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目前廣西獨立學院國際交流項目類型,分析國際交流項目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作用,提出提高國際交流項目含金量、開拓更多校際交流項目、加大校企合作培養、深化教師交流項目等方面提升廣西獨立學院國際交流項目實踐效果的措施。
【關鍵詞】廣西 國際交流項目 獨立學院 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0C-0128-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明確指出:“各級各類學校要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承擔者,是高校多樣化辦學的主要體現者。目前,獨立學院要想在全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發揮其穩健的作用和優勢,必須在合理的辦學定位基礎上,認真吸納來自母體等公辦院校和高職高專等優秀教學資源,在以實踐教學為基礎的“大實踐”背景下,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方面有所突破和建樹。獨立學院如何發揮在學生、教師隊伍、校企合作、國際化、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特點和優勢,防止學校轉型時呈現的同質化現象是獨立學院應該思考的重要課題。本文擬對廣西獨立學院國際交流項目進行探討,以期通過優質的國際交流項目促進獨立學院教師和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實現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向應用型和實踐創新型人才的轉變。
一、目前廣西獨立學院國際交流項目類型
近年來,廣西9所獨立學院幾乎都與越南、泰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十幾個國家存在著不同層次的交流合作項目。這些國際交流項目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一)校際聯合培養
主要是指派出本土學生到國境外進行交流和學習,以國(境)內外雙校園的聯合培養,實現人才培養國際化的發展。目前,廣西獨立學院中校際聯合培養一般分為非學位型和學歷學位型項目。非學位型以交換生項目和短期游學項目為主,這類項目主要是學生免費或者自費赴海外合作院校,進行一學期到一學年的課程修讀,根據雙方簽訂協議,所修學分被派出學校認可,抵免在國外期間而未修課程的學分。同時,學生完成課程后,如果獲得相關培訓證書或者學習成績證明,可用作將來申請國外大學時的相關參考。而學歷學位型這類項目是通過校際間分段培養、互認學分的培養方式,學歷學位項目合作是目前我國高校常見的國際合作項目之一。廣西獨立學院學位型國際項目分為本科項目和碩士項目。本科項目分為兩類,第一類是“2+2”的形式,即在學生第一階段在獨立學院進行2年語言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學習,所取得學分轉移到國外大學,第二階段國外學習2年,攻讀相關學士學位。第二類是“3+1”項目,即學生第一階段在相關獨立學院進行前三年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英語強化培訓,第二階段赴合作高校攻讀后一年的專業課程。而碩士層次的培養項目則以“1 + 1”或者“1 + 1.5”的形式為主,即學生在國內學習1年,考核成績合格,轉到合作國外大學完成碩士課程,達到畢業要求的學生在畢業時可獲得外方學校的學位證書。
(二)校企合作培養
目前,廣西獨立學院與外國企業合作主要是定向委培為主,在人才培養人員交流、資源共享等方面所結成的互利互惠、互補互促的聯合與協作關系。即學校根據企業的需要,采用國內課堂教育+國外實習的模式,即“3+1”的形式,3年在國內學習相關專業課程,1年前往國外企業實習,將所學知識用于實踐,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雙方可以簽訂就業協議,實現境外就業。
(三)教師交流
目前教師國際交流上,一是選派優秀教師到海外進修、訪問考察,可以接觸國外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和實踐指導能力。二是引進優秀的外籍教師,師資的多樣化不僅可以提升學校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不同的教學理念和思維的引入,可為教學實踐帶來不一樣的理念。
二、國際交流項目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作用
(一)有助于學生形成不同的實踐思維
獨立學院沿襲諸如母體學校這樣傳統型大學的教學實踐改革方式和路徑,或是亦步亦趨模仿高職高專的做法,很容易使自身人才培養出現同質化現象,導致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趨同,競爭力下降。目前廣西獨立學院開展的國際交流項目可以通過讓學生接觸和了解、參與國外高校、企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不同模式,提高學生從不同視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從而有助于其形成不同的實踐思維,提升實踐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一,提高一般實踐能力。一般實踐能力是指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實踐能力,主要包括環境適應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交流交往能力、基礎計算機軟件和外語能力等。廣西獨立學院參與的國際交流項目大部分是要學生在國外生活學習,通常學生在國內就要掌握一些最為基本實踐能力,以適應國外的生活,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學生在國外生活學習,會更加會努力提高基礎實踐能力,以期盡快融入所在地環境,完成學業。
