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方面自然資源開始緊缺,另一方面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人們開始逐漸對健康和環保提高了要求,由此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綠色營銷理念,而市場營銷教育也應當緊貼市場需求,培養綠色銷售理念的人才。據此,文章通過對市場營銷教學模式的分析,找出了當前高校在市場營銷教學模式方面存在的問題,依據綠色營銷理念的特征,制定了市場導向型綠色營銷理念培養教學模式和策略。
【關鍵詞】市場導向;教學模式;綠色營銷;健康環保
在經濟管理類專業中,市場營銷是應用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學科,在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的今天,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綠色營銷時代的到來,市場營銷成為企業的核心職能。市場營銷已經成為各個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不可缺少的人才,是在市場競爭中生存的重要條件,隨著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市場專業成為高校的熱門專業,而以市場為導向,以綠色營銷理念為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成為人才培養的重點和依據。
一、以市場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高校的市場營銷學教學要以市場為導向,其課程才能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使專業具有競爭力。如果把學校比喻成一個企業,而老師是生產過程的技術員,學生則是企業的最終產品。這些產品只有質量好、品質新穎和富有創新精神,才能被市場所認可,也決定了學校是否具有競爭力。
在以往,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和社會的溝通,缺乏社會環境的動態監測功能,學校市場營銷專業的辦學具有盲目性,缺乏科學的市場需求預測和規劃,因此使畢業生和社會需求不成比例,供過于求。學校只有以市場為導向,面向動態市場需求辦學,調整專業結構,確定培養目標,改變教學和考核評價方法,使市場營銷畢業生在畢業后更加具有市場競爭力。
二、綠色營銷理念的特征
在進行市場營銷教學時,首先需要考慮綠色營銷理念的特征,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教學活動,綠色營銷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倡導消費者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是綠色營銷的核心內容,通過綠色消費來改變購買商品的意愿,采用綠色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改善生態環境。
(二)采用綠色促銷策略
綠色營銷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的營銷活動也開始從單純的追求效益轉變為注重生態保護上來,在進行營銷活動時,企業開始更加注重綠色產品的宣傳,在加工產品時更加注重產品的環境價值和社會價值。
(三)采用綠色標志
在綠色營銷的發展時期,使用綠色標志是綠色營銷的重要特征,企業將產品貼上綠色標志,便于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對綠色產品進行識別,從而保護了企業生產綠色產品的利用,也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有利于綠色營銷理念的逐漸成熟。
(四)企業綠色生產文化
企業的綠色營銷理念可以推動企業綠色文化的建設,綠色文化將成為企業的核心價值,企業的生產目標與保護環境相融合,從而可以形成綠色的企業生產環境。
三、市場導向型綠色營銷理念培養教學模式對和策略
以市場為導向的綠色營銷培養模式和策略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改革教學目標和考核體系
根據綠色營銷理念的培養目標,結合市場導向,對公共課進行合理的設置,形成以綠色營銷專業技能提升為目標的綜合培訓體系。合理的定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重點培養其綠色營銷銷售的策劃能力和產品的市場推廣能力,使學生具有綜合的專業能力。調整學習成績的考核體系,包括常規考核、實習考核和畢業考核,在畢業時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綠色營銷的策劃和市場推廣能力。
(二)改進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特征,積極地探索運用綠色營銷項目導向、頂崗實習或者任務驅動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的目標、內容和對象等,確定合理的教學方法,以人為本,營造生動的綠色營銷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注重教師隊伍的“雙師型”培養,采用內引外聯的方式,聘請企業具有實戰經驗的營銷策劃擔任監制教師,使他們既擔任教師又擔任對教師的培訓,彌補在校教師實踐經驗的不足。采用外派的形式,選拔優秀的教師參加相應的培訓,提高營銷專業理論水平,對于實踐經驗不足的教師,創造條件讓教師到一線鍛煉,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熟綠色營銷的實際操作。
(四)創設產學研實訓基地
在市場經濟的引導下,出于對經濟效益和技術保密等的考慮,很多企業不太喜歡接受學生實習,因此高校應該結合自身經濟條件,自建實訓基地,并和具有良好經營狀況和人力資源儲備的企業簽訂合同,建立校內網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和社會環境,提高學生的綠色營銷專業技能。
四、結論
在當前綠色營銷引導的市場潮流下,市場營銷專業課程的設置應該緊貼市場發展的需求,依托市場導向辦學是學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學習教學改革中,只有不斷的創新思想,及時的把握市場規律,確定學習目標,改進學習方法,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建立高效率的實訓基地,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學以致用,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級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克巖.電子商務信息生態系統的構建研究[J].情報科學,2014,(3):37-41.
[2]姬中英,陶君成.基于零售業態分類法的物流業態分類研究[J].物流技術,2013,(2):18-20.
[3]鄧金娥.開放會計對跨組織成本管理的影響與路徑[J].財會月刊,2010,(5):32-35.
[4]段學慧.經濟利益驅動機制:循環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基于馬克思主義利益觀的分析[J].現代財經,2012,(9):3-50.
[5]肖序,鄭玲.低碳經濟下企業碳會計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8):55-60.
[6]吳怡青.論新興圖書館業態發展方略[J].現代情報,2010,(12):96-98.
[7]饒揚德,王學軍.復雜科學管理視角:企業創新機理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5,(6):38-42.
[8]黃建年.圖書館生態結構探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0,(3):12-15.
[9]楊海紅.試論我國旅游業態的發展階段和態勢[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
報,2011,(6):59-62.
[10]高麗敏,程偉,史彥軍.旅游新業態的產生發展規律研究[J].旅游經濟,2012,(4):196-197.
[11]胡崗嵐,盧向華,黃麗化.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及其深化路徑[J].經濟管理,2009,(6):110-116.
[12]朱杰,管衛華.產業視角下常州市可持續發展SD模型[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9,(5):58-62.
[13]董微微,李北偉,肖靜,劉馨然.商務網站信息生態系統的系統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8):7-11.
[14]李北偉,徐越,等.中國購物網站網絡信息生態鏈研究[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3,(9):67-73.
作者簡介:張卓青(1982-),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教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