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物流管理專業服務貴港市經濟發展為例,探討樹立主人翁精神,聯動多專業,推進項目化服務,建設開放共享型的實訓園區,構建實虛互動型平臺,加強服務的后續跟蹤等服務地方經濟的模式。
【關鍵詞】高職 物流管理 服務 地方經濟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0C-0174-02
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的高低不僅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能力的標準,更是衡量一所高職院校辦學水平質量的標志。當前高職物流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的途徑一般有四種:一是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點,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調整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二是為地方企業及相應機關提供咨詢、培訓服務;三是將企業引進學校;四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服務活動。以上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的模式基本上是以各專業單獨行動的方式進行,在服務的質量及服務的可持續發展上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要創新拓展服務地方經濟模式,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的質量和可持續性。
一、樹立主人翁精神,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唯一一所坐落在貴港市的全日制公辦高職院校,學院對貴港市的經濟建設起著重大的作用,貴港市政府及貴港市人民對學院為貴港市經濟發展的支持與促進作用更是寄予厚望。貴港市要著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集群,力爭建成一批物流園和商貿專業市場,培育出一批經營服務先進、競爭力較強的現代物流龍頭企業,物流專業化、社會化水平顯著提高,總體實力顯著增強,發展環境持續改善,現代商貿物流體系不斷完善,初步建成西江經濟帶的現代物流中心。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設置物流管理專業與貴港市的發展思路高度吻合,這就充分說明了物流管理專業服務貴港市經濟的可行性。因此,學院以服務貴港,面向廣西的理念,主動出擊,發揚主人翁的精神,充分投入到貴港市的經濟建設中。主動與當地政府聯系,積極參與西江黃金水道的建設當中,通過參與規劃、見證實施、提供建議等方式,從主層面上發揮學院的服務作用,從而提高學院服務地方經濟的知名度、目標性、發展性,與貴港市經濟建設融為一體。
二、建設開放共享型的實訓園區,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的實力
高職院校發展到今天,實訓條件的建設也取得很大的完善。目前,對于實訓條件的建設更注重的應該是從整個學院出發,在學院層面進行統籌規劃,以點帶面,點面擴展,有重點、有遠見地規劃全院的實訓園區和實訓項目,把全院作為一個系統來考慮,結合地方經濟建設特點,與企業一起規劃和建設共享型的實訓園區,落實相對應的實訓項目,這樣就可以做到落地生根,以地方經濟發展為依托,與地方企業一起共建開放、共享的實訓園區,實現企業之間、企業與學院之間、企業與政府及學院之間的資源共享,建成集教學、培訓、生產、服務、技術創新和技能鑒定等功能于一體的實訓園區,使得貴港乃至廣西的多家學校、企業事業單位都可以通過實訓園區完成教學與培訓以及技術創新等各方面的工作,從而提高學院可持續的服務地方經濟的實力。
三、聯動多專業,推進項目化服務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的模式還停留在以單個專業服務的模式。但是企業對服務的項目往往不是簡單的單個專項,而是希望學院能提供涉及面較廣的更深層次的服務項目。如廣西貴港某集團有限公司是貴港市最大的工業企業和納稅大戶,由于公司的規模擴大,先進設備的引進及物資品類的增加,急需具有相應管理體制水平工作能力的員工及干部,而新招聘的員工工作能力、水平、素質與工作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老員工在觀念上與企業的發展理念還存在著差距,給企業的管理、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礙,急切需求學院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找出存在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并為其提出診治建議、實施方案及方案的推行,切實解決公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為此,我院立即啟動成立了由管理、物流、營銷、財務等專業教授及優秀骨干教師組成的項目組,制訂了該項目組的工作方案,企業對我項目組的工作方案很滿意。接著,項目組對企業進行診斷,得出的結論是:企業上層的建設思路很清晰,在執行上層理念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即企業在中層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企業的班組長的素質、工作能力還需增強;企業一線員工的素質及崗位工作能力還需提高。
針對存在問題的原因診斷分析,項目組為企業提出了實施方案。并且依據企業對實施方案的反饋,項目組為企業進行物資倉儲人員的工作技能培訓、倉儲人員工作理念的培訓,使員工從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高度來看待自己的工作;開展班組長管理工作藝術的培訓工作;提出從公司層面進行各工作部門間的對接工作管理,如財務、物流倉儲、營銷之間的銜接工作等。本次物流管理專業通過聯合其他多個專業進行資源整合,組建優秀的項目組,通過項目的形式為企業提供綜合的深度的服務工作,受到了企業的大力歡迎和認可,充分顯現了多個專業聯合進行項目服務的優勢。
四、構建實虛互動型平臺,促進服務的良性發展
實虛互動型平臺由實體平臺與虛擬平臺組成,其中實體平臺是學校與企業進行真實信息的互通及相關問題或項目的實際處理方案及過程,而虛擬平臺則是企業向學院提供在給定參數時的實戰模擬訓練數據。我院物流管理專業與桂華物流、南寧卓古文企業管理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廣西牛博物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策劃和建設了實虛互動型平臺,通過實體互動平臺,教師可以與企業領導及員工進行相關實際工作的真實溝通,可以到企業進行頂崗鍛煉和課題研究,為企業員工進行職業規劃,依據企業發展要求組織開展員工職業培訓,增強企業競爭力。企業員工也可及時聯系學校教師,商討有關工作流程設計、操作技能提升的思路,共同進行相關工作流程改造。通過虛擬平臺,企業向學院提供一系列的在給定環境下的仿真項目任務,使得教師可以借助這一系列仿真項目任務,提出解決虛擬項目的決策及實施解決過程,充分發揮學院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師解決問題的實戰能力。進一步擴展這一實虛互動型平臺的企業模塊,融合更多的貴港企業,從而有利于專業服務貴港企業、服務貴港經濟。總的來說,構建實虛互動型平臺,可以提升高職院校服務企業、服務地方經濟的適應性與及時性,實現校企雙方共贏,促進服務的良性發展。
五、加強后續跟蹤服務,提升服務質量
服務地方經濟是高職院校辦學的目標之一。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的關注點應從關注一次性的服務轉變為關注服務的持久性。服務地方經濟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地方經濟的持續發展,對于服務項目來說,應本著互動共贏的理念,一次服務活動結束,并沒有意味著服務任務的完成,因為企業及地方的經濟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專業及學院仍需對學院向企業所提供的服務進行跟蹤指導和服務,進一步了解服務的反饋信息,不斷修正和改良服務內容和方式,保證服務的可持續性及提升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謝鵬,鄒對梁.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探析[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2]任雅潔,于德輝.河北省高職高專物流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考量[J].黨史博采,2012(2)
[3]羅麗玲,江思義,卜振龍.高等職業教育如何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J].職教論壇,2012(5)
【基金項目】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3JGB407)
【作者簡介】姜愛月(1966- ),女,廣西貴港人,講師,主要從事物流管理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