第二,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專業實踐能力是指學生通過專業知識去完成相關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實踐能力。如泰語專業學生需要掌握泰語語言學、文學及相關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扎實的泰國語語言基礎和熟練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具備一定的實際運用能力等。而國際交流項目顯然能夠為學生提升實踐能力提供幫助。例如,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的小語種專業和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的對外漢語專業需要在國外進行實踐,以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另外,為適應國外專業課程,開設交流項目的專業會根據國外大學的要求,培訓學生專業實踐能力,以保障學生去到國外能夠完成相關專業課程學習。而國外大學課程很多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以案例、問題、項目為中心要求學生去解決相關問題,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第三,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是指學生解決復雜問題所具備的實踐能力。需要學生通過自身掌握的基礎實踐能力、專業實踐能力以及其他知識和技能去共同解決問題。如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的對外漢語專業,在外派進行漢語教學過程中,學生重點實踐的是如何進行漢語課程的雙語教學,讓學生完成理論—實踐—反思的一整套訓練過程,使學生獲得語言、教學、課堂控制、課后練習等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的綜合實踐能力獲得提高。
三、提升廣西獨立學院國際交流項目實踐效果的措施
(一)提高國際交流項目含金量
廣西獨立學院國際交流項目由于存在合作層次偏低、合作辦學的學科重復等問題,無疑對目前獨立學院轉型發展和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幫助有限。因此,需要在選擇國際交流項目中找到互利共贏的優勢互補優質項目,提高項目的含金量。對于獨立學院自身而言,一方面,要重視在國際交流項目中吸收國外高校好的教學實踐改革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經驗,化為己用;另一方面,要主動進行改革,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出應用型人才,使學生在國內國外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實踐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得到培養。
(二)開拓更多校際交流項目
獨立學院在校際交換項目中,要充分考慮學校的地理位置、檔次、專業水平等,可加大對亞洲國家和地區項目的重視力度。也可以開拓一些在特定專業有優勢的國外高校作為合作伙伴,在擴大港澳臺高校項目的同時,根據廣西的地理位置加大與東盟相關國家大學的校際交換項目,對于學生反映不錯、交流較為成熟的短期游學項目,要不斷提升交流層次,這樣更便于學生進行實踐,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
(三)加大校企合作培養
目前,廣西獨立學院都處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轉型階段,因此獨立學院可以通過加強和國外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合作,借助優秀企業的實踐平臺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尤其是與海外企業聯系密切的相關專業,可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四)深化教師交流項目
邀請國外知名教授前來講學或者參與學生論文的指導,對于提高學生的基本和專業實踐能力都大有裨益。派遣教師到海外進修、訪問,在自身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同時,將學習到的實踐方法運用到課程教學中,通過交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由上述可知,國際交流項目是廣西獨立學院發展國際化辦學之路和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重大舉措,對于獨立學院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能促進廣西獨立學院教師在課程實踐教學上的改革,可以提升學生在基礎、專業和綜合實踐的能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國際化競爭意識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黃非.關于高校學生國際交流項目實踐的思考[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1(4)
[2]段曉麗.構建應用型本科院校“三維一體”的國際合作模式——以北京城市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為例[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3(6)
[3]何萬國,漆新貴.大學生實踐能力形成及其培養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
[4]梅瑩,施盛威.獨立學院學生國際交流現狀與對策研究——以蘇州大學文正學院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
【基金項目】2014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2014JGZ186)
【作者簡介】熊志靈(1983- ),男,廣西桂林人,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校管理和華僑華人歷史。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