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城市懷鄉”的實感書寫

2015-04-29 00:00:00張自春
南方文壇 2015年3期

笛安的創作主題,無論是都市青年的生活狀態,還是老年癡呆癥患者、獨生子女、城市底層人物的命運,或是現代城市家族的復雜性,都與城市密切相關。她筆下的人物都對城市生活有著濃厚的“鄉愁”,即,對城市家鄉的深深的熱愛、眷戀之情。這種“城市鄉愁”,使得這些人以一種“現世姿態”積極面對城市生活。通過對基于自身經驗的“城市鄉愁”和城市生活的“現世姿態”的表現,笛安以全新的視野來審視現代城市生活,其城市文學寫作獨具特色。

一、“城市鄉愁”的詩意表達

在眾多80后作家中,笛安很難得地對城市文學有濃厚情感并對其有深刻的認識,她清醒地認識到在中國當下語境中建構城市文學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對于中國而言……我們其實還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描寫都市的卓越的文學作品。”她說道,“所謂‘都市文學’,指的并不全是描寫工業化或后工業時代的城市生活,不全是描寫大城市里的生存狀態,更重要的,是一種只可能誕生于都市中的情感模式,用我自己的更為文藝腔的表達,所謂都市寫作,一定要有的,是對于都市的鄉愁。”①

笛安所說的“對于都市的鄉愁”,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其一是對城市這個唯一家鄉的特殊、復雜的情感,其二是生活于城市中的人的復雜生活情緒與態度,這兩方面的內涵,我們在笛安的表達基礎上稍加提煉,不妨稱之為“城市鄉愁”。對“城市鄉愁”的表達,是笛安小說中的重要主題,而這種表達,首先源于她對家鄉太原的特殊情感。對笛安來說,太原這座“暗沉的工業城市”“閉塞、冷漠,沒有藝術,沒有生機”,卻讓她產生了眷戀之情,如笛安所言,“可是我沒有想到,在我真正離開家鄉的時候,我開始寫作。因為我很想念它。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居然會這么想念它。這個位于一個貧瘠而遼闊的高原上的城市,每年春天都會刮著至情至性的長風。我這才知道我原來是眷戀它的。”②這種眷戀之情出自笛安對于從小生長的太原城的深刻把握,成長體驗讓她對這座城市有了無法割斷的聯系,這座城市的“春天,沙塵暴撕裂天空的聲音永遠沉淀在我靈魂最深的地方,不管我走到哪,不管我遇上過什么人,什么事情”③。給笛安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的,何止這些,這里的生存景觀、人文環境都賦予了笛安書寫的可能。因此,笛安的小說大多以“北方高原上的工業城市”龍城(太原的另一種叫法)為背景,或者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主角從小成長于龍城,他們的童年記憶、成長經驗都被這座城市塑造著,他們對它有說不清的情愫,就像《告別天堂》中的周雷一樣,對這座城市數落一通,甚至“惡狠狠地咬了咬牙”之后,又真情表白“我已經背叛了你無數次,我以后還要再背叛你無數次,但是你知道嗎?我他媽的,愛你”。

笛安認為城市文學應該有一個“都市審美體系”:“首先包括人和人之間疏離帶來的安全感,包括一些蔓延到天邊撞上了落日的高速公路,以及這些公路邊那些間距像星星一樣的加油站,包括人們在漂泊中所體會到的只有‘漂泊’本身才能抵消的失落,包括交給所有工業產品的那種真摯的柔情。”④這正是她筆下的“城市鄉愁”的另一個層面,即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復雜情感。這種情感表現在多個方面,如西決、東霓、周雷等人雖然厭惡他們的家鄉城市卻心甘情愿地回到那里生活的矛盾性,如雪碧賦予了自己的玩具小熊以“弟弟”般的生命和感情的怪異,又如年幼的情侶丁小洛、羅凱坦然奔赴死亡的荒誕。

