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淺談了金融衍生工具的特點,同時提出了一些在后危機時代的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管理的方法。
【關鍵詞】后危機時代;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管理;風險控制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是后危機時代企業國際化競爭的必然結果,但如何控制其中的交易風險,是企業所面臨的一大難題。企業要明確認識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特點以及后危機時代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趨勢,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來控制其中的交易風險。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特點
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和發展為經濟發達的企業和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其風險也是巨大的,將有可能面臨破產、倒閉等一系列慘痛的金融事件。所以企業和國家要充分認識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特點,把握脈絡,真正做好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風險控制。
(一)總體風險
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特點根據總體的一致性來說可以分為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五個方面。
1.市場風險。市場價格的變動或者境外業務銀行的倒閉可能會引發市場風險。金融衍生品本身就因其高風險性、虛擬性、杠桿性、國際性而潛藏著巨大的市場風險。市場風險也是金融衍生工具最普遍和經常的風險。衍生品的虧損原因主要是因為公司內部的金融衍生品控制機構和制度不夠完善、交易市場不夠透明等。
2.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在交易市場不活躍的情況下出現的一些因失去流動性而導致交易困難的風險,即金融衍生品持有者無法找到在市場上出售或者平倉的機會。流動性較差、受托交易的金融機構資訊不足以及市場交易能力弱的金融產品會讓公司產生流動性風險的概率大大增加。
3.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金融衍生品在交易的過程中出現的違約所引起的風險。合約的期限越長,金融衍生工具所產生的信用風險的可能就越大。而信用風險的發生在金融遠期和金融互換的等交易中,很大程度取決于交易者的信用,所以信用風險發生的頻率很高。如果對于金融商品的認知不夠,缺乏一定程度的專業知識,對于交易者的資訊了解不夠、承擔風險的能力不足等就很容易產生信用風險。
4.操作風險。操作風險對于內部程序員來說是由于工作人員的不完善,工作失誤、系統失誤等造成的風險或者由外部事件所導致風險。操作風險的來源有可能是自然災害或者疑惑事故,還有經營管理上的漏洞使得交易工作人員不能夠很好地執行交易的目的或者故意失誤。只有嚴格按照工程的操作程序和授權權限來操作和監督,才能避免此類風險。
5.法律風險。由于經營活動中出現違法違規現象或者法律條理規定不明顯使業務無法進行的風險就是法律風險。合約的確認文件不充分,交易對手沒有法律授權或者不尊重法律都會導致交易無法順利進行合約無法很好履行,導致出現損失。在進行交易之前不明確法律意識、不進行法律咨詢都會造成法律風險。
(二)個性風險特點
個性特點就是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不同而產生的基于金融衍生工具本身的風險,主要有金融期貨投資風險、金融期權投資風險、遠期合約投資風險、金融互換投資風險等。
1.金融期貨投資風險。金融期貨投資風險是套期保值類的產品交易,是金融機構為了避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或者流動性風險而主動發起的產品交易。金融期貨交易具有較小的流動性,但是低比率的保證金會讓金融期貨交易產生巨大風險,會具有盈利和虧損的放大效應。
2.金融期權投資風險。期權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通過協議的價格和規定的數量,買賣指定的金融產品的權利。近年來,期貨的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的數量和范圍也在不斷擴大。期權雖然市場風險較小,但是涉及的法律風險較多,且操作難度比較大。
3.遠期合約投資風險。遠期合約投資是一種鎖定了風險的同時鎖定了收益的合約,雙方約定在未來按約定借個買賣約定數量的金融產品的投資方式。雖然能夠回避一定的市場風險,但是遠期合約投資收益卻不太高,主要原因是交易周期長、時間跨度大,其中所蘊含的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但是遠期合約交易的規模比較小,對于金融市場體系安全不能產生太大的影響。
4.金融互換投資風險。金融互換投資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交易者在約定的交易時間里按照各方協商的條件進行交易的投資方式,傳統主要以利率互換和貨幣互換為主。這種投資方式的產生是為了規避金融風險,但是卻存在自身的風險。
二、后危機時代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管理的建議
(一)建立框架
缺少一個完善的企業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管理框架是我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要建立一個完善的企業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管理框架,需要做到以下四點:
1.明確企業衍生品業務的風險管理目標和總決策戰略。公司要明確企業的自身情況,知道自身能夠承受何種的風險以及不能承受何種風險,明確承受風險的最大值,并對企業的金融衍生品規模上限進行限制和管理,強化領導和員工的風險意識,防止因為沒有過多經驗而陷入高風險產品中。
