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對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教育正逐步從培養高科研能力的單一人才向綜合性專門人才轉變。現階段,研究生教育不再僅是為培養高等學校師資和科學專門人才服務,單一的、純學術的研究生教育價值取向難以滿足社會政治與經濟發展需要。
【關鍵詞】服務學習 " "素質教育 " "研究生
一、研究生素質教育現狀
素質教育作為專業教育的補充,它應該與專業教育并存。研究生階段是更為顯著的專業教育階段,所以需要素質教育彌補專業教育的不足。目前,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過于注重專業方面的學習,而忽略了素質教育,導致所培養出的人才在綜合素質方面有一定的欠缺,甚至在人品道德等方面有缺陷。去年,震驚全國的復旦大學研究生黃洋被室友林森浩投毒致死一案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研究生素質教育的缺失,未發揮其在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方面的作用。在如今這樣一個過于重實用技術與知識的追求功利價值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應該看到人文精神、健全的人格與心智、好奇心、探究能力、批判精神、首創意識對于人的全面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過去那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局限性越來越顯現出來,社會呼喚更加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
二、服務學習的提出
“服務學習”一詞最早在1967年由美國南部地區教育董事會提出,至今對于此詞尚無統一定義,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理解。綜合來說,服務學習是一種學與教的理念與實踐模式。服務學習是服務與學習的并重結合,一方面運用課堂知識服務社會,另一方面透過服務去學習和反省既有的知識。簡言之,從做中學(service by doing)。服務學習活動是培養健全人的通達教育,其意義在于人文、社會、自然三大知識范疇的統整、融合、通觀。
(一)服務學習實踐是指一種教育理念
服務學習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并且在服務過程中對所學的東西進行積極反思的有組織的服務活動。服務學習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現實社會的問題和需要結合起來,既促進了學生的智力發展,又促進了學生的公民參與。同時,服務學習不用打破學習的嚴密性和學科目標,就能夠提供學生盡最大努力學習的理由。學習的成效不在于老師的教授是否完全包括課程指引內的所有內容,而在于學生在其身處的學習環境中,獲得了怎樣的學習經歷,以及這些學習經歷是否與課程的目標相關。
(二)服務學習活動是為實現其理念而實施的實踐活動
在服務學習活動過程中,強調學校的教育取向、學生的學習取向和社會的需求取向三者之間的平衡關系。在學校的教育取向方面,學生的成長不應為人為空間所限制,更不該為學校的圍墻所局限。為加強教學的效果,應由學校出發,也就讓學校圍墻消失,從而融合于社會之中。而學生的學習取向方面,在服務的學習經歷中,著重以多思維角度反思理所當然中的非當然和培育價值觀。在社會的需求取向方面,以社會作為學習環境,透過學生與社會人士的互動接觸,增加其對社會的歸屬感,滿足社會的需要。
(三)服務學習活動是指為貫徹學校深化改革理念而進行的一系列實踐活動的集合
服務學習活動為研究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落實提供保證,解決了文化素質教育與教學計劃、課程設計“兩張皮”的問題,將二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服務學習強調通過科學的課程設置對學生進行廣泛的、共同的文化教育,以提高學生整合的知識與眼光。
三、加強研究生素質教育,探索服務學習新模式
(一)隱性教育和受教育雙管齊下,搭建服務學習計劃總體框架
服務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廣大研究生同學,重點是全面提升同學們的綜合素質,關鍵是切實做到服務與學習的并重結合。隱性教育是指在宏觀主導下通過隱性的、無計劃的、間接的、內隱的社會活動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的教育過程。它實現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滲透教育過程于閑逸之間,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價值、道德、態度、情感等產生影響。受教育則強調教育者受教育,其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請服務學習相關名師大家給研究生同學進行相關教育,讓同學在耳聞中思考;第二,研究生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尤其是跨學科同學之間的交流溝通,相互學習;第三,研究生同學與本科生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實踐。
(二)構建“學院引領,同學參與,專家指導”的系統性工程
服務學習活動意在突出研究生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特點。在開展活動過程中,要注重開展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增強服務學習活動的整體力量,避免活動開設的隨意性,克服實踐過程中的“雜”“散”“亂”現象。活動內容既包括專業特色,又有人文與專業兩學科交叉產生的新領域,同時,還包括與專業有關的人文綜合類的知識。綜合素質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需要“學院引領,同學參與,專家指導”的系統性工程。因此,要確保研究生同學對服務學習活動認識高度統一,確保活動不走過場,不流于形式。同時,緊緊圍繞研會的職能定位和中心工作,突出思想引領和成長服務兩大職能,以廣大同學滿意為目標,強調服務學習活動的系統性與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馬懷專.美國高校服務學習模式及其對我國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啟示[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2]陳聞.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6).
[3]陳小娟.美國高校服務學習與我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比較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