笛安筆下的“城市鄉愁”,其一,表現于人物對城市的眷戀之情。笛安筆下的人物絕大多數生活于城市,并且對城市有著深深的熱愛之情,而這種熱愛是普通的真實情感,并非前輩作家們所批判的變態、扭曲的欲望化情感。笛安小說中出現得最多的城市是“龍城”。在她筆下,“龍城”是一個“貧乏的北方城市”,它“充斥著鋼鐵、工廠的冰冷氣息”,它“空氣永遠污濁,天空永遠沉悶,冬季永遠荒涼,春季永遠漫天黃沙”;然而,正是這個“糟糕的城市”,總是吸引著她筆下的人物在此生活。《告別天堂》中的宋天楊,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城市一所醫院當護士,并樂觀地告誡自己“要知足”;周雷在全國多個城市闖蕩多年之后,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城市,過起看似飄忽卻自得其樂的生活。“龍城三部曲”(即《西決》《東霓》《南音》三部以龍城鄭家為背景的長篇,以下簡稱“三部曲”)中的西決,大學畢業之后,與女友回到龍城工作、生活;連性格張揚、能拼能闖的東霓,在中國南方、新加坡、北京、美國等地游蕩多年后,也回到龍城開起了自己的酒吧。對這些人物來說,這座城市是他們的唯一居所,也是他們最后的避難地,它“會在那個時候彌漫出一種同舟共濟的溫暖,雖然只是暫時”(《芙蓉如面柳如眉》)。他們習慣了這座城市中冰冷、糟糕、時而又顯露出溫馨的生活,他們在此上學、聽音樂、看電影、談情說愛、與人交往,體驗著人的生老病死。他們也會離開龍城,但是,離開龍城,他們往往又鉆進另一些城市,如《姐姐的叢林》中的林安琪到了某“南方城市”、《懷念小龍女》中的海凝到了龍城以外的某北方城市,其他人物還去了廣州、北京、上海,甚至巴黎、新加坡城等城市。

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這些人彼此算計、互相保守秘密又出賣彼此的秘密、回味著過去而又被過去束縛著。但即便遇到各種挫折,他們并未想要遠離城市——城市生活對他們來說是日常的、不可或缺的,他們對其生活方式已有強烈的認同感,并將城市看作他們唯一的“故鄉”,因此即便城市有惡劣的風沙、有雪災、有污染,他們也不會對城市表現出強烈的厭棄感,也不向往鄉村生活。長期生存的城市給了他們太多的記憶,也給了他們熟悉的安全感,當他們的經歷讓他們無法忘卻人與人之間疏離的疼痛感時,有的人選擇了離開,有的人選擇了堅守,但無論如何,他們總選擇在城市中落腳,并全力以赴地適應城市生活、享受城市生活。

其二,“城市鄉愁”表現于對復雜的成長經驗的緬懷。笛安的很多小說都涉及成長的疼痛,如《姐姐的叢林》《請你保佑我》《宇宙》以及《莉莉》等,表現出青春成長中的悵惋和對命運選擇的困惑。《告別的天堂》這部有著作者成長痕跡的小說,其主題就是青春、愛情、成長。小說中既有龍威、袁亮、張雯紋、羅浩等少年的早熟,也有江東、天楊、周雷、肖強、方可寒等人之間復雜的青春成長記憶,這些內容都以成人視角呈現出來,以成人的眼光去觀照青春期復雜的人際關系,富含對成長經驗的總結、緬懷意味。《光輝歲月》中,谷棋和“陳浩南”因為手機鈴聲《光輝歲月》相見恨晚,他們共同回憶起他們生命歷程中的“那個時候”“八十年代”“1998年”“2001年”等逝去的時光,他們懷念著曾經流行的歌曲,分享著曾經有過的尋呼臺記憶,對比著電腦時代、手機時代到來對生活的影響,小說中充滿對成長記憶中的往事已無法重現的感傷和無奈,而谷棋對過去的回憶,正是對她所生長的龍城歷史變遷的記錄。

