預計負債,其計稅依據要依據相關法律規定的計算原則予以確定。在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下,由于單個或多個事項確認的預計負債,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其支出無論有沒有實際發生都不能在稅前進行抵消或扣除,換言之,也就是在今后的時期內依據相關稅法法律規定可以進行抵消或扣除的金額為零,其賬面價值也就是其計稅依據。
(二)暫時性差異
所謂暫時性差異,其概念就是資產與負債的賬面價值和資產與負債的計稅依據有所不同而出現的差異。出現暫時性差異,主要是因資產與負債的賬面價值和資產與負債的計稅依據有所不同,而產生了在今后收回資產或者還清負債的時期內應繳納稅款所得額的增加或者減少,同時致使今后時期應交所得稅增加或者減少的情況。一般情況下,企業產生的資產與負債,在發生相關暫時性差異的期間,同時滿足條件的情況下,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還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具體情況見表1:
按照暫時性差異對今后時期內應繳納稅款所得額產生的影響,可將其分為兩種:一種是應繳納稅款暫時性差異;另一種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暫時性差異與性質分析如表2所示:
賬面價值大,則表示今后利益大,所以應交稅,這種稱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定遞延所得稅負債;賬面價值小,則表示今后利益小,所以應抵扣,這種稱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定遞延所得稅資產。
1.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這種差異指的是在確定今后收回資產或者還清負債時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之時,將導致產生應納稅額的暫時性差異,即在今后時期不考慮該事項影響的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之上。由于這種差異的轉回會進一步增加轉回時期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交所得稅金額,在其發生的當期應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資產的賬面價值比資產的計稅依據高會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此外,資產的賬面價值比資產的計稅依據低也會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前一種差異產生的原因為:資產的賬面價值是作為企業最終的經濟收益的綜合而計算的,而資產的計稅依據是作為其在今后時期內可以在稅前抵扣的總和而計算的。若其賬面價值比其計稅依據高,則這項資產在今后時期內所產生的經濟利益不可以全部在稅前抵扣,二者之間出現的差額需要交繳納企業所得稅,因而產生這種差異。后一種差異產生的原因則是:負債的賬面價值被視作企業預計總利益的流出,負債的計稅依據則視作賬面價值在抵扣稅法規定今后時期,可以進行稅前抵扣的金額后的差值。負債的賬面價值比負債的計稅依據低,就表示企業的這項負債在今后時期內能夠進行稅前抵扣的金額是負數,增加在今后時期內的應繳納稅款所得額和應交所得稅金額。需要強調的是,出現這種差異時應當確定有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2.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這種差異指的是在確認今后收回資產或者還清負債時期內應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的時候,將產生能夠抵消或扣除金額的暫時性差異。這種差異在今后的時期內資本轉回的時候會減少轉回期間的稅額,減少一部分在今后時期內應該上交的企業所得稅。在這種差異發生的當期,如果其符合確定的條件,則應確定有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一般情況下,資產的賬面價值比資產的計稅依據低,就表示在今后的時期內產生的經濟效益較小,依據相關稅法規定能夠進行稅前抵扣的金額較多,二者之間的數值差異能夠縮減企業在今后的時期內的應繳納稅款所得額,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應交所得稅,如果其符合確定的條件,則應確定有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三)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
所謂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就是年度(通常為一年)終了,納稅人以相關稅收法律法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并在會計核算基礎上,對本年度所應繳納的稅款所得額進行整理與計算。再聯系以往預繳納稅款的實際情況,核查與計算這一整年度所應補繳的所得額或者所應退還的所得額,核查與計算完畢后,在規定的時間內申報給相關稅務機關,經過相關機關進行審核之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稅款多退少補的工作。舉例來說,在深圳非外資企業每一季度末必須在規定的時間(一般為15天)內預交企業所得稅,而該企業的年終匯算清繳所得稅需在第二年的年中以前匯算清繳完畢。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所得稅會計在財務工作中的重要性通過資產與負債的計稅依據和暫時性差異等方面可以看出。現階段,對于一部分企業而言,所得稅會計核算環節還比較薄弱,尚在起步發展時期,在會計及所得稅制度相對比較獨立的環境下,企業會計利潤和納稅所得的差異逐漸增大。新的變化對會計工作者的職業判定和信息披露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工作者將面臨更大的挑戰。筆者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夠投身到所得稅會計在財務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討這個課題的研究中,指出筆者在文中的不足之處,同時也可以為這一課題的研究做出自己應有的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昊.淺論所得稅會計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2,(21).
[2]張毅.初探所得稅會計在財務工作中的重要性[J].現代商業,2014,(11).
作者簡介:韓雪(1988-),女,遼寧大連人,在職研究生,初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