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通過音樂實踐中的審美感染過程來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的基本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審美教育,音樂教育對于啟迪智慧、陶冶情操、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幼兒 " "音樂教育 " " 墻面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庇纱丝磥恚h境的創設(墻面環境)是一種不可替代的隱性教育。引導兒童在藝術環境中,有興趣地與環境發生互動,充分激發其主動性、積極性,才能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兒童對音樂的感受、理解、體驗和表現能力。
如何讓墻面發揮音樂教育的作用,讓幼兒在與墻面的互動中獲取更好的發展?縱觀以往幼兒園墻面創設的情況,其中的誤區值得我們重視:
1.美觀而不具教育性
墻面的布置沒有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沒有考慮教育目標及內容需要,只注重形式上的美觀,忽略了教育的作用。
2.固定而不具發展性
墻面定期更換,完全把幼兒的興趣需要、學習需要、互動需要棄之一邊,使墻面失去了生命。
3.主觀而不具互動性
為了某些需要,教師包辦了墻面的整個布置過程,幼兒只有觀望欣賞的份兒,主觀的墻面制作禁錮了幼兒的思維,阻斷了幼兒的發展。
為了讓音樂教育與以美術形式為主的墻面創設達到互融互補,使墻面環境對音樂教育起到某種推動作用,我做了如下嘗試:
一、根據音樂教育活動目標創設形象的墻面環境
幼兒音樂教育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開展的音樂審美教育,其根本目的和任務應該是培養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達到目標,我們做到音樂教育的墻面創設與音樂教育的目標一致,并把音樂墻面的創設目標落實到具體活動中,引導幼兒創設與音樂教育相適應的墻面。
從墻面的音樂教育功能來看,墻面環境可以分為準備性墻面、延伸性墻面。
(一)準備性墻面
準備性墻面主要指在音樂教育活動前,針對教育目標組織幼兒調動生活經驗,運用美術手段進行墻面布置,為開展的活動做鋪墊。
墻飾的創設為孩子們理解樂曲結構和音樂性質做了很好的鋪墊,對樂曲結構的理解,發展了孩子們對樂曲的樂句感、節奏感,對優美流暢音樂性質的豐富想象力,孩子們稚嫩的筆觸與富于童趣表演的交融,也由衷抒發了幼兒的情感。
(二)延伸性墻面
延伸性墻面是指在音樂教育活動后,根據活動延伸的空間,組織幼兒再次調動生活經驗,用美術手段進行墻面布置,為再次的音樂教學活動或為音樂區的活動做鋪墊。
如在韻律活動“趕花會”結束后,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對ABA結構仍不能迅速分辨,一些能力強的幼兒在B段做出了4個滑稽動作。這里就存在個體差異,于是我抓住時機問做滑稽動作的孩子:“你們在干什么?”一個回答:“我在學孫悟空!我在電視里看見的?!币粋€說:“我在學灰太狼!也是電視里看見的!”我抓時機向孩子們提問:“除了趕花會,你們還逛過哪些地方,都看見或做過了什么?你們在電視里還看見什么有趣的事呀?”并建議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用美術形式表現出來并布置墻飾,調動他們的記憶經驗,和家長一道繪制了“逛動物園”“逛海底世界”“逛游樂場”等生活圖及“喜羊羊和灰太狼”“花園寶寶”等動畫人物。我和孩子們一起,把他們和家長共同創作的作品,布置了題為“快樂的逛逛逛”的主題墻。在此基礎上,我啟發孩子們對照墻面提供的內容,根據音樂的結構進行仿編。在仿編過程中,他們把前奏編成“逛前”的各種準備動作;把A段鴨子走動的動作,有的模仿成乘坐火車、汽車、飛機的動作,有的模仿動畫片人物走動的動作,有的用踵趾小跑步來表現步行旅游的動作;B段幼兒根據4個樂句,表現他們所見事物的不同造型,如 “逛海底世界”表現了4種水生動物的造型……
幼兒用生活經驗充實了墻飾,墻飾為音樂教育活動提供了可見、可想、可感、可現的條件,墻面環境不但支持了目標的實現,而且使整個音樂教育活動顯得豐滿、有趣,孩子們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二、根據幼兒的需要創設發展的墻面環境
(一)利用幼兒的回憶性創作
有時在開展幾個音樂活動后,孩子們會發現墻面的內容有種內在的聯系,我則抓住時機,啟發引導幼兒進行再創造,使活動向更高層次發展。如在“美麗的春天”的主題中,我無意發現幼兒在《水族館》的墻飾中畫了一些小蝌蚪,于是在《三只帶斑點的小青蛙》的教學中,我啟發幼兒用剪紙、黏貼、繪畫、折紙等多種美術形式表現“青蛙”;我還啟發幼兒和家長一起根據《青蛙先生找老婆》的歌曲繪制“連環畫”,一個墻面塊竟成了小蝌蚪的成長史!幼兒看到他們互動的作品,喜悅與驕傲的感覺油然而生,他們隨著小蝌蚪的成長過程,看著墻飾,用舞蹈、演唱、節奏樂進行表演,最終他們竟將這整墻作品的內容變成了音樂劇!孩子們的快樂令我欣慰,孩子們的創造令我驚嘆,孩子們的成長令我喜悅,孩子們的發展令我自豪!
(二)利用“音樂墻”與幼兒對話
我有意識在“音樂墻”上布置了活動的音符卡片、大小動物或圖形卡片、空白條形紙等,讓孩子根據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活動中學到的音樂知識,根據自己的意愿在空白條形紙上擺放音符卡片或動物卡片或圖形卡片,形成他們創造的節奏型,并用語句、聲勢表達出來或配上sol以內的音唱出來,讓孩子們把他們熟悉的歌曲節奏擺出來,并找出相同節奏的歌曲樂句?!耙魳穳Α奔ぐl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及嘗試探索的欲望,鞏固了幼兒的音樂知識,充分發揮了幼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成為幼兒最為喜愛的墻壁。
“讓幼兒園的每一面墻都能說話”這已不是一句時髦的口號。在創設與音樂教育相適應的墻面環境實踐中我認識到:墻面布置的功能不應僅僅局限于布置教室,也不僅僅是教師的“勞動”,它應是教師與幼兒互動的產物。環境墻面布置中融入了孩子們的情感,也蘊含了師生、生生之間真切情感的交流。孩子們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整個墻飾的創設,不斷充實墻飾的創設,調動了他們的生活經驗,激發了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引發了音樂活動的聯想及再現性創作的熱情,體驗了與伙伴們合作互動的愉悅,促進了他們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
[2]王秀萍.學前兒童經驗音樂教育[M].安徽文藝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