笛安在談及其第一部長篇《告別的天堂》時曾說:“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獻給我故鄉的朋友們’。那時候我們幾個人曾經像兄弟姐妹一樣一起面對過很多成長中的問題。如今我們都離開了故鄉,他們幾個人散落在中國大江南北的陌生城市里。”⑤她的小說中對成長記憶中的友情、愛情的感懷,對逝去歲月的悵惋,也是其“城市鄉愁”的組成部分:那些回不去的歲月,凝結著記憶中的喜怒哀樂,讓作者及其筆下的人物緬懷之余又無限感傷。她筆下人物對已逝去的生活、經歷的感懷,也是他們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城市生活的留戀。

其三,“城市鄉愁”表現于人物心理的復雜性。或許因為對城市生活過于眷戀,笛安筆下的人物都能夠與城市“坦誠相見”,將真實的自己袒露于現代城市生活中。因此,這些人物既有變態、陰暗、孤獨和失落的一面,也有自責、反省和自我救贖的表現。他們中有的人為了愛情、為了舒適的生活,積極尋找著、探索著,為此付出代價;有的人則默默地承受著,看著別人的悲歡離合,要么伸出援助之手,要么做出意想不到的傷害行為。《懷念小龍女》中的海凝、《請你保佑我》中的“我”、《芙蓉如面柳如眉》中的孟藍,因為隱藏多年的嫉妒、自私的愛,做出殘忍的舉動,制造了悲劇:海凝毀壞小龍女的名譽,“我”讓寧夏的命運很曲折,孟藍甚至毀壞了夏芳然的容貌。《塞納河不結冰》中的蘇美揚甚至因為“只是寂寞”跳河自殺,在異國他鄉結束了生命。《威廉姆斯之墓》中的“我”,因無法忍受父親的自以為是和鐵律家教而與其決裂、離家出走,但當得知父親病重需要做肝臟移植手術時,“我”回到了離別四年的父親身邊,并將自己的肝臟移植給父親;而她從別人口中聽到的父親的“懺悔”,也足見父親跟“我”一樣矛盾。小說中的“我”與父親,看似有無法釋懷的隔閡和仇恨,卻彼此深愛著,又無法表達出來。這種糾結心態,導致了“我”的鄉愁的滋生,也讓“我”和父親的失落無法消解。

笛安筆下這些人物大多都“做過錯事”,雖然“錯事”的性質和影響各不相同,有些甚至已無法補救,但這些人物都有懺悔情結,他們內心深處深深的自責和懺悔顯露出他們尋找救贖的可貴精神。“三部曲”中的大伯和伯母,彼此之間感情深厚,卻總是殘忍地互相打罵和虐待,當大伯病危時,伯母一反常態,精心照顧大伯,大伯死了她卻不愿意面對事實,她隱瞞真相,仍精心照料著大伯的尸體;東霓雖然以自己和方靖暉先天殘疾的兒子來要挾方靖暉,以獲取金錢利益,但她最終懺悔了,與方靖暉愉快相處,在撫養孩子上做出了讓步。《洗塵》中,“他”在自己死后宴請其在世時深深傷害過的幾個死者,為他們“洗塵”,以完成懺悔。在《懷念小龍女》中的海凝、《請你保佑我》中的寧夏、《南音》中的南音等人物身上,均有類似的懺悔表現。這些人物都做過各種錯事,或者讓人無法理解的行為,他們很清楚自己的行為,卻無法停止,事后又陷入不盡的失落中而不斷尋找自我救贖的可能性。笛安在這些人身上表現出了普通人復雜的日常心態,真實而不乏深刻。

