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高職生禮儀現狀,分析高職學生禮儀修養的內涵與基本原則,提出提升高職生禮儀修養的路徑。
【關鍵詞】高職生 禮儀修養 內涵 基本原則 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0C-0050-03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強調,“要將素質教育貫穿于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始終。學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以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觀念為指導,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而在針對高職學生的素質教育體系中,禮儀教育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內容。然而,從總體來看,高職學生的禮儀狀況不容樂觀,禮儀修養有待進一步加強。本文試針對高職生禮儀現狀,分析高職學生禮儀修養的內涵與基本原則,提出提升高職生禮儀修養的路徑。
一、高職生禮儀現狀
在高職院校中,以前處于邊緣地位的禮儀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視,學校通過各種途徑開展禮儀教育活動。但不可否認的是,高職學生的整體禮儀狀況還不盡如人意,一些學生在禮儀素養上甚至可以說是嚴重缺失,具體表現為:
第一,有的學生對禮儀的認知水平低,禮儀知識貧乏,看到“禮儀”一詞,想到的是“禮儀小姐”,誤以為“禮儀”就是各種剪彩活動。有的學生只是在書上看到一些禮儀知識,沒有深入的了解。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禮儀在人際交往、職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禮儀狀況堪憂。
第二,有的學生不注重個人儀表儀態,著裝打扮不符合學生身份,破壞了大學生應有的良好個人形象。有的學生言行舉止缺乏文明禮貌,不懂得尊重老師和同學,為人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和集體。有的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出現溝通障礙,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看見老師不打招呼,進辦公室不喊報告,與同學、舍友關系緊張。
第三,有的學生沒有良好的作息習慣,早上不按時起床,上課遲到,甚至曠課;有的男生穿拖鞋、背心進教室,有的女生穿著過于隨意;有的上課時睡覺或低頭玩手機;有的回答問題時不懂得使用禮貌用語;有的不按時完成作業;有的誠信缺失,考試作弊;有的考試不合格卻不知反省,反而打電話罵老師;有的不懂得愛護校園環境,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浪費水電,在教室的墻壁、課桌上亂寫亂畫。
第四,有的學生不了解職場禮儀,在實習單位不會得體問候他人;缺乏時間觀念;不會使用“請、謝謝”等禮貌用語;有的在公共場所不懂得尊重他人,旁若無人地大聲喧嘩、打電話;有的語言粗俗甚至說臟話。
第五,有的學生不懂得體諒孝敬父母,來到大學后不是想著怎樣好好學習報答家人,而是愛慕虛榮,喜歡與他人攀比,花錢大手大腳。
高職學生禮儀素養缺失的原因,除了起點較低外,還有禮儀教育自身的問題。很多的高職禮儀教育只注重禮儀表象的學習,這種禮儀培訓忽視了禮儀知識的學習,淡化了禮儀的文化內涵。高職生不能只注重禮儀表面規范的學習,而應該通過學習領悟禮儀的本質和內涵,由內而外地提高自身的禮儀水平。
二、高職學生禮儀修養的內涵
禮儀修養是指人們為了達到一定的社交目的,按照一定的禮儀規范要求,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禮儀品質、意識等方面所進行的自我鍛煉和自我改造。具體說來,其內涵包括以下方面。
(一)道德修養
道德是一定社會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和規范的總和。禮儀修養與道德修養關系極為密切。禮儀是道德的具體化,一個人禮儀修養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其道德修養水平。所謂“有德才會有禮,無德必定無禮,修禮必先修德”。
高職生首先是一個社會的公民,必須先遵守基本的社會道德規范,即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此外還要繼承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諸如勤勞善良,誠實守信,尊老愛幼,樂于助人等。而高職教育實質上是就業教育,高職生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還要重視職業道德的培養。主要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團結協作、開拓創新以及服務社會等。只有加強職業道德,才能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才能有良好的職業態度、職業責任,成為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為未來事業的成功奠定基礎。
(二)文化修養
禮儀修養與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密不可分,文化修養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的禮儀修養水平。文化知識素養是人經過接受教育、自學,對文化知識熟練掌握后所達到的心理水準及由此產生的心態。主要包括一個人所掌握的文學、教育、科學等文化的多少及其運用文字與知識的能力。
