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境電子商務在近幾年發展迅速,敲開了國際零距離網購的大門,其迅猛發展給國際貿易帶來了新的機遇。但貿易中的支付風險問題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的主要問題之一,對跨境電商的發展有很大約束。文章對跨境電子商務中支付風險問題進行研究,歸納總結出跨境電子商務支付風險以及風險的表現特點。通過對跨境電子商務支付風險的現狀和成因分析,針對性地提出了在防范支付風險方面的一些對策和監管措施。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支付風險;網絡信息技術;安全;對策
近年來,受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影響,電子商務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新形態。由于電子支付中固有的弊端以及我國針對跨境電子支付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等問題,使跨境電子商務支付存在諸多風險。因此對跨境電商的支付風險問題進行專項研究有助于中小企業跨境貿易的發展,對防范跨境支付的風險和維護企業及消費者利益具有現實意義。
一、跨境電子商務存在的支付風險
(一)跨境電商支付中的信用風險
就銀行而言,“在跨境電子支付服務中,由于沒有完善的跨境信用協調體系,導致銀行不能充分地了解交易主體的信用及信譽狀況,在不同信用狀況的主權國家中,實現銀行跨境信用保障還存在一定的阻力。”對第三方電子支付來說,其在跨境電商交易中充當的是一種中間人的角色,實行“代收代付”和“信用擔保”,但是由于跨境交易流程的隱蔽漏洞,交易雙方仍然存在著信用風險,買賣雙方的誠信度不能有效保證。
(二)跨境電子商務支付機構內部控制缺陷等管理風險
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內部控制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一種自律行為,是銀行為了防范經營過程中的各種風險的管理行為。”作為資金或貨幣的中轉主體,掌握著交易各方及交易平臺的各種交易信息的商業銀行,目前存在內部控制措施缺陷的問題,如風險控制意識不足,風險管理意識不強以及風險評估管理體系不健全等。第三方支付企業風險管理和控制技術不完善等管理,對風險的應對機制尚且不成熟,這使得跨境電商支付風險增大,監管難度加大。
(三)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指商業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企業之間的大額資金支付通常是通過網上銀行支付服務系統完成的,交易者的資金支付可能選擇具有跨境網上銀行服務的銀行,也可能選擇具有跨境合作的不同銀行,由于交易金額較大,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計劃可能不完善,網絡銀行流動性風險將是跨境電子支付風險監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跨境電子商務支付中資金沉淀風險
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例,跨境電商交易中,購買方的交易資金暫時儲存在第三方支付平臺這樣的非金融機構上,因為中間人角色,大量資金得以積存下來,由于管理資金的能力以及風險監管能力的不成熟,這些資金存儲產生的利息歸屬問題和沉淀資金的安全問題等成為跨境支付風險的組成部分。
(五)跨境電子商務支付產生的法律風險
一是不同國家之間風險管控法律制度存在沖突,主權國家跨境支付相應的法律與國際電子支付規則之間有一定抵觸,跨境電子商務中應采取哪個國家的電子支付監管法律體系尚沒有統一的界定。二是傳統電子支付法律不能滿足跨境電子商務模式發展的需要。伴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跨境支付新問題不斷涌現,如跨境電商交易中的外匯管理范疇問題及法律對跨境電商稅收界定問題等。三是洗錢的風險,跨境交易的真實性和資金的合法性難以界定,犯罪分子利用支付機構充當資金流通渠道,進行賭博、欺詐、逃漏稅等不法行為,這給電子支付造成法律上的連帶風險。此外,電子支付還面臨客戶隱私權和納稅知識產權等其他方面的法律風險。
(六)跨境電子支付的其他風險
跨境電子支付還要承擔互聯網或銀行交易支付網絡受到黑客或其他不法分子攻擊而遭受損失的風險,這些犯罪團伙往往技術高端,相關監管部門防不勝防。
二、跨境電子商務支付風險特點
(一)涉及范圍廣
跨境電子商務的流程涉及到的參與者眾多,主要有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雙方包括企業和個人消費者、境內境外銀行等支付結算的金融機構、境內外第三方支付結算機構等,一旦出現支付風險,將會影響到整個跨境電子支付鏈。
(二)普遍性
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過程涉及的資金安全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支付交易鏈中的每個環節都存在著潛在的支付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法律風險等在跨境電商的交易過程中廣泛存在,這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制約了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發展。
(三)潛伏期較長
跨境電子支付風險的各種風險都是潛在風險,隨著跨境電商貿易發展這些風險才會慢慢顯現出來。比如第三方支付平臺隨著交易量的增加會吸存大量資金,這些資金積存需要一定過程,只有大量資金沉淀時風險才浮出水面。
