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在1月12日的《文匯報》上撰文指出,中國很可能在經歷“過早去工業化”。而過早地去工業化有可能負面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為了實現向高收入階段的跨越,不能人為地去提高消費占比和服務業的占比。我們知道,在政策上把服務業的份額提高就需要把更多的勞動力從制造業吸引到服務業中來,而這么做的主要途徑是提高服務業的工資水平。過去10年來,大家非常清楚地看到,我們現在非技能勞動力的工資水平已經超出了普通技能勞動力的工資。現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不僅困難,而且入職時的工資水平在不斷下降。念經濟學的都知道,如果一個國家的可貿易部門很有競爭力,它的生產率增長很快,那么這個部門的工資會跟著生產率一起漲。而因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緣故,非貿易部門,特別是服務業的工資也就會不斷向可貿易部門靠攏二可是,如果反過來,要從不可貿易部門開始提高工資水平,勞動力成本上升,倒過來會溢出到制造業和可貿易部門,導致貿易部門的競爭力下降。“過早去工業化”現象也許是中國經濟現在和未來需要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今天經濟減速的情景之下,我們更需要考慮怎么把我們的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政策取向重新調回到促進生產率增長的核心問題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