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企業市場競爭的關鍵影響力微觀經濟的分析以及對企業管理的反思,探討了如何提高企業競爭力,推動企業發展。
【關鍵詞】微觀經濟;企業管理;企業發展;中小企業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大中小企業一直都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尤其是大量中小企業呈現繁榮發展的勢頭,為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率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于我國獨特的國情影響,中小企業往往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扶持,與國有大型企業相比,無論是規模、地位、競爭力還是發展勢頭都是遠不能匹及的,然而中小企業又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容忽視。此外,一個企業的成功經營以及長足發展主要由內部微觀經濟與外部宏觀經濟同時作用,因此對微觀經濟與企業管理之間的探討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促進作用是值得思考與探究的。
一、概念分析
研究任何問題的前提都是對問題中所涉及的概念進行了解和分析,因而在探討微觀經濟與企業管理之間的關系的前提是對微觀經濟與企業管理的概念進行闡述和理解。
(一)微觀經濟的概述
微觀經濟是與宏觀經濟相對的概念,其指的是單個的經濟單位所做的經濟活動,主要是指單個企業、經濟單位所做出的經濟活動,如企業的生產經營、企業產品的價格等等。與宏觀經濟相對的,微觀經濟是在市場與價格信號的引導下,依靠競爭進行自發的平衡與調整的運行方式;而宏觀經濟的運行主要是國家的主導,依靠單純的市場機制是不能實現的,需要政府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進行宏觀的調控而完成的。宏觀經濟穩定的發展是微觀經濟能夠平穩順利地進行經濟活動的充分條件,而微觀經濟的發展則是宏觀經濟狀況良好的基礎。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因而我國的微觀經濟具有國家調節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一是我國微觀經濟的經濟基礎由國家進行調節,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決定的,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體制,我國的分配制度又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按生產要素分配等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從經濟基礎和分配方式上都體現了國家調節的基礎;二是我國國家調整的范圍大、功能多,調節全面。
(二)企業管理的概述
所謂企業管理,包括了營銷管理、商戰謀略、財務管理、運營資本管理、發展戰略管理、領導能力提升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是從總體到細節上對企業的生產運營活動進行計劃、指揮、組織、協調、控制等,具體的說具有三層涵義:一是企業的五大基本管理職能,分別是組織、計劃、控制、領導、激勵;二是利用上述的措施來進行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各方面資源的協調,使得企業各部門都能夠和諧發展;三是企業管理的最終目的,通過上述的措施促進財力、物力、人力協調發展,集合企業的總體資源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的和諧發展,從而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進一步促進企業的完善。三層涵義層層相扣、層層遞進,共同促進了企業發展的欣欣向榮。
二、微觀經濟對企業管理的意義
微觀經濟在企業管理中就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銷售以及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直接的客觀的經濟管理,簡單的說,微觀經濟也就是企業中最為關鍵的財務管理,其直接作用于企業的經濟效益上,掌握企業的脈絡,為企業的決策者及時提供企業最新、最客觀準確的財務及其他相關數據,反映企業運營過程中最直接的問題,并且是對企業經營狀況、規模、利潤、負債以及資產最直觀的體現。財務活動貫穿于整個企業的管理經營中,財務部門時刻掌握了企業的活動的命脈,財務狀況的變化直接體現企業運行業績的變化,因此微觀經濟在企業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企業發展決策的關鍵推動力。
三、企業管理中微觀經濟發展的現狀
(一)缺乏科學管理模式
我國的企業普遍存在框架組織混亂、缺乏科學管理模式的問題。在管理方面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不科學、不合理,具體表現有決策不民主、暗箱操作、管理層關系混亂、管理經營缺乏、運營模式不科學、管理制度不適應現代企業的發展、個人冒險性大、管理層缺乏專業知識以及對企業未來發展趨勢把握不到位等,尤其是企業內部親屬裙帶關系嚴重,任人唯親現象屢見不鮮。此外,尤其是財務管理的模式上缺乏科學的管理模式,財務賬上問題不斷,假賬、偽賬等問題屢屢出現。
(二)資源不足