其四,“城市鄉愁”還表現于對精神寄托的尋找。笛安在其小說中開拓了想象的空間,在生活實體之外提供精神寄托和精神安慰。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童話想象,笛安甚至寫過中篇童話《莉莉》,描寫了獅子莉莉與獵人、獅子阿朗、獵犬巴特之間的真摯感情,探討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的可塑性。《南音》中,外星小孩、小熊、小仙女對于姐姐的尋找,實際上是一種對生存信念、對彼此親近的安全感的尋找,雖然最終沒找到姐姐,但它們感受到了一種溫馨;《請你保佑我》《西出陽關》《胡不歸》等小說中出現的人物與上帝的交往、對話,也極富童話色彩。這些童話色彩的存在,對于調節小說氣氛,表現人物理想,有著重要作用。對現實生活以外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想象,表現出現代人面對生活的復雜情感。第二是小鎮想象。笛安似乎對小鎮有著濃厚興趣,其作品中常出現“小鎮”。《南音》中多次提及“小鎮”和“小鎮老人”,南音所編的童話以小鎮結束,伯母再婚,婚禮也在郊外小鎮上舉行;笛安甚至給小說集《嫵媚航班》的后記冠以“那個小鎮上”之名,足以看出笛安對小鎮的迷戀和鐘情。笛安筆下的“小鎮”上總是有雪、有孤獨的房子、有賣風箏的老人,看上去美好,卻也孤獨、荒涼。她以幻想的小鎮,描繪出某種超脫于城市生活的理想。正如她在《那個小鎮上》中所言:“后來,我就把那個寂靜雪白的小鎮寫進了我的小說里。它不止一次地出現在女主角南音的夢中。那其實也是我的夢想。……我渴望著終有一天,我和我所有的小說一起,被埋葬在這樣的小鎮上,在積雪堆里,在這種人煙稀少,雪像是有生命的異鄉。”⑥這種理想至少表明,笛安及其筆下人物,在充分體驗著城市現世生活時,也曾將小鎮作為遭遇困境時的一種寄托,也幻想過有一個小鎮能夠安靜生活。

二、城市生活的“現世姿態”

無論是對城市的眷戀、對成長經驗的緬懷,還是對復雜心態的無奈,或是在城市生活中尋找某種寄托,濃厚的“城市鄉愁”讓笛安及其筆下人物對生活表現出一種積極姿態,他們以“活在當下”的姿態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不管是面對歷史、社會事件,還是面對現實人生,他們都能以正常心態對待和思考,既不虛夸和理想化,也不消沉墮落,這種姿態,不妨稱之為“現世姿態”。笛安筆下這種“現世姿態”都真實可感,能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仿佛說的就是讀者自身。但笛安筆下的現世姿態又是改造過的現實,而非原始的現世實錄,笛安說:“我不喜歡百分之百接地氣的作品,我覺得如果百分百還原繁瑣人生就是創作的話,那大家為什么還要看我寫的東西呢?”⑦因此,笛安對現實生活做了一定的改造,讓它變成具有她自己的理想風格的城市“現世”。笛安筆下的城市“現世姿態”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其一,積極樂觀的生活姿態。從《姐姐的叢林》開始,笛安就給人展現出一種積極、坦然面對生活的姿態。小說中的絹姨,雖然與自己的姐夫的關系敗露,被迫另尋地方居住,但她并未因此感到尷尬,而仍平常地與林家所有人來往。其后,《告別的天堂》中,不僅年幼的白血病患者袁亮、龍威、張雯紋等人坦然面對病魔,甚至告別人世,而靠肉體買賣以獲得生存的少女方可寒,更光明正大地面對自己的“妓女”身份,對生活中的友人,她也顯得異常豪邁,在面對病魔和死亡時,她也以平常心態對待。《圓寂》中的殘疾乞丐袁季,雖然地位卑微,而且曾遭遇過流氓的毒打、哥哥的疏離,但他仍以積極、滿足的心態面對自己的生活。“三部曲”中的主要人物西決、東霓和南音,都遭遇過困難和痛苦,雖然他們也有過消沉、失落的時候,但他們能很快從中走出,以全新的姿態面對生活。這些人物本身都充滿自信,就如《告別天堂》中的夏芳然一樣,曾經的美麗消弭不了她被毀容后的尊嚴,她仍然能以正常心態過著自己的生活;也像《請你保佑我》中的“我”一樣,“固執地相信著,我總有一天會從我生活的這個衰敗的、陳舊的世界里飛起來”。這些現代都市中的青年男女,沒有沉重的社會、家國使命需要完成,因此他們以一種“活在當下”的姿態積極享受著現世生活,他們熱愛著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并以坦然的姿態面對它。

