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1987年央行正式批準設立第一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至今,我國的財務公司已有二十余年的歷史,經歷了產生與初步探索、快速發展、分業與整頓、規范發展四個階段。國內能源電力、航天航空、石油化工、鋼鐵冶金、機械制造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和各個重要領域的大型企業集團幾乎都擁有了自己的財務公司。
【關鍵詞】能源電力類財務公司;司庫建設;資金歸集;融資渠道
截至2014年末,全國共有財務公司法人機構196家,表內外資產規模5.53萬億元,行業總資產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比重為1.84%,盈利能力達696.46億元。能源電力、煤炭與交通運輸三個行業分別以19、18和18家財務公司位居前列。財務公司近年來發展迅速,行業機構數量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顯示出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中國企業的迅速壯大,對資金集中管理提出了強烈需求。
一、司庫的內涵
司庫(Treasury)本意是指收藏財富的地方或建筑物,特別是指用來保存公共收入,以應付政府支出所需的地方。所以,也指存放和支付匯集資金的地方,如金庫和國庫。司庫管理原本是財政概念,但隨著我國企業集團的發展壯大,資金管理的需求不斷提升,司庫逐漸成為資金管理中的核心內容。
以西門子財務公司(Siemens Financial Services,SFS)為例,其作為西門子集團的司庫,基于西門子集團的需求,為整個西門子公司提供金融服務,其業務模型基于產業技術和金融市場的聯合,為集團提供產品、服務、專業化證券投資的解決方案。
二、能源電力行業司庫特點
能源電力行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行業投資大、技術要求高,資金周轉速度慢是行業的基本特點。財務公司是以加強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業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為目的,為集團成員企業提供資金管理和金融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它既是集團的成員企業,又不同于其他的成員企業;既是金融機構,但在接受銀監會監督的同時接受企業集團的領導,既連接企業集團內部各子公司,又是內部市場和外部市場的紐帶。因此做好能源電力行業的司庫工作,要了解能源電力類財務公司在資金管理上的三個特點:一是資金來源以吸收成員單位活期存款為主。能源電力類企業集團其所屬成員企業多為發電企業,為控制資產負債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貨幣資金存量控制較為嚴格,基本為保證生產運營的流動資金,因此貨幣資金的運用形式也基本為現金和銀行活期存款。財務公司作為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吸收成員單位存款,從而達到集團系統成員單位資金歸集的目的,因此資金來源主要為吸收成員單位的活期存款。同時,為保證流動性需要,也開展同業拆借、回購等業務。二是資金運用以貸款為主要形式。能源電力行業大量投資性需求決定了財務公司資金的主要用途,一方面合理降低集團合并報表的資產負責率,優化集團整體資金配置方向;另一方面重點支撐支柱產業和單位的融資需求。因此,向成員單位發放貸款是資金的主要用途,通過合理的信貸結構優化集團的融資結構,進一步促進集團的資源優化配置。三是資金波動性較大。能源電力行業尤其是其所屬的發電企業,月度生產經營資金有著明顯的規律可循。一般而言,發電企業月中需支付煤款等生產性成本,資金主要以支出為主,資金存量低。月底電網公司電費結賬陸續流入,現金流迅速回流,資金存量明顯回升,因此月度資金呈現明顯的兩頭高中間低的U形分布。
三、浙能財務公司司庫建設的具體實踐
浙江省能源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浙能財務公司”)依托于浙能集團的產業背景,在學習吸收西門子財務公司等國內外先進企業司庫管理模式基礎上,以加強集團資金集約化管理和提高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為目的,不斷優化配置集團內部資金要素,豐富資金管理的內涵和外延,拓寬服務領域和融資渠道,提升資金綜合使用效率。在合規穩健的經營原則下,通過打造資金賬戶集中、對外支付集中、融資管理集中的“三集中”管理模式,不斷完善浙能集團司庫建設。
(一)加強資金歸集工作,夯實司庫管理基礎
浙能財務公司在資金集中管理上采用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模式,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成員單位在相關銀行分別開立收入賬戶和支出賬戶,同時在財務公司開立內部賬戶。成員單位的銀行收入賬戶收到外部款項后按相關約定劃轉到其開立在財務公司內部賬戶;對外支出時,財務公司根據各成員單位的指令撥付至其指定的支出賬戶中,由成員單位自行負責對外支付。這樣既實現集團公司強化資金集中管理的目標,也建立了財務公司匯集存款的基礎。浙能財務公司資金歸集工作從成立伊始就得到集團的高度重視,多年來資金集中度連續穩定保持在80%左右。資金歸集度的提升,助力浙能財務公司更好地滿足成員單位資金需求,提高信貸業務的深度與廣度。
(二)推進集中代理支付,發揮資金風控職能
在近幾年對集團系統收入資金逐步加強歸集的基礎上,浙能財務公司充分了解能源電力類行業資金運動規律,針對資金管理中存在的預算管理深度和準確性不夠、資金風險防范能力較弱、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提出將支出資金也納入全面管控,實施由財務公司代理成員單位集中對外支付的支付結算模式。浙能財務公司于2012年底開始集中代理支付業務試點工作,經過近三年的大力推廣,集團主要二級成員單位已全部納入財務公司代理支付范圍。
此項業務的開展有助于進一步加強集團資金管理,實時了解成員單位資金走向,掌握其資金流動規律,發揮了資金風險控制職能。特別是對于100萬元以上的大額對外支付,浙能財務公司逐一與付款人事先備案的合同收款人要素進行核對,并核對是否完成內部付款審批流程。實踐證明,此舉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資金流轉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并進一步促進成員單位健全內控制度,規范內部管理。
(三)搭建統一融資平臺,打通多元融資渠道
浙能財務公司充分發揮其金融主體資格優勢,在收集集團整體融資需求基礎上,牽頭與各大銀行省分行以上層級建立總對總的合作關系,綜合利用集團金融資源與銀行開展全面合作,形成“一攬子”式的融資解決方案,搭建“長期合作、互利共贏”的銀企合作模式。2012年以來,由浙能財務公司牽頭,通過融資集中管理,僅集團在建項目就落實固定資產貸款150多億元,在保障集團投資發展需求、保持融資和資金需求期限配比、降低財務成本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浙能財務公司積極做好金融市場研究工作,在貨幣市場月報、證券市場月報和季度宏觀經濟分析報告基礎上,加大對金融政策的把握和金融產品研究力度。2014年,浙能財務公司積極研究超短融市場行情,配合集團整體資金安排,成功完成了集團100億元超短融的申報注冊工作,并憑借與外部評級機構中債資信的密切溝通,實現了浙能集團AAA的主體評級。
2014年,浙能財務公司積極踐行集團海外融資戰略,全程參與浙能集團海外評級和集團美元債發行工作,最終浙能集團主體獲得了穆迪為A1、惠譽為A的評級結果,以浙能香港公司為發行主體,依托浙能集團增信,成功發行了3億美元、3年期的美元債券,該債券的穆迪和惠譽債項評級均為A,創下了中國電力企業及國內地方國企海外發債最高評級及最低2.351%的到期收益率。美元債的成功發行成為了浙能財務公司資金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浙能財務公司作為能源電力類財務公司,堅持財務公司“內生性”的本質和司庫發展路徑,緊緊依托于能源電力行業產業屬性,開發符合浙能集團實際的金融產品,提供貼近企業實際需求的金融服務,不斷滿足集團發展過程中以資金需求、資金運用、風險規避、貨幣效益最大化及以企業發展為核心的綜合金融需求,為新常態下財務公司的創新發展和集團的轉型升級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