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簡要分析了產融結合的概念以及產融結合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的影響。同時,對產融結合與企業投資和收益的影響關系做了一定的論證。
【關鍵詞】產融結合;企業投資;收益;風險性;有效性
世界經濟研究表明,產業和金融行業的結合是一個國家實現經濟加速發展,實現快速工業化,以及全面趕超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在現代化的社會發展大環境下,產業和金融的有效結合是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當然,產融結合的影響也是雙向的,所以,對今天的企業投資和收益影響都有很大的相關性。
一、產融結合的概念
關于產融結合的概念,國內外專家都有不同的觀點和解釋,我們從已有的文獻資料分析,大致的概念界定有以下幾種:(1)產融結合就是指對銀行資本與企業資本的相互融合;(2)產業融合指的是金融資本和企業資本的相融合;(3)產融結合是指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以及投資和融資的相互結合;(4)產融結合指金融和經濟在一定方面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促進關系;(5)產融結合指的是資本在相應的制度和社會結構中的各種職能之間的相互結合。從中,可以看出,關于對產融結合的概念,學術界還是存在很大的分歧。
綜合以上的相關概念,從宏觀上的表現形式看,產融結合就是指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滲透,在微觀上則表現為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的相互參股和控股。而且在不同的時期,產融結合也會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為了實現相互的競爭和產業壟斷實施產融結合,有的是為了提升企業效益,同時獲取在金融方面的高額利潤等。
二、我國企業產融結合的發展情況
目前,許多企業在競相推進產融結合的發展戰略,同時,理論界的學者和專家也在積極的研究關于產融結合方面的相關問題,產融結合在近幾年的發展速度已經很快,變成了現在的熱門詞匯。
我國產融結合也有著相當長時間的發展歷史,從20世紀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末期這段時間,是我們國家企業產融結合的初始發展時期。在1980年的時候,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推進橫向經濟聯合的暫行規定》,這項規定的出臺,是希望實現我國的現代工業化加速發展,鼓勵國家各個企業之間進行經濟的聯合,同時,這也是借鑒日本和韓國的成功企業發展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到了1992年,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規范了財務公司的成立條件和各種需要的審批流程等,這項規定給財務公司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引導。
在開始階段,企業的產融結合大多都是靠政策的引導和支持,所以,這一時期的產融結合在相關方面都體現了國家的意志,沒有根據市場的發展情況以及企業的發展需要去實現真正的產融結合。
從2006年至今的時間段,我國企業產融結合經過了大規模的擴張,大量的金融機構相繼成立,很多的大型多元化集團都有涉足這方面,當時的經濟運行環境良好,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目前,產融結合的熱潮體現出來的特點是,央企是主要角色,其他企業則是爭先發展的特點。但是,面對國內的產融熱潮,許多專家和學者還是表示了擔憂,因為產融結合的方式也同時增加了企業的投資風險。
三、我國產融結合存在的問題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影響產融結合有效性的問題,主要是國家產融結合的社會環境,尤其是國家在金融方面實施的金融政策,而且和國家的產融結合的歷史相關。產融結合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歷史,但是在我國還是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這也是和我們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緊密相關的。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正處于完善階段,對前進的道路還需要進行探索,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存在許多問題,這也就影響了產融結合的發展,所以,我國產融結合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現階段的產融結合制度還不是很完善,產融結合還存在較大的安全問題,風險性也比較大。(2)我國產融結合中的政策性東西比較多,市場經濟發展還不完善,所以,產融結合的發展過程中,行政力量的影響比較大。(3)我國產融結合發展的滯后性,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的金融制度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產融結合的風險性