企業微觀經濟在企業管理中包含了對資源的整合,但現階段限制企業發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三個方面。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對于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國家扶持的力度較小,甚至受到國家的打擊和限制發展,總體來說就是流動資金較少,銀行貸款審核過嚴并且貸款數額小;企業缺乏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生產制造的產品落后于時代的進步;缺少技術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并且相關的企業管理人員也沒有堅實的管理知識和基礎經驗,企業的發展缺少專業人才,導致了企業產品的開發和設計落后、企業的管理經營混亂,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三)缺乏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能夠不斷進步、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是自己立于競爭優勢位置的關鍵能力,是企業科學發展和規模壯大的關鍵因素。然而,我國企業很多是從家庭作坊發展而來,在過去發展的過程中過分重視擴大企業的規模,將有限的資金用于盲目買地和擴大生產規模,缺少對科技的重視,缺乏對產品創新以及新產品開發的重視,沒有品牌意識,缺乏核心競爭力。
四、改善上述現象的途徑
上述企業發展的現狀問題除了國家宏觀調控,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放寬中小企業銀行貸款的程序和要求,發展其他如融資租賃等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的行業外,就企業自身而言最為關鍵的就是自身微觀經濟的調控,轉變、改善企業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
(一)建立科學企業微觀經濟管理模式
改變原有的混亂、落后的管理模式,重視企業微觀經濟的管理,即重視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建立科學有效的“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科學的微觀經濟管理模式來推動企業的全面改革以及加快企業管理模式的推行進度。
企業必須優化和整理對企業管理理念的認識、工作流程的操作以及專業技能的培養,從而實現新的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首先,從思想上加大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對財務工作人員加大專業培訓力度,提高其專業技能;其次,財務管理為中心是指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圍繞財務管理工作進行而不是以財務人員為中心。財務管理是有意識的管理活動,財務管理過程中各個環節相互聯系又存在區別,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因而在培養財務人員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其管理能力、生產經營知識的培訓,包括金融、證券等方面知識的掌握,培養復合型財務工作者,以此對企業內部微觀經濟的管理奠定科學運行的人才基礎。
(二)加強對微觀經濟的管理監督
加強對微觀經濟的監督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在企業內部推行預算清算的審核,其主要是資金使用之前就對其用途以及企業發展的方向進行了監督審核。有利于企業加強對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實施情況的估計、分析和考核,將各個環節的資金情況都做出整體的審核和監督,有利于企業資本的掌握;二是加強對企業資金的集中管理。對企業資金的集中管理能夠方便于企業對資本的監督,減少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有利于企業統一對自己的調度,全面控制資金從采購物資、存貨盤點到產品銷售等等各個環節的監督控制和管理;三是積極推行內部審核制度。該措施主要是對現金流量的監督和控制。把握住企業的資金就是把握企業的命脈,企業內部的審計制度有利于資金的安全有效使用,減少企業內部偽賬、假賬的出現。
(三)控制成本
此外,企業還應該重視對成本的分析,對企業成本進行有效的分析是控制企業成本的關鍵,而有效地對企業成本進行控制是影響企業能否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占據行業內競爭有利地位的基本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成本的控制并不是簡單的成本壓縮,而是通過對企業內部成本的分析從而建立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系統,有利于企業管理決策者更清晰地掌握企業的成本構架以及盈虧情況,從而更加準確地做出發展趨勢的決策,有利于改善企業的營利狀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推動企業的高速發展,提高企業的經濟社會地位。
五、總結
總而言之,企業的發展,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國家政府政策的扶持,同時也要關注自身微觀經濟的改革和完善,正視微觀經濟與企業管理的關系,建立企業微觀經濟與企業管理的系統工程,建立合適有效科學的管理體系,加大對專業性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從而能夠使得微觀經濟與企業管理更好地融合,在推動企業的發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晏敬東,戈小兵,呂利平,等.微觀經濟與企業管理[J].當代經濟,2008,(4).
[2]周建中.也論微觀經濟與企業管理[J].財經界(學術),2007,(2).
作者簡介:趙麗靜(1985-),女,河北石家莊人,在職研究生,中級會計,研究方向:企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