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展民營經濟是加快溫州經濟發展的關鍵之所在,文章就之前民營經濟發展的困難和現今發展的趨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民營經濟;溫州模式;產品層次;優化經濟環境;現代企業制度;培育新新產業
一、溫州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困難
(一)增強信心難
目前產品處于買方市場,產能過剩,整個經濟受歐債危機和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很多企業采取停產或縮小生產規模以保留生產骨干和原有部分客戶,表現出企業家對發展信心不足,看不到長遠利益,個別企業法人干脆注冊登記新企業,租用老企業的房子和設備組織生產。
(二)解除互保難
溫州企業在自有抵押物不足的情況下,通常采取民間借貸或互保聯保取得貸款,為企業做大提供資金。當經濟不景氣時,抵押物價值縮水,銀行會抽貸壓貸,風險會傳導給互保聯保企業,特別是個別企業逃廢債或破產重組時嚴重影響關聯企業。解除互保鏈困難重重,正常生產的企業難以脫身。
(三)回鄉投資難
由于資本的逐利性,溫商回歸投資,對房地產開發等興趣較濃。由于溫州的土地和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運輸、勞動力成本、技術人員聘用等要素沒有比較優勢,再加上房價奇高,生活消費有攀比習俗,文化生活不豐富,教育醫療水平提升慢等,造成實體企業落地后,企業外來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難以安居樂業,使回鄉投資的實體企業難以發展。
(四)產業提升難
溫州的某些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肯定,給溫州掛了好多國字號的牌子,但在發展中,企業自身、行業協會都沒有很好解決行業提升中的短板問題。由于信息不對稱,政府在引導行業發展過程中,服務企業針對性不強,與行業協會溝通不夠,對產業發展研究不足,嚴重制約了產品升級和行業壯大,國字號牌既做不大,也做不強。
(五)要素供給難
溫州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資源緊缺。溫州本地人礙于面子,不愿在企業上班,尤其城郊結合部的農民,多靠收租過日子;加上溫州屬于三線城市,各種環境不適合高級人才的個人發展,近幾年溫州本地的一本畢業生也不喜歡回溫工作,流入溫州的外來勞動力大多水平較低,人才難留難引進。貸款利率放開后,因溫州融資過度存在企業負債率較高,聯保互保占比高,資金價格比較高的“三高”現象。
二、原因分析
(一)功利主義影響
永嘉學派的事功學說,潛移默化著溫州人的創業思維,初始階段溫州的抱團精神與創業沖動,促使溫州經濟快速發展,但過多講究實惠與眼前利益,把義利并舉的“利”放在前面,用實體經濟做融資平臺,去炒地皮炒資源,過度投資重復投資,使企業負債率極高,遇國外經濟不景氣,加上國家宏觀調控,隨著經濟的滑坡,資產的縮水,導致投資被套牢。
(二)溫州模式局限
與蘇南模式不同,溫州實體經濟由個私企業發展而來,企業內部管理帶有濃厚的家族管理模式,企業引進各類管理人才作用難發揮,制訂各種內部管理制度難落實,很多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即遇到發展瓶頸。政府在制訂宏觀政策時鼓勵發展個私企業,而對規模上企業供給不足,政策不優惠,幫扶不到位,職能部門不扶持,促使規模上企業外遷嚴重。
(三)產品層次偏低
溫州的打火機、眼鏡、皮鞋、男裝、低壓電器、泵閥、汽摩配等曾在一定時間內對全國乃至全世界有一定影響。部分產品通過多年努力,也拿到了國字號招牌,但企業始終走不出產品升級的怪圈,只是規模上的擴大,沒有質上的提升。
(四)平臺搭建滯后
產業的發展需要平臺的搭建。在行業協會或企業遇到搭建難題或需要政府伸手時,政府缺位,如溫州的紐扣市場,政府在做大做強市場方面缺位,任其自生自滅;溫州燈具市場,在需要提升時,采取了限制并提高市場運營成本的做法,加上燈具產業鏈上電鍍等關鍵工序沒有很好解決,最終促使整個行業遠走廣東古鎮。
(五)要素提供不足
針對企業發展五要素,土地、勞動力、資金、技術、管理問題,溫州本身就存在很多短板,政府應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與服務環境,調動溫州人的積極性,制訂適應溫州經濟發展的競爭游戲規則,如土地資源分配,存在該拿地的企業拿不到土地,還存在個別企業重復拿地的問題。市轄各銀行應出臺支持扶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資金供給方式等。
三、振興溫州民營經濟的意見建議
(一)做大做強傳統產業
只有夕陽產品,沒有夕陽產業,要充分征求行業意見,組織專家論證,補行業短板,拉長產業鏈;出臺政策扶持各縣市區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如永嘉扶持泵閥,樂清扶持電器,鹿城扶持皮鞋,甌海扶持鎖具、眼鏡與打火機等,同時把皮鞋與服裝上升為市級發展戰略(因皮鞋、服裝是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產品,且基礎良好)扶優扶強,限低限散,創建小微企業園,助力溫州“時尚之都”建設。
(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正面宣傳,增強企業家信心,給予回鄉投資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弘揚正能量,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用心解決關注類企業之間的互保鏈問題;穩定房價;規模上企業有訴求的,要派人員協助解決問題。
(三)優化要素供給平臺
鼓勵企業解決當地人就業問題,仿照大學生村官政策,鼓勵大學生在當地企業中就業;鼓勵企業法人、股東與管理人員接受企業管理類知識繼續教育;對原已供地企業,荒廢土地或出租廠房二年以上的,建議政府回購或回租,轉供其他企業使用;對年產值(稅收)達一定規模的企業,采用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等;建議省政府降低在溫州創辦小額貸款公司的注冊資本額度(建議3000萬),鼓勵民間小資本為實體經濟續貸提供渠道;鼓勵民間資本管理公司收購銀行不良資產(抵押物);建議國家銀監局降低農合行改制過程中法人股占比高的問題,爭取民間小資本以基金形式進入農村商業銀行;干部外出考察要拜訪在外專家學者,弘揚地方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創意基礎;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銷售網絡(如森馬、奧康、康奈專賣連鎖店)或平臺(如冠盛汽配全球銷售平臺),做大做強溫州經濟。
(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鼓勵企業有限轉股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設立政府引導基金,鼓勵引進股權投資基金,增加企業直接融資比重,規范企業內部各種規章制度,工商、稅務部門要通過平時管理,引導企業按股份公司要求落實管理,完善法人治理機制,使決策、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抓緊建立地方資本市場,鼓勵企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交流有限公司(俗稱“新三板”)掛牌,或進入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溫州分中心掛牌。
(五)引導培育新興產業
利用溫州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溫州大學科技園兩個平臺,引進國千與省千技術人才,為提升傳統產業服務;大力培育新興行業,如3D技術與應用、大數據與應用、光電技術、城際軌道交通技術與設備制造、電子商務平臺、傳統產品個人定制、機器人、信息消費(如4G技術、媒體、游戲)、北斗衛星應用產品、生物制藥等;模仿南韓扶持現代汽車、三星的做法,發展溫州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