其二,市民化的價值立場。如果前輩作家筆下的批判國民性、揭露人性,表現崇高的革命理想、個人理想、社會理想,或者揭露個人欲望、探索文學技巧等構成了嚴肅的文學生態,那么,在笛安這一代作家筆下,極具時代感的市民價值、普通人的生存常態則成了文學表現的主要對象。當下性的市民生存狀態是笛安小說中的主要表現對象。《姐姐的叢林》中,林北琪長相普通,找對象將成為問題,而譚雯又要借機與林家人靠近,以獲得考取林教授博士的優勢,這正好構成了“交換”的可能,因此林太太百般撮合他們。《南音》中,西決“殺人”后,蘇遠智的爸爸便對“準兒媳”南音和鄭家變得冷淡;昭昭的爸爸因工廠發生事故,破產入獄,親戚朋友們對他們一下子冷淡了下來,身患絕癥的昭昭,走投無路之下,在醫生面前主動“脫下了衣服”。《東霓》中的江薏本來決意與西決分手而到北京發展,得知西決將獲得一大筆遺產時,又回到了龍城。《光輝歲月》中谷棋的父母、《圓寂》中殘疾乞丐袁季的哥哥等無不如是。笛安筆下這些人物都深諳城市生活的“交換法則”,也深知在利益面前的取舍標準,他們以一種市民化價值立場追求對自己有益的生活。

其三,愛情的多重面孔。到目前為止,笛安作品中描寫愛情的占大多數,《告別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和“三部曲”五部長篇基本都以愛情為主線,中短篇《姐姐的叢林》《懷念小龍女》《寧夏》《光輝歲月》等也以愛情為主題。笛安對愛情題材有特別強的把握能力,笛安說“我喜歡寫愛情,可是在我這兒,愛情不是一樣干凈美好的東西,可是就是不能沒有”⑧。她筆下的愛情是復雜多變的,既有西決父母的殉情之愛,也有東霓父母互相傷害的愛;既有南音父母平淡卻深厚的感情,也有絹姨、東霓跨越國境的轟轟烈烈的愛;既有林安琪、張普云等潛藏在心底的默默的愛,也有《威廉姆斯之墓》中“我”的叛逆的愛;既有《請你保佑我》中的“我”對金龍、“三部曲”中西決和東霓之間的病態的、亂倫的復雜感情,也有《姐姐的叢林》中林北琪對絹姨的同性之愛,更有《芙蓉如面柳如眉》中丁小洛和羅凱、《告別天堂》中張雯紋和羅小皓之間早熟的、單純的愛。無論這些愛怎么變化多端,笛安都如實、客觀地將它們呈現出來,讓她筆下的人物積極尋找、體驗著他們的愛情。然而,笛安并未簡單地描繪愛情,如同她在《告別天堂》和《芙蓉如面柳如眉》后記中所說,她在這些復雜多樣的愛情中加入了尊嚴、美、信仰、懺悔和奉獻等內涵。因此,《告別天堂》中的方可寒,雖然以肉體作為交換金錢的砝碼求得生存,卻贏得了宋天楊、江東、肖強等人的友誼和愛情;《莉莉》中的獅子莉莉最終選擇了回到失明的獵人身邊,“三部曲”中的西決最終正常面對自己與“前女友”陳焉和小叔的關系,蘇永智選擇原諒出過軌的南音等,也都是出于對復雜愛情的追求與堅守。這些附加了道德、人性力量的愛情,讓笛安的小說充斥著精神力量。

