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立在1月7日的《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當前,理論界出現研究經濟新常態的熱潮,這是好事。但有的研究者把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全都歸結為新常態,有的甚至把經濟的短期波動也歸結為新常態,這值得商榷:一是不能把經濟下行視為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是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重大困難和嚴峻挑戰,也是我們應當下大力氣解決的問題。如果出現增長乏力,就應當從體制和政策上找原因,向改革和創新要動力。二是不能把需求不足視為新常態。需求不足不是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而是長期以來投資與消費比例嚴重失衡的結果。產能過剩是需求不足這一矛盾的另一面,我們應著力解決這一問題。三是不能把通貨緊縮視為新常態。通貨緊縮是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風險,但一來我們并沒有陷入通貨緊縮;二來通貨緊縮屬于短期經濟波動問題,如果措施得當,完全可以避免出現通貨緊縮的局面。經濟新常態是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對經濟轉型升級的規律性認識。我們所說的經濟新常態,與國際社會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低迷狀態所說的新常態,以及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概括的新平庸,顯然有著不同含義。應正確認識我國基本國情和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從實際出發推進改革、謀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