高職生除掌握好專業知識,還應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加強文化修養。閱讀是一個重要途徑。培根說:“讀史能夠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高職生可適當閱讀一些史書、中外文學名著及社會科學書籍;平時則可以閱讀報紙、雜志等。多看、多思,把獲取知識當作一種快樂,持之以恒文化修養水平就會不斷提高。這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對高職生的要求。
(三)心理修養
禮儀修養的歷練還與心理素質的修養息息相關。高職生要想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及未來的社交活動中,如魚得水地與人打交道,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養。除感覺、知覺、情緒等基本的心理素質外,高職生還應注重自信心和自控力的培養。
有的高職生與人接觸時,會出現緊張、害羞甚至恐懼的心理,這主要是對自己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社交活動抱有成功結果的一種感覺。有了充分的自信心,就會有足夠的膽量與勇氣面對他人,言談舉止就會大方得體,社交活動也就容易取得成功。心理修養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即自控力。自控力是一個人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和意志時所具有的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一定的自控力可以讓人在遇到突發狀況時抑制消極情緒和沖動行為,使其處變不驚,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這將有利于社交活動的順利進行。
高職生應在心理素質方面加強鍛煉,養成積極健康的心態,在待人接物時努力做到主動熱情、自信大方、彬彬有禮。
(四)行為修養
行為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古語里的“行必果”,“三思而后行”,就表明了“行”是人的有思想、有情感的行為,具有社會性和理性。禮儀行為就是人們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在一定的禮儀知識的指導下表現出來的行為。如前所述,禮儀文化始終以一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著人們的行為,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受到禮儀規范的影響。
高職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應該自覺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一舉手一投足都要符合文明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體現出自身良好的禮儀行為修養。要認識到自私自利、心胸狹窄、談吐粗俗等都是缺乏修養的表現,在與人交往時應該努力做到恭敬謙讓、善解人意、豁達大度、嚴于律己,使自己的行為修養不斷提高。
(五)禮儀品質修養
禮儀品質是指一定社會的禮儀原則和規范在人的思想和行動中的體現,是人在禮儀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特征和傾向。禮儀行為應該是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禮儀修養和禮儀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系統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不斷實踐和總結,理解、吸收和消化并轉化為內在的思想觀念。如果沒有對禮儀真摯的情感,只是憑著理智去遵守禮儀規范,這樣的行為也會顯得很勉強、不自然。如果缺乏誠意,所有的禮儀都將只是毫無意義的形式。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則何以別乎?”[6]意思是說孝順父母必須要有虔敬之心,否則與犬馬無異。同理,禮儀行為應以良好的禮儀品質為基礎,禮儀行為是禮儀品質的外在體現,但不能僅僅是外在的行為。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家意識到了禮儀的經濟功能,要求服務員在顧客進出商場時要對其說“您好!歡迎光臨!”以及“歡迎您下次再來。”但大部分服務員的行為都是機械的敷衍,缺乏真誠。這種禮儀行為的動機是出于功利,是為了獲得實利、效益而講禮儀,這樣的行為因為缺乏禮儀品質的支撐而流于形式,不值得提倡。
除了以上幾點,美的修養和個性修養也是很重要的內容。美是事物的一種客觀的社會價值或社會屬性,禮儀能讓人引起愉悅的情感,因而具有美的價值;個性特征與個人涵養密切相關,個性的好壞有時決定著社交的成敗,因而個性的自我完善在禮儀修養中也非常重要。
三、高職學生禮儀修養的基本原則
加強禮儀修養除領悟禮儀修養的基本內涵,還要把握好禮儀修養的基本原則,即禮儀行為的指導準則。高職學生禮儀修養的原則主要有如下幾項。
(一)尊重原則
尊重是禮儀的情感基礎,人與人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他人。只有從心里真正尊重他人,才會形成良好的交際氛圍,才會有成功的人際關系可言。尊重還包括自尊,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維護好自己的人格尊嚴。在社交活動中與他人平等相處,不低三下四、妄自菲薄,也不允許別人的輕視侮辱。只有自尊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二)誠信原則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真誠是人與人相處的基礎,是立人之本。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真誠的具體表現就是在人際交往中誠心待人,表里如一,不欺騙他人,恪守信用,一言九鼎。高職生想要成為未來社會的優秀人才,必須做到誠實守信,因為對一個人來說,誠實守信是其安身立命之本,是邁向成功的通行證;對一個企業來說,誠實守信是一種形象、一種品牌,是寶貴的無形資產,是一種很重要的職業道德規范,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適度原則