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面對利益取舍和復雜的感情時,笛安筆下的人物以一種“對自己有益”的標準泰然處之,他們熱愛著自己,也熱愛著他們所生活的城市及其生活方式。然而,現代生活中安全感的游移、人際關系的復雜和物質對人的沖擊,又激發出他們的“城市鄉愁”,“城市鄉愁”又讓他們更加珍惜生活,珍惜他們所擁有或者曾經擁有的一切。

三、笛安城市文學書寫的獨特形態

笛安以自己的城市生存體驗為基礎,將筆下人物的生存傳奇表現出來,也將他們的價值理想間接表露了出來。在論及自己的創作時,她說:“我們的父輩年輕時候的中國,‘城市’是存在的,但是沒有‘都市生活’,更談不上有完整的都市文化。所以,對于中國的年輕人,特別是青少年來講,‘80后’作家們的作品的確能夠提供一種他們熟知的情感模式。”⑨上述的“城市鄉愁”與城市“現世姿態”,正是笛安此處所言的“情感模式”。這種特殊的“情感模式”造就了笛安的城市文學特色,讓其城市文學自成一體。

在1990年代以來形成的北京、上海、武漢、南京、蘇州、天津、西安等諸多城市“城市文學”⑩多元并存的格局中,笛安無疑是龍城文學(太原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但是笛安筆下的城市書寫又與池莉、方方、賈平凹、葉兆言等前輩作家有所不同。池莉、賈平凹等前輩作家因為出身農村或者經歷了城市書寫受壓抑的年代,其城市書寫更多地染上了主流意識文化色彩,其中涉及的“鄉愁”也更多的是針對鄉村或農業文明,因此他們的城市文學書寫雖然不乏深刻和老到之處,但就客觀反映城市來說,還有所片面。相比較而言,笛安等所謂的“文二代”對城市生活有著更為復雜而真實的體驗,在客觀表現現代城市生活狀態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他們的父輩已完成了從鄉村“進入”城市的使命,他們從小就生活在城市文化背景中,對于城市的體驗和記憶遠多于父輩們走出來的鄉村;另一方面,他們的年代里,鄉村價值和傳統觀念已不是唯一的標準,他們能夠大膽、公開地融入甚至參與建構城市生活,并表達對城市的熱愛。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他們的父輩受成長環境影響,很多人在寫作中偏重鄉村化題材,而‘文二代’則是在城市化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批作者,這已經給差異化造就了強大的前期鋪墊。”11即便與同輩作家相比,笛安的城市文學也沒有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人的過分的叛逆和浪漫,也沒有春樹的個人化的后現代情緒,更沒有鄭小驢的沉重遼遠。她只是以一種客觀可感的真實感情,書寫出她所謂的80后熟知的情感模式。

笛安的城市文學涉及面是廣泛的。她不僅寫出《姐姐的叢林》《告別的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等處理青春、成長、愛情的作品,還寫出了“龍城三部曲”、《威廉姆斯之墓》等處理家族、親情題材的小說,還將觸角伸向其他作家很可能忽略的地方,如“三部曲”中的外婆、《西出陽關》中的老者身上體現出的老年癡呆問題,《宇宙》中的“我”、“三部曲”中的雪碧身上體現出的獨生子女的孤獨感,《圓寂》中的袁季身上殘疾人問題,《胡不歸》中的老人對長壽的困惑等。這些作品中的人物也許是城市生活中的異類,但是他們仍然有著他們獨特的“城市鄉愁”,也有著他們各自的生活姿態。對這些“非普遍”現象的關注,讓笛安筆下的生活充滿真實感。笛安通過對其反映,有力地塑造了人物形象,也將現實生活的多樣性表現了出來。

