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適應當前職業教育的發展,我們中職教育必須要提高中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教學方法,優化學習方式,從而提高中職數學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中職數學 " " 教學理念 " " 教學情境 " " "教學方法 " " 學習方式
近年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飛速發展,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來改變目前職業教育的現狀,學校的教學設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很好地提升了教學的硬件實力。為了適應當前的教育發展,我們中職教育必須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許多中職學生初中階段的數學基礎較差, 概念模糊,常用公式、定理、性質記不清楚,更談不上理解,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中專階段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由于在學習中不斷地遭受打擊,再加上家長和老師的指責批評,容易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和放棄的心理。而教師也放松了對數學課堂管理,教學只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如何幫助學生克服畏懼心理,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提高教學有效性,促使學生數學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是中職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
長期以來,在我國基礎教育中,相當程度地存在著重“傳遞”輕“引導”,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的工具理性主義。這樣的話,很難談得上創新精神的培養,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有時候很難應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新課程改革要培養人的創新精神,促進每個人的發展,勢必要改變這種狀況,而課程理念的轉變必然要求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
教育教學的宗旨在于讓學生學會學習,以學論教是現代教學科學觀的主要內容。中職數學的教學并非教師簡單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深入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自身的認知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去探索,將枯燥無味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更好地為他們專業學習服務。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再是課堂的控制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改變師生的定位,真正融入學生中,讓學生親近你,靠近你,信任你,并及時地為學生的進步贊揚、喝彩,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端正學生態度,明白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二、創設教學情境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的這段話,在肯定啟發作用的情況下,尤其強調了啟發前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的重要性。所謂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學生經常會說:“我對這個感興趣,我才學得特別好!”“我覺得有意思,我就愿意去學!”從學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職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造各種條件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是提高中學學科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
教師要巧妙地從生活中挖掘數學素材,讓學生感受數學離我們的生活如此之近。教學導入時就要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選擇最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能極大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如一件商品采取怎樣的營銷策略才能占有市場而帶來較高的收益,洗衣機怎么操作才能省電省時等,將生活中的小事引入中職數學課堂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還能讓數學課堂富有生活的氣息,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其次,適時地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生動,將數學的趣味性、鮮活性展現給學生。多媒體生動形象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也讓學生接受和理解知識;而教師幽默的語言、優雅的談吐能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有利于師生情感的溝通與交流。
三、優化教學方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此話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學習什么,都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學進、學好、學透的目的。因而,中職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時刻關注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符合學生心理需要的教學情境,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一方面要把良好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融進教學方法中,把自己的學習體會融進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從而使學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高超的教學技巧,流暢且幽默的語言表達,機智且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以及對教材獨到的理解,都能激活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學習氣氛,使教師和學生雙方的積極性都得到激發。
優化教學方法,必須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立足于教學實際,以學生為主體,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把課堂變成師生共同創建的場所,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參與者,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殿堂。
四、優化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大力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于中職教育同樣適用。
自主,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我決定的自覺能動學習,實現自主性發展的一種學習理論和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中,學生是自主學習的主體,學生有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經歷自己探究的過程,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學習的團隊、足夠復雜的任務、明確的責任分工、積極承擔個人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對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集體反思。探究學習是指教師和學生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