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足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的教學實踐,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生態化教學模式的踐行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 大學語文 生態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0C-0141-02
在高職教育中,大學語文教學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培養高職生人文素養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特殊作用,并能夠使學生步入社會職場后持續受益,是素質培養的突破口。然而,當前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學的效果不佳,要改變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的教學現狀,亟須尋找一個新的契機和視角,探索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本文引入“生態化”的教學理念,嘗試構建大學語文新的教學模式,改進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
一、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生態化教學模式的內涵
生態化教學引入了生態學中的 “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動態循環”等觀點,教師、學生、文本、課堂、環境等因素共同構成了一個以學生為主體而又互相關聯的生態系統,系統各要素之間緊密聯系,互生共利。生態化教學模式是對課堂生態系統和教學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并創新構建的一種教學程序和結構框架。
大學語文生態化教學模式是在現有的課堂生態環境下,創設生態化的課堂氛圍,促進大學語文教學各生態因子和諧發展,倡導建立一種動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性教學模式。大學語文生態化教學要堅持“以生為本”,創設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主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獨立、創新的思維。生態化教學模式可以極大限度地調動教學主體的積極性,優化教學資源,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一大創新。在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應該是課堂生態的主體,發揮著主導作用,教師、環境、教學內容各要素之間互相制約、互相影響,和諧為一。
二、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生態化面臨的問題
當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存在不少的問題,阻礙了高職學生的發展。
(一)高職大學語文的課堂氛圍差。調查了解到,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課堂生態效果比較差,學生遲到、曠課、厭學、逃學現象較嚴重。很多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不好,做事拖拉,紀律散漫,上課遲到的現象很普遍,即使人來了教室,也是心不在課堂,往往玩手機、看小說、聊天、睡覺等。還有一些學生缺乏明確的目標,得過且過,易受周圍厭學同學的影響,學習的積極性慢慢被消磨。通過對職業院校學生的調查發現,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學習的學生不到30%,課堂上玩過手機的學生比例竟然高達65%,還有些學生上課睡覺或做其他事情。
(二)高職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死板。筆者調查發現,大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基本以講授模式為主,授課內容多是集中于教材,全校各專業基本統一。很多大學語文教學一線教師都嘗試過多種教學方法的改革,比如小組學習法、師生互動、講讀并重、課堂討論、實踐法等,但效果不令人滿意。所以大多數語文教學課堂仍是教師站在講臺上,通過一體機幻燈片等模式進行口頭講解,學生被動接受,或者事不關己,坐在課桌上玩手機,師生較少互動,也很少有課堂練習或學生課堂成果展示。這樣的課堂情境,構成了兩個獨立的空間,一個是“教師+講臺+一體機”,另一個是“學生+課桌+手機”,這兩個各自獨立的生態小環境使得整個課堂生態嚴重失衡。
(三)學生厭學對課堂生態的影響。高職院校學生的生源是中學生中的待優生,從某種程度上講,學生選擇高職院校很多是無奈之舉,高職院校的大多數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興趣不濃、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目標不太明確,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在當前有些企業選拔人才時青睞于學生的“一技之長”,以及實用主義的大環境刺激下,高職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也呈現出功利性的學習態度,認為自己只要學好了專業課,掌握了一門嫻熟的專業技術就可以走遍天下,而大學語文的學習卻需要量的積累和時間的堅持,不能在短期里收到立竿見影的顯著效果,還不如花時間多考幾個職業資格證書。
(四)教師厭教對課堂生態的影響。大學語文教師是課堂生態的重要因素,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直接影響著大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可是現階段職業院校的大學語文教師處境尷尬,不受重視,各專業開設大學語文的隨意性比較大,開設也不穩定,優先讓位于專業課,可以隨意縮減課時,這大大影響了大學語文教師的積極性,也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另外,很多高職院校沒有大學語文專門的教研室,擔任大學語文教學的教師甚至由其他專業課教師兼職。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也參差不齊,有些語文教師的知識貧乏、教育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單一等,直接導致課堂的教學生態出問題。此外,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師職稱的評定機制也是更加重視科研成果,不太看重教學成果,那些科研能力強的教師比較容易晉升職稱,教師的職稱直接跟工資和課時津貼掛鉤,所以這種職稱評定機制使得教師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從事科研,而不愿意花更多的時間來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重理論輕實踐。現行的這種職稱評定機制不利于高職教育教學的發展,也阻礙了高職院校教師的生態發展。
三、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生態化教學模式的踐行策略
針對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嘗試構建生態化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踐行策略。