(四)全球性
跨境電子商務的主體為不同國家和地區企業及個人消費者,涉及到的資金收付機構分屬于各自所在的國家,例如PayPal這樣的境外支付公司,在全球多個國家均有分支機構,一旦支付風險發生,這將影響到全球的支付結算體系。
三、跨境電子商務支付風險成因分析
(一)國內信用體系發展不完善
我國雖已進入了市場經濟階段,但信用體系發育程度低,失信現象普遍,造成了目前的信用失靈,銀行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信用問題顯著,跨境電子支付風險增加。
(二)網絡安全抵御能力較低
來自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遭受境外網絡攻擊的情況日趨嚴重。中國網上銀行、支付平臺、網上商城等的釣魚網站有96%位于境外,國內的支付平臺操作系統也容易遭受黑客攻擊,跨境電子商務支付有很大安全隱患。
(三)結算周期長,支付結算行為不具有實時性
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買方付款而等待商品抵達期間,其資金暫時積存在跨境電子支付機構,這就影響了資金周轉率和系統結算效率,同時也帶來了資金安全問題。
(四)法律定位不準確,立法不完善
在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很多交易行為都沒有法律具體而明確的規范,國內傳統的金融法律并不能適應跨境電商支付的迅猛發展。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進行不正當行為而攫取利益,使跨境電子商務支付風險進一步擴大。
(五)個人消費者風險意識不強
很多網絡用戶缺乏安全防范意識和安全保護知識,不注重對個人隱私信息的保護,這進一步加大了支付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四、跨境電子商務支付風險的有效管控
(一)完善跨境電子支付服務監管法律制度,構建監控體系
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發展中,支付的法律風險一直是尚未解決的問題。新的問題不斷出現,立法方面也要不斷完善。為此,法律部門要著眼未來跨境電商涉及到的法律風險,嚴格規范跨境電子支付業務操作流程。另外還要加強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的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完善監管法律制度,構建起對跨境電子支付的系統性監控體系。
(二)跨境電子支付機構的自我提升
由于自身科技水平和計算機人才的缺乏,跨境電子支付平臺往往存在很多漏洞,為此需要加強風險控制團隊建設完善企業的風險控制體系,吸納專業人才,保護賬戶持有人身份證等個人隱私信息,防止信息保護漏洞等問題的發生。
(三)引入第三方力量管控風險
根據銀監會為建立規范統一的商業銀行監管評級體系發布的《商業銀行監管評級內部指引》,我們可以將信用評級機構這樣的第三方力量引入到跨境電子支付風險的監管上來。通過對跨境支付機構的評級,一方面可以督促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加強管理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支付服務透明度,企業和個人消費者能夠減少對跨境電商安全性的擔憂,從而促進跨境電商健康穩發展。
(四)加強跨境電子商務監管的國際合作
跨境電子商務支付風險具有全球性的特點,這需要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相互商談與合作,在構建統一的跨境電商監管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顯得愈發重要。舉行一系列的跨境電子商務多邊談判有利于探索針對跨境電商的新型國際合作監管方法,更好地保護交易雙方權益,進而推動跨境支付服務體系的健康完善。此外還可舉行國際型的公益推廣宣傳活動,提高交易所涉主體的風險防范意識。
(五)發揮保險的保障資金功能
保險具有分攤損失功能和經濟補償功能,在跨境電商支付資金前,可以購買支付小額保險費購買資金保險。盡管在較為健全的監管下,支付風險也不可避免會發生,然而在經濟遭受損失時,保險公司會按照保險合同對遭受災害事故而受損的單位、個人進行經濟補償,從而降低了支付風險。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迅速全球化的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不論是B2B,還是B2C的模式,跨境電子商務在交易流程中的支付風險問題都普遍存在,有效地防范風險對電子商務發展,甚至是對外貿易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完善的國家立法,健全的跨境電子支付風險體系,跨境電商平臺和支付機構的有效風險防范措施以及交易雙方較高的風險意識都會對整個跨境電子商務支付風險防范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總之,筆者認為,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跨境電子商務的支付風險會明顯減小,未來跨境電商將會跨越式發展。
【基金項目】安徽財經大學科研創新基金項目研究成果,XSKY1515ZD。
參考文獻
[1]楊松,郭金良.跨境電子支付服務風險監管法律問題研究[J].法制研究,2013,(2).
[2]中國人民銀行.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S].2007.
[3]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