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樹立正確人才觀,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努力培養中小微企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小微企業所需人才要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根據培養目標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信息化技術水平。
【關鍵詞】本科職業教育;模式創新;雙師型;技術應用型大學;國貿專業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兩個文件的精神,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我國大批三表本科學院面臨著要轉為應用技術類型高等院校,不同于以往的理論性本科院校,也不同于職業技能學校,三表本科院校轉為技術應用型大學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要如何進行人才培養定位以滿足社會需求。
一、明確服務對象是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條件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兩個文件的精神,本科職業教育的服務對象是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是我們確定人才培養定位的前提條件。我國中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后,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用工難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技術水平的提高,中小微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中小微企業需要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高度融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性人才。而目前中小微企業的人才主要來自農民工市場,人才流動性大,技術技能水平偏低,企業又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人才培訓,這樣中小微企業就出現了用工瓶頸。通過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在沿海城市的中小微企業就業狀況的調查顯示,中小微企業需要的畢業生上崗后就能進行基本的操作,比如可以利用網絡查找客戶、通過E-MAIL可以進行交易磋商,能夠用英文撰寫往來函電,用外語與客戶交流,準確填寫發票、匯票、報關單等相關單證。對于這樣的人才需求農民工市場是無法滿足的,企業也不愿意花費資金和精力進行人才培訓,所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進行人才培養定位首先要考慮中小微外貿企業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才。中小微企業需要的是應用型技能性的人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必須以此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明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教育轉型必須準確把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培養中小微企業需要的人才需要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努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這類人才需要既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又具有必備的職業技能。中小微企業所需人才應該具備的文化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道德素質: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講究誠信,能夠吃苦耐勞;第二,文化素質: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很好的文化素養;第三,心理素質:能自我調節心態,能放棄、敢選擇,自信但不驕狂、自重而不浮躁;第四,身體素質:身體健康,能自我鍛煉,保持優良、健康的體魄。中小微企業所需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工作協調能力,很好的文字組織能力,基本的組織指揮能力,對自身部門工作的統籌、計劃能力,一定的應變能力,很好的計算(心算)能力,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本科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應該在著力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方面下功夫,所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應用型技能性高級人才。
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路徑
(一)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培養應用型技能性高級人才必須在提高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上下功夫,傳統的理論教學、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當今人才培養的需求,必須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創新頂崗實習形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我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傳統的外貿方式所占的比重不斷下降,新型的外貿方式層出不窮,比如微商、跨境電子商務。這些新型的外貿方式與傳統的外貿方式完全不同,借助于網絡進行線上和線下的交易。為適應外貿方式的變革,人才培養的模式也必須進行變革創新,可采用項目教學、實訓教學提高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二)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要培養應用型技能性人才需要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前提是教師要具有實踐的能力,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水平。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的途徑多種多樣,鼓勵教師創業,帶領學生開展項目教學,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學校也可招聘外貿企業中的人員、高技能人才到院校擔任專兼職教師,打破院校招聘的教師職稱和院校的限制。高校和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加強職業教育科研教研隊伍建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學研究水平。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
培養應用型技能性高級人才可充分利用現代的高科技技術,把企業搬進校園,提高學校的信息化水平。鼓勵與支持企業和院校共同研發專業課程配套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在專業課程中廣泛使用計算機仿真教學、數字化實訓、遠程實時教育等技術。推廣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加快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同上,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S].
[2]教育部.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S].
[3]肖勇.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塑造[J].科教導刊,2013,(22).
[4]楊宏恩.本科院校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5).
作者簡介:劉世鵬(1978-),女,黑龍江財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