(一)營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創造和諧的生態化教學環境。大學語文課堂生態和諧的直接體現,就是擁有良好的課堂氛圍,在這樣和諧的課堂氣氛下,學生樂學、教師樂教,課堂教學效果顯著。首先,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建立一種平等友愛和諧的關系,破除過去的教師權威思想,引入“對話”、“交往”、“互動”等因素,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放低姿態,合理控制、協調課堂氛圍,創設適宜的自然的教學情境,營造對話的時間和空間,多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不拘泥于課堂形式,老師給予積極的引導,形成和諧有效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局面,讓學生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其創新思維。其次,教師應運用巧妙的方式,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選取不同的切入角度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引入學生關心的感興趣的事例,根據課堂狀況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注重教學過程的互動和感染作用,改變學生上課玩手機、聊天、睡覺等陋習,在課堂比較沉悶乏味時,考慮通過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生動幽默的語言或豐富靈動的活動形式使課堂變得輕松愉悅。另外,還需要優化大學語文課堂的物質教學環境,為學生打造一片舒適自然的學習天地。
(二)加強教師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選擇生態化的教學內容。生態化教學的引領者教師,自身要具備扎實的漢語言文學功底、豐厚的人文情感和廣博的國際視野。在現代語境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教學,還要跟隨時代的變遷相應地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在實踐中整合與教育教學相關的各種物質和非物質資源,教學內容的系統應該是動態發展的,應根據課堂的需要擴大教學內容主題的外延,挖掘核心內容的深度。
經典作品的閱讀教學是大學語文教學的主體,教師要精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優秀文學作品,可將教學內容分為精講和泛讀兩部分,精講部分可以運用文史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示范性的深入細致的解讀,同時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自己搜集感興趣的知識,做成PPT,進行學習成果的展示,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有所收獲。泛讀部分可精選同類風格的作家作品進行補充,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采用生態化的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培養理念。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關注焦點,從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出發,大學語文教學不只是滿足于傳授給學生多少語言文學知識,而應注重語言能力訓練和人文教育相結合,將榮辱觀、自重自愛、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等滲透到教學中,積淀成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穩定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引導形成具有優良的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級人才。要達到以上目標,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顯然單憑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和創造性能力,教會學生從經典作品和生活實踐中學習成長的方法,更注重進行方法的點撥和優秀學習習慣的培養。
2.注意運用互動合作的教學方法。生態化教學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信息互動的過程。高職大學語文課堂的互動合作應建立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打破過去的教師孤芳自賞、自編自演的方式,要以生為本,重在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審美能力,采取靈活、生動、多樣的互動合作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形成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研討為主的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分組討論、合作交流、師生共賞、經典鑒評的實踐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究發現及自我矯正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具體還可以通過拓展教學空間,把課堂教學融入各種活動情境之中,激發學生濃郁的學習興趣。如組織學生創作話劇,制作微電影,創辦文學刊物等;與校園文化活動接軌,比如開展主題辯論賽、中華經典詩文朗誦賽、校園演講等;組織學生做社會調查,關注身邊的社會熱點,進行課堂討論,撰寫社會調查報告;創設模擬求職情景,指導學生制作個人簡歷,訓練學生的職場適應能力。
(四)采用體現發展狀態的考核方式。考核評價方式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一切教學過程的落實最終都要落腳到考評方式上來。傳統的大學語文考核方式采用的是一卷定乾坤的閉卷考試,缺乏對學生長期的動態學習過程的評價。學生疲于應付考試,為了獲得高分,不得不采取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的方法達到目的,忽視了語言應用能力的訓練。
科學的考核方式,應綜合考慮到教學和學生的實際,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從體現發展的狀態出發,大學語文可以采用開放式的考核評價方式,比如采用開卷考試、口頭面試法,或者以小論文、調查報告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鼓勵學生在公開刊物上發表自己的作品等。這些考核方式可以按一定分數比例綜合考核,也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大學語文實踐性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語言應用能力,從而實現高職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惠芳.基于生態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問題與對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2(3)
[2]陳紅.構建“科學生態課堂”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9(10)
[3]楊同毅,周磊.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課堂生態的影響因子分析[J].高等農業教育,2009(10)
【基金項目】2012年度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2012JGB402)
【作者簡介】朱華麗,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系講師,碩士。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