古語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在禮儀交際中,適度是一項很重要的原則。所謂適度是指在社交活動中把握好人際關系的距離與尺度。如對人要大方,但不宜過于熱情;要謙恭有禮,但不可卑躬屈膝;要優雅得體,但不要矯揉造作。高職生應該加強鍛煉,努力學會讓自己的談吐、舉止、著裝等得體適度。
(四)自律原則
所謂自律就是在與人交往時能夠自我克制,嚴格按照禮儀規范約束自己的言行,“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也就是俗話說的“不失態”。高職生應該學會在各種場合,特別是出現意外的情況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被消極情緒左右,更不要因一時沖動而在言談舉止上出現失控狀況。
除此之外,加強禮儀修養還要遵守寬容、自信、謙遜等原則,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之下,才能得體順利地與人交往,為自己營造和諧愉快的人際關系。
四、提升高職學生禮儀修養的路徑
培養高職學生良好的禮儀修養已經成了不容忽視的問題,而這除了需要全社會共同的關注及家庭的緊密配合外,學校及個人的努力是至關重要的。
(一)加強對禮儀教育的重視
學校要充分認識禮儀教育對高職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價值,在加強專業課建設的同時,也要重視禮儀課的開設并保證足夠的課時,讓學生通過學習領悟禮儀的本質和內涵,提高對禮儀的認知。學校有關部門如團委、學生工作處可充分利用各種校園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禮儀教育活動。如開辦禮儀講座,開展以禮儀為主旨的演講、辯論賽、征文活動,編演禮儀劇目等,使禮儀知識在高職學生中得到普及。
(二)改進禮儀教學的方法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除了禮儀課教師,其他課程的教師也應該增強禮儀教育意識,通過言傳身教,在平時的教學中向學生傳授禮儀知識及為人處世之道。禮儀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總稱,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一些高職院校的禮儀教學采用傳統的滿堂灌授課方式,忽視了課程的特殊性。禮儀教師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可設置各種場景如打電話、介紹、求職面試等進行模擬訓練,增強學生對禮儀知識的感性認識。
(三)鼓勵高職生充分利用網絡禮儀教育資源
當今社會對禮儀的重視與日俱增,出現了不少頗有建樹的禮儀專家,比較權威的如中國人民大學的金正昆教授,他在“百家講壇”的禮儀系列講座很受歡迎;網絡上各種禮儀教學資源也非常豐富,高職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利用網絡這一先進的平臺,觀看各類禮儀的視頻,這樣可以很好地彌補課堂教學的局限性。
(四)培養高職生掌握常用的禮儀規范
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禮儀因具有較強針對性受到重視,如商務禮儀、秘書禮儀、酒店禮儀等,而日常禮儀卻被忽視了。但一個職業人首先是一個普通人,沒有良好的日常禮儀基礎,專業禮儀規范應用起來會很生硬。高職生應掌握各種常用的禮儀規范,如一般社交禮儀中的介紹、交談、饋贈、出行等的禮儀規范,職場禮儀中的求職面試、接待拜訪及各種職場規范;此外,高職生還應了解基本的民俗禮儀及涉外禮儀,這對于未來步入社會是有益的。
(五)促使高職生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禮儀規范
僅僅掌握禮儀修養的基本內涵和原則是不夠的,高職生應該學以致用。在學校可以多參加各種學生社團活動,在與他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克服社交心理障礙,提升自信心;勇于走向社會,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具體的社會環境中踐行各種禮儀規范,用學到的禮儀知識指導自己的行為,讓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禮儀品質。
五、結束語
禮儀修養是一個從認識到實踐不斷反復的過程,高職學生應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禮儀認識,陶冶禮儀情感,養成禮儀習慣,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踐行禮儀原則,通過自身努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禮儀修養,為將來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銳,邊一民.現代禮儀教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2]趙景卓.現代禮儀[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9
[3]歐陽友權,朱秀麗.口才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葛道順,盧娟.公關交際禮儀[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胡迎春.職業教育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黃麗敏(1969- ),女,壯族,廣西上林人,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基礎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職禮儀、高職語文。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