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針對外貿型企業的經營特點,分析了企業經營過程中匯率變動風險的主要類型。在此基礎上,結合企業的實際經營過程,探討了造成企業匯率變動風險的主要原因。最后,以規避匯率變動風險為目的,分別從風險規避意識、風險評估機制以及避險金融工具的完善三個方面提出了匯率變動風險規避策略體系。
【關鍵詞】匯率變動風險;風險規避意識;風險評估機制;避險金融工具
匯率是國際金融關系以及國際合作關系的紐帶與工具,在當前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已經滲透到我們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且其影響日益深刻。與此同時,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杠桿,匯率的變動和水平也是體現一個國家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標尺。因此,當匯率變動時,物價水平、就業水平、國際收支等都會隨之變動,這將直接影響參與國際貿易的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甚至給其帶來經營風險。因此,分析匯率風險的主要類型,探討導致匯率變動風險的主要原因,提出對應的風險規避策略,對提高外貿型企業的經營效益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一、匯率變動風險的主要類型
(一)直接交易風險
當企業的原材料鏈/產品鏈延伸到對外貿易領域時,其在經營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匯率變動對企業經營風險的影響。其中,直接交易風險包括這樣三個方面:(1)采用即期或者延期付款作為支付條件的商品或者勞務進出口,在貨物裝運或者完成勞務之后貨款或勞務費用沒有收到的這個時間段,外匯匯率變動會帶來收益受損風險;(2)當使用外幣進行信貸計價時,當債權債務沒有清償之前可能存在風險;(3)沒有交割的遠期外匯合同的一方,當合同沒有到期時,一旦匯率發生變化,交易方將拿出更多/較少的貨幣去換取另一種貨幣。
(二)經營收益風險
經營過程中的經濟風險難以被準確地識別和預測,這在較大程度上直接受到產品銷量、價格以及成本的變動對匯率變動的映射作用程度,其在跨國企業中表現尤為明顯。當匯率變動時不但直接影響價格的臨時變化,而且會對其他經濟環境因素產生長期影響,使得企業的產品價格、原材料成本、市場份額等產生變動,使得企業的收益持續波動,給企業的經營收益帶來風險。
二、造成企業匯率變動風險的主要原因
(一)匯率變動風險規避意識薄弱
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是美元固定匯率體系,企業在整個經營過程中基本處于匯率零風險的狀態,導致大部分企業的匯率風險防范、規避意識薄弱。而大量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長期依仗國內勞動力成本和資源價格低的優勢,沒有重視知識、技術的積累,導致企業的產品附加值過低,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形成了匯率變動風險由國家承擔的“路徑依賴”。而當匯率改革之后,這種風險規避意識淡薄的問題將直接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
(二)受到特有的制度性約束
當前,外匯市場變化頻率和幅度都迅速增加,低效率的行政管理方式嚴重阻礙了企業的匯率變動風險規避策略的實施效果。因此,當前大部分企業都通過提高外匯業務運作效率來把握匯率市場時機,減少匯率變動給企業帶來的風險。但是,因為我國相對特殊的市場經濟制度,使得企業面臨的外匯風險與完全市場條件下的外匯風險具有一定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存在明顯的結售匯制度特點。國家對外匯的行政管制使得匯率規避措施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約束,例如行政審批程序、費率等。這些都有可能使得企業為了應付這些制度而錯過合適的結售匯時機,給企業帶來經濟風險。
(三)金融避險工具過于單一
為了規避匯率變動導致的風險,國際上通常使用遠期匯率、外匯期貨、外匯期權等避險工具,其具有適應范圍廣、應用方便、避險效果較佳的特點。但是,這些方法主要是基于國際金融市場推出的,而我國因為市場制度的特殊性以及國際外匯市場的不完善性,期貨、期權市場還不成熟,導致大部分企業只能基于海外的國際金融市場,利用上述金融工具構建自身的匯率變動風險管理系統。
三、外貿型企業匯率變動風險規避策略體系
(一)提高風險防范與規避意識
只有企業意識到匯率風險及其危害才會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通過關注影響匯率變動的相關因素(例如各國基本經濟、金融水平、政治與傳媒等因素)對外匯市場的影響,從而為后續匯率變動風險的規避采取對應的措施,提高企業抵御匯率風險的能力。
(二)構建完善的匯率風險預警與評估機制
一個完善的匯率風險預警機制應該包括專業的匯率信息預警與處理人員、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等基本要素。其中,科學合理的匯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是匯率風險預警機制的核心,也是保證匯率風險預警準確度、科學性的基礎。通常,一個完善的匯率風險預警與評估指標體系包括:匯率變動率、企業市場融資費率、匯兌損益/利潤、金融衍生品遠期匯率水平等指標。一旦相關指標超出企業的警戒紅線,則應該立即采取對應的匯率規避措施,使用金融風險規避工具予以應對。
(三)結合企業特點,豐富金融避險工具
以原材料需進口的內銷型生產企業為例,國內企業進口生產原材料一般使用外幣計價,匯率變動風險一般由自身承擔。人民幣計價方式雖然存在,但是一般較少采用。因此,為了規避匯率變動風險,應該采取如下策略:首先,為了應對匯率變動給企業帶來的匯率風險,當使用外幣計價時,從長遠策略來看,應該使用弱勢貨幣進口原材料,從而有利于生產企業制成品在市場競爭能力的形成;其次,要認識到使用外幣計價帶來的匯率風險主要是因為使用外幣簽約或者接受賣方的外幣報價。為了規避外幣匯率上升的風險,原料進口企業可以通過購買遠期外匯或者通過預購外匯存款的方式進行投資。當外幣升值傾向明顯時,可以提前償付貨款,而當外幣貶值傾向明顯時,則可以采取延期支付貨款,或者與外匯銀行商洽進行外幣墊付,待匯率穩定之后再予以償還,從而獲得外匯貶值的收益;再次,使用合適的付匯方式。例如,當人民幣升值時,通過使用延期支付貨款的方式(遠期信用證方式)。但是,弱勢貨幣理論一般比本幣利率高,在選擇計價貨幣時要事先仔細核算,一旦人民幣貶值,則應該盡早結匯;最后,應該適當調整企業產品結構。在產品生產制造的過程中控制生產成本,從原材料、勞動力兩個方面著手,開發并利用新的可替代廉價原材料進行生產。同時,保證產品生產質量,確保產品銷量和價格穩定。
參考文獻
[1]朱勵.外貿企業應對匯率變動風險的策略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1).
[2]王超.匯率變動與企業風險規避[J].中國集體經濟,2008,(18).
[3]楊濟鳴.談外貿企業應對匯率變動風險的策略[J].魅力中國,2013,(25).
[4]吳彬.淺析中小型出口企業如何有效規避人民幣匯率變動風險[J].金融經濟(理論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