在我國現階段,企業和金融業的發展都是處于轉軌時期,體現出來的特點就是:首先,國家對金融業的改革工作還尚未完成,目前的金融體系和制度還都不完善,所以在產融結合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其次,我國許多產業基礎比較薄弱,企業的產權方面條款不明晰。而且,當前社會現狀下,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都不完善,所以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可能會導致產融結合出現風險問題。
(二)產融結合的有效性目標不明確
根據產融結合的有效性的分析,產融結合的有效性方面同時會在產業層次的結構優化方面以及企業層次的效率和效益方面有所體現。目前,我國產業資本和金融業資本在融合過程中,缺乏明確的、科學的定位和制定準確的戰略目標完成。現階段企業產融結合的意圖多是由于自身在經營方面以及處于某種目的的簡單的,以短期盈利為打算的目標,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并沒有形成一定的機制。所以,目前我國的產融結合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
(三)我國的產融結合帶有明顯的行政色彩
從我國產融結合的歷史可以看出,我國產融結合的出現以及逐步發展,都是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和扶植下發展的,同時,由于我國在經濟條件方面的限制,對于如何發展產融結合具有很大的缺陷。但在主要方面,我國產融結合的發展動力方面,政府是主要的推動者,同時,在產融結合的發展過程中,對于產融結合出現的問題,都是采用行政力量去解決,所以造成了我國產融結合發展方面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太依賴國家的政策。產融結合的發展本應該受市場的主導,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發展和調控,所以,目前的產融結合發展,明顯體現出與當前市場機制不相適應的表現。
四、產融結合對企業投資的影響
(一)產融結合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分析
從產融結合的特點和產融結合的發展方式可以看出,產融結合可以給企業的發展和金融機構的發展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大量的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有效結合,可以促進企業的投資規模不斷的擴大。現在社會中,大部分企業都需要進行一定的產融結合,相應的實施產融結合之后,這些公司也都會相應的擴大其投資支出。
這些公司的投資規模相對都比較大,投資額也大都達到了上億元數額,同時,投資增長率也表現的非常高。通過一定的數據調查,有些公司的投資增長率達到了153%,而且平均的增長率也達到了28.81%。但是產融結合的方式不是隨便就可以采用的,在進行調查的公司中,也有的公司在進行了產業融合之后,出現了虧損的情況,所以,盲目地進行產融結合也是不可取的,并不一定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二)產融結合對企業投資的正效應
1.產融結合節約了交易成本。企業集團通過參加控股金融機構,或者直接設立財務機構對自己的企業的金融進行控股,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在交易過程中的成本,所以,帶來的收益也會相應的提高。如果是外部提供交易的金融服務,企業則需要對金融服務的提供商支付相應的費用。企業在籌劃上市的時候,可以通過發行股票進行融資,但是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所以,企業在內部設立金融機構,提供上面的服務,則會節約相應的費用。
2.產融結合降低經營風險。企業在向其他金融機構尋求幫助時,自身的發展狀況會影響信貸資質和貸款額度。企業實施產融結合,與金融機構形成一種紐帶關系,使得雙方的信息交換更為順暢和真實,如果雙方人員之間有相互兼職,則能夠加強雙方的交流,使得企業的經營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三)產融結合對企業投資的負效應
1.企業相關的風險加大。企業在實施產融結合的過程中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可以獲取高額的效益回報,但是,相應的風險問題也會隨之產生。金融市場的發展常常波動性比較大,所以對企業的應對風險管理控制體系要求比較嚴格。同時,政策法規的出臺,對金融行業的影響比較大,實體經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產融結合要求企業的整體發展規劃比較合理,如果忽略這些,則會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2.企業的管理難度增強。隨著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和發展,企業的組織結構也日益復雜,子公司以及分公司的建立等,使得公司的管理難度有所增強。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企業要針對具體的發展情況及時作出不同人員、不同職能的充分調配。產融結合也會使企業的財務管理面對一個新的變化,如何將企業的經營風險降低,以及如何打造強勢的管理系統促進企業的發展顯得更為重要。
五、結束語
本文詳細介紹了產融結合的概念、產融結合的特點,以及產融結合在我國的發展情況,同時,分析了當前我們國家產融結合的問題,針對產融結合對企業投資影響的問題展開了論述,希望能解釋清楚產融結合對企業投資和收益的影響問題。
參考文獻
[1]寧宇新,李靜.產融結合對企業投資和收益的影響研究[J].開發研究,2012.
[2]孫源.我國企業集團產融結合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作者簡介:楊勝男(1988-),女,北京人,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