2.企業要明確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監控的業務流程。要做到能夠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資本實力、管理能力和衍生品的風險特征對風險進行識別,還要做到對風險的合理評估,由精心挑選的第三方對交易品種和對手的信息進行合理、公平的評測,做到慎重選擇交易對手和恰當選擇風險評估監控系統。還要規范企業金融衍生工具的業務操作流程,對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內容、流程進行事前防范、事中監控和事后處理。對操作風險還要進行量化評估和合理控制,建立規范的授權審批制度,將授權程序和額度都進行明確。
3.要對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監控技術的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基礎設施是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監控的基本。要構建風險信息的傳輸系統,同時完善衍生工具的風險評估制度、預警模型和預警指標體系,才能夠讓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監控技術更好地實施和對結構、制度數據分析方面的基礎支持。
4.對于衍生品的整個交易流程設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系統。衍生品的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所有的業務關系和流程都應該制定一套完整的計劃和明確的風險管理政策。通過實地訪問、電子郵件、傳真、電話錄音等方式,確立一套合理的客戶定期回訪制度,并且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對于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工作也要合理劃分責任和職權,分離前臺交易和后臺管理的權力。
(二)企業內部結構的完善
要讓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管理更加合理和有效,對于公司內部結構的完善也必不可少。
1.明確建立一個高層控制組織,包括董事會和總經理層。企業的董事會和高層要對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額度、品種、止損限額以及公司人員的權限進行認真的審核和整改。對于執行交易的部門,要嚴格地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和交易的程序規則進行金融工具的交易,風險管理、交易、財務審計要由不同的人來進行,不能兼任而且不能隨便突破交易限額。對于風險管理部門,要真實地評估交易方的各項資料以及信譽程度,對企業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風險和有可能的損失也要合理評估。對于公司的監察部門,要嚴格地監察公司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過程,防止出現違法違規行為。
2.對于財務要制定一個公正、公開的制度,使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的信息得到完善和真實的披露。我國前些年實行的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在公允價值計量中納入了衍生工具的核算。因此,企業應該合理地遵循規定,高標準地進行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和列報、套期等方法進行保值,提高會計水準,保障公司的交易安全。
3.事后處理制度的建立。在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市場中,即使運氣再好、手段再好、經驗良好的企業,也避免不了風險的出現。所以對于風險發生之后的處理,要建立一套合理的預案。建立預案不僅可以在發生風險危機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采取合理的緊急補救措施,還能讓交易雙方的信任程度增加,避免出現信任風險。因此,企業要在交易之前全面評估和預測各方面數據和問題,做好事后的風險危機處理制度。
4.要加強對企業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的培養和相關交易部門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我國企業的管理者和企業員工對于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認識還不是很足夠,容易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中進行盲從和隨大流,難以把握交易的具體細節。所以企業應該加強自身對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風險的意識,并且隨之加強在交易中對風險的管理,同時對于交易人員的專業技能要進行大力培訓,以加強其業務能力。
三、結束語
總之,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具有多樣性,是每個企業都必須注意和重視的問題。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企業應該建立一個完善的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管理的框架,同時從公司內部加強風險管理意識和事后危機處理制度等一系列方案,才能更好地避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出現的風險。
參考文獻
[1]趙晨.后金融危機時代加強我國金融行業監管的思考[J].陜西農業科學,2011,57(4).
[2]王淑娟,白佳.論金融衍生工具風險測評的程序與方法[J].管理觀察,2011,(32).
作者簡介:張吉磊(1984-),男,遼寧人,在職研究生,初級會計,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