笛安的城市文學是真實客觀的。她的城市書寫是溫婉克制的,她不如20世紀30年代上海“新感覺派”那樣現代和先鋒,也沒有衛慧、棉棉那般自我和叛逆,更不像多數新文學作家那樣站在“主流價值”“啟蒙”等立場批判城市,她以一種現世感表現出城市生活的鄉愁。她筆下的龍城是實實在在的龍城,人們對龍城的感情也是真實而矛盾的,他們偶爾也會為這個“古老的城市”自豪,也會抱怨這座城市的污染、風沙和冰冷,但更多時候,他們只是關心著他們的現實生活中,如同《圓寂》開頭所說的一樣,他們有太多的事情,如房價的快速上漲、股票問題、面對豪車的羨慕等等,需要去關心。這正是現代快節奏生活中人們生活狀況的真實寫照。笛安還常常在其小說中反映社會事件,如《西決》中的2008年雪災,《東霓》中的“汶川地震”,《姐姐的叢林》中1999與2000年之交的青年心態等,這些實實在在的現實的插入,拉近了讀者與作品的距離。笛安通過筆下人物對現世生活的真實體驗,將他們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復雜心理表現出來,其“城市鄉愁”也在故事敘述中得到自然流露。

笛安的城市文學還富有戲劇化效果。其小說中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人物命運,都充滿戲劇性。《姐姐的叢林》中的林安琪,上高中時就喜歡“成年人”譚雯,而譚雯與其姐姐和絹姨都有關系,作為少女的她,無法將對譚雯的感情表現出來,但恰恰是她,最終贏得了譚雯的愛情。《請你保佑我》中的寧夏,小時候幻想著要住城市的高檔別墅區,其后雖命途多舛,她的愿望卻實現了——她作為別人的“情婦”住了進去,可不久之后,其“情夫”被人殺害,她只得離開,最后淪落成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雜貨店老板娘。《懷念小龍女》中的海凝竟然偷偷與自己閨蜜小龍女的情人在一起很久,并且最終完全贏得了他,成了他的妻子。《東霓》中,東霓收養的小女孩雪碧,竟然是她上大學時的私生女……《胡不歸》中的老人的長壽、《圓寂》中的張普云的命運的改變、“三部曲”中的西決的命運變化等,無不具有戲劇化效果。這些人物命運曲折、離奇、荒誕,他們的目標、理想的實現或命運的改變都很偶然,甚至只是巧合。笛安給這些人物安排了一個城市生存空間,其中總充斥著不安全、不穩定因素,也許笛安想通過這樣的描寫,表現現代生活中,作為主體的人的無力感,以及“城市鄉愁”的復雜性。

通過對復雜的“城市鄉愁”和城市“現世姿態”的表現,笛安試圖展現出當下時代的城市生活圖景。城市文學是1990年代以來很多學者探討過的問題,有學者曾指出“準確地說,只有那些對城市的存在本身直接表現,建立城市的客體形象,并且表達作者對城市生活的明確反思,表現人物與城市的精神沖突的作品才能稱之為典型的城市文學”12。笛安雖沒有從學理層面深層次探討中國城市文學成功建構的可能性,但她筆下的城市文學書寫,已很接近學者們的城市文學預期。而在其《都市青春夢》一文中,笛安不僅表達了自己“完成一種個人化的,都市鄉愁的表達”的文學理想,更表現出她主編的《文藝風賞》建構城市文學的野心,她說,“我們渴望在我們的《文藝風賞》中,逐步地探討都市文學和都市文化的審美核心,想要建構關于今天中國都市在文學和藝術的創作中完整的意象和圖景。以及,尊重和肯定在這樣的建構過程中,所有‘個體’的意義和價值。”如果沿著這種理想去奮斗,可以想象,經過她們的努力,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文學,將會更加完善和成熟。

