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種潮流,站在潮頭的是一再向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發難的新銳媒體,往往有一些專家所謂的或沒所謂的出聲應和,然后網上便一邊倒地罵出聲,比如高鐵,比如特高壓,比如三峽水電站,還有新近竣工的南水北調工程等等,對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國字號工程,這些在許多年代里作為國家工業形象總能令人引以為自豪的大項目,無一幸免地被潑了一頭臟水。似乎總有人出于某種目的,每到一些關鍵節點上就要將這些國家重大工程,揀出個把狠狠地黑一道。而令人遺憾的是,往往這時輿論呈現了一邊倒的景象,罵陣的一片,卻不見護陣的出來。
TD的經歷便很突出。
TD-SCDMA是由中國提出并由中國企業主導開發的第三代移動通信(3G)標準,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個主干網的通信標準。本來是件了不起的事兒,也一直得到中國政府的堅定支持,但自從被國際電聯批準為三個國際標準之一以后,圍繞著TD-SCDMA的爭論及批評始終沒有真正停止過。從當年是否讓TD-SCDMA得到市場應用的機會,直至進入4G時代,再翻出老賬被全盤否定式批評,一個從掌握自主標準開始的創新驅動經典案例,卻是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中,走完生命全程的,實在令人感慨。
我們是帶著問題采訪鄔賀銓院士的,2014年最后幾天中的一個下午,在位于德勝門外中國工程院辦公樓中一間辦公室里,他平靜而認真地談了約一個多小時,當結束談話時我們發現,其嚴謹縝密,已經是一篇完整的對有關質疑的全面回應,就是本報今天發表的題為《也談TD式中國創新》的文稿。特向廣大讀者推薦。
作為科學家鄔院士已經將TD講得很透徹,無需更多贅述,但有些涉及一般意義的原則問題和基本觀點還是要厘清并宣示的。這是媒體的社會責任,對中國制造、中國技術該護陣時不能缺位。
首先,技術進步是在應用中持續改進獲得的,這是基本規律。所以對于中國新技術來說,其進步的關鍵是給予其應用的機會,并且要有充分的耐心使其在動態演進中獲得能力。
其次,標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在高端技術領域。如果我們在3G標準上沒有發言權,就沒有可能掌握以半導體芯片和基礎軟件為代表的高端技術,形成自己的產業鏈條和世界級企業,進而昂首跨入4G時代。
再有,中國的市場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是一項寶貴的戰略資源,理所當然要為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撐,特別是像移動通訊、軌道交通這類具有網絡遞增效應和強烈排他性的市場資源。
還有,當中國制造轉型到中國創造時,標準之爭必須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來對待。我們斷定TD涉及國家戰略利益,不是根據運營商的一時得失,不是考慮部委的進退,也不是單個設備制造企業的利潤,而是根據中國高技術產業能否發展的利益,根據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能否實現根本轉變的利益,根據中國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能否實現的利益。
如果媒體朋友們,能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討論問題,歡迎發表各種有益的意見觀點。如此,相信我們中國工業的高新技術及產品、國家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也會有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