笛安的創作在技巧、語言上也取得了令人佩服的成就。技巧上她鐘愛和擅長第一人稱“眾聲合唱法”:每一個角色都用第一人稱敘述,但情節上又緊密關聯,互相補充。最初的《姐姐的叢林》就顯示出笛安把握這種寫作的能力,其以人物為標題的章節給人一種記人散文的感覺,同時,她將復雜的人物關系和事件講述得精彩動人且條理清晰。其后的《告別天堂》中,她讓所有出場的人物都以第一人稱來敘述,但故事發展卻有條不紊,張弛有力。“三部曲”中,第一人稱的運用也恰到好處,敘事口吻與人物角色、性格達到了很好的統一。大概為避免讀者長時間閱讀第一人稱敘事的疲勞,《南音》中插入了以第三人稱敘述陳宇呈的故事的“幕間休息”,更給人以全新的體驗。笛安對語言文字的把握和運用能力也令人驚嘆。作家劉恒說:“她的文字展現了超越年齡的睿智、沉穩和嫻熟,所謂驚艷便是艷在這個地方,也是驚在這個地方”13,蘇童也說:“她的文字或跑跳,或散步,極具自信心,有耐性,也有爆發力,當然,偶爾會有算計,一切都顯得行云流水,而且心想事成。”14的確,笛安的文字有其樸實、通俗之處,也有其華麗綺彩之美。在描寫人物、事件的時候,她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出人物的精神狀態;在需要抒情的時候,她能用或粗糲,或細膩,或蒼勁有力的語言,表現出人物情感傾向。

深刻的內涵加上圓熟的技巧和精美的表達,使笛安的小說可讀性很強,有論者認為她“既有著‘80后’一代的想象特質,又有著傳統的文學的技法與樸質,散發出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味道”15。這也是笛安的尷尬:一方面,由于作品的暢銷被看作是市場化寫作者;另一方面,其作品中特有的氣質又深受“嚴肅文學”論者垂青。無論如何,在文學寫作多樣化、文學性逐漸離散到影視、網絡段子等領域的今天,單純用一種標準衡量文學是褊狹的。盡管笛安的創作在題材上仍有一定局限性,故事戲劇化傾向也較為普遍,但笛安的城市書寫和城市文學建構的目標,以及她在人物精神塑造上的深度、技巧和語言方面的把握能力,都表明笛安的現世感極強的城市文學書寫有著不可忽略的價值。至于她下一步的努力和探索,讓我們拭目以待。

【注釋】

①④⑨笛安:《都市青春夢》,載《名作欣賞》2013年第4期。

②笛安:《永遠記得回來的方向》,載《新作文》(高中版)2007年第10期。

③笛安:《灰姑娘的南瓜車》,載《天涯》2010年第3期。

⑤笛安:《我用誠意鑄就寫作》,載《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年第3期。

⑥笛安:《后記·那個小鎮上》,見《嫵媚航班》,418—419頁,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

⑦⑧笛安、岳雯:《文學最該做的是創造一個世界》,載《名作欣賞》2013年第4期。

⑩詳細論述,參見謝廷秋《中國當代作家的城市想象與表達》,5—6頁,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年版。

11文白:《“文二代”挺近文壇》,載《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10月18日。

12陳曉明:《現代性的幻象:當代理論與文學的隱蔽轉向》,263頁,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3劉恒:《序·用文字開辟一個世界》,見《東霓》,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

14蘇童:《序·很美好,也很幻滅——關于〈西決〉》,7頁,見《西決》,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

15王婷:《論笛安》,載《南方文壇》2010年第5期。

(張自春,供職于南京大學文學院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国产成人欧美|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第一区|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成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久草视频| AV在线天堂进入| 国产91色|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99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a级片| 久草视频精品|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丝袜亚洲综合|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天堂亚洲网|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毛片| 天堂成人av|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狠狠v日韩v欧美v| 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91高跟丝袜| 成人福利视频网|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国产精品污视频|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国产在线专区| 91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天堂网视频|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专区| 亚洲性视频网站|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免费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18| AV熟女乱|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