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學結合的高職辦學模式,完美地解決了高職生核心價值觀養成與技能教育相統一的難題。結合高職院校工學結合辦學模式的特點、高職學生價值觀現狀及高職院校的具體情況,筆者提出,對高職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從理論教育、實踐養成、環境熏陶、手段創新等四個方面來進行研究和實施。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 工學結合模式 " "高職生 " "教育對策
黨的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行了新部署,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發展目標上的規定,是立足國家層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價值導向上的規定,是立足社會層面提出的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道德準則上的規定,是立足公民個人層面提出的要求。
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任。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徑。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徑,不僅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帶來新思路,更為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提供了新途徑。如何充分利用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教育教學模式加強高職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并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始終,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更多優秀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值得各高職院校進一步思考。
一、加強高職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高職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任重道遠
高職學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價值觀易受社會、家庭、學校所影響。據筆者所知,某高職院校汽車應用技術專業35人,在參加學校組織的校外實訓基地教學實習中,有2人不愿意去實習,先后有11人被公司辭退。兩人不愿意去實習的原因為“公司地址離學校太遠,車費不報銷,實習還沒有補貼”。經過輔導員教育、勸說后,兩人工作了半天,太累,后來再不肯去。11個被辭退的人中他們分別因上班遲到、在非吸煙點抽煙、在工作期間接打電話、發送短信被先后辭退。實習結束后,企業反饋到學校的信息中提到,個別學生在實習期間對身邊的員工說“這里工作又苦又累,工資還這么低,某某公司比這里好多了”等,導致該公司有兩名員工辭職。該專業學生在去實習實訓前,均由公司提前做過一整天的培訓。這種情況,反映出在高職學生群體中不同程度存在著責任意識模糊不清,推崇享樂主義,價值理想功利化、實用化的傾向。
為更深入了解高職生的價值觀現狀,筆者以某高職院校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86份,回收率97.2%,有效問卷482份,有效率96.4%。結果顯示,他們的價值觀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表現突出的有:一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程度不夠。對“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了解”的調查顯示,選擇非常了解的占7.9%,比較了解60.63%,不了解30.2%,沒聽說過的1.27%。二是學生的誠信意識淡薄。調查顯示,14%的學生有過作業抄襲現象,11.6%的學生承認考試過程中有過作弊行為,26.45%的學生認為誠信是理想,很難真正踐行。三是感恩之心缺失。有43.26%的學生不記得父母的生日,有51%的學生從來沒做過家務。四是人生理想模糊。調查結果顯示,26.76%的學生認為“專業前景充滿光明,很有自信”,47.89%的學生“走一步算一步,沒有考慮”,21.13%的學生認為“前景黯淡,前景堪憂”。這些問題都對高職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利于高職生優秀職業素質的養成
職業素質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其主要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專業素質、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學習和創新方面的素質等。優秀職業素質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通過教育、培訓、實踐、自我修煉而養成。面對部分高職生因“為什么工作、怎么樣工作、怎樣才能在工作中贏得尊重、獲得發展等”導致的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的職業觀扭曲,或心浮氣躁、好高騖遠,或缺乏責任心,或有失誠信,影響了企業與個人的發展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在這些事關學生職業素質的心理或精神層面發揮指引作用。其“三個倡導”中,關于個人層面核心價值觀的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既明確了作為公民的道德責任——“愛國”,又明確了作為職業人的道德責任——“敬業、誠信”,同時還提出了作為個體的社會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責任——“友善”。“敬”是敬重職業,尊重勞動,力求完美地完成工作;“誠”是真實無欺地奉獻勞動、奉獻智慧的心態。這一“敬”一“誠”讓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培育抓住了要領,也是促成高職生優秀職業素質養成的指航明燈。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對策分析
結合高職院校工學結合辦學模式的特點、高職學生價值觀現狀及高職院校的具體情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從理論教育、實踐養成、環境熏陶、手段創新等四個方面來研究和實施。
1.堅守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夯實理論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是國家層面的主導社會思想和行為的價值體系,是引領人們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高校應該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主渠道,系統地向大學生傳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科學的意識形態占領思想陣地,使之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與本科生相比,高職生的綜合能力較弱,對于理論學習興趣不高,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政教師要充分掌握高職生的具體特點,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和學習背景,教學內容要貼近學校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學目標的實際,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工學結合,從職業道德教育和創新思維教育的方向來設計教學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相結合。教學方法和手段要與時俱進。課堂上,教師應多結合中國產業發展引起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看待問題的視野,在多種思潮和價值觀的對比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言傳身教的教學藝術,以生動的教態和豐富的學識吸引學生,增強教學效果。
2.突出實踐性,增強高職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實踐性是工學結合的重要特征,工學結合為高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實踐舞臺。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親身體驗和接觸、了解社會,從感性升華為理性,加深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并轉化為實際行動。在真正參與企業生產實際的工學結合中,學生在生產實踐中提高了專業技能,更能真切感受到企業員工腳踏實地、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的職業精神,無形當中增強了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觀念,克服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想法和愿望,進而樹立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地思考自己的未來,在踐行社會理想中實現自身價值。
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一定要與高職生身邊的實踐活動緊密融合。高校應積極組織學生經常參加課外實踐活動,比如:組織新生軍訓、學生參加志愿者公益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文化科技“三下鄉”、社區文明風尚活動等。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接觸、了解社會,體會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加深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并轉化為實際行動。
3.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一所學校的教育功能從根本上說是借助校園文化的內化作用而完成的。高職校園文化,是在已有的傳統校園文化中融入了更多的企業文化所蘊含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和職業人文素質等形成的校園文化。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要在學校基礎設施的設計和建設中滲透職業內涵、人文性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校園規劃中,突出濃郁的職業特色,在工學結合的實訓場所營造真實的企業化場景,打造校園文化品牌;在學校教學與辦公場所,張貼和懸掛一些突出企業文化與理念的口號,有計劃地開展“企業專家進課堂”“職業素質教育講座”“職業技能大賽”等“校企聯動,文化融通”的系列活動,向學生傳遞企業文化、創業理念、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使企業先進文化成為豐富學校文化內涵的重要內容。通過這些參與式實踐活動,讓高職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接觸,了解職業精神,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并轉化為實際行動。
4.創新教育形式和手段,創造有利于高職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環境
現代社會網絡越來越普及,筆者所在學校關于學風建設的調查中,對“課余時間你都做什么”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0%的同學選擇了“上網”,可見高職生的學習與生活已經同網絡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也為高職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開辟了新媒介。充分利用學校官方微博、微信和手機報等新興傳播媒介,占領學生輿論的主導權,擴大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覆蓋面。其次,在學校易班網上,建立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專題的宣傳教育欄目,提供資源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著作等,用先進文化引導學生的思想行為。三是開通“網絡課堂”,上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專題講座、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教學片和愛國主義題材的影視等,感染和教育學生。四是學校思政工作相關教師實時關注學生的網絡動態,有的放矢地在網上加以引導,以日志、評論、鏈接等生動的形式,對學生的思想言論進行疏導,充分調動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觀能動性。
在當前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在國家大力倡導積極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大力推進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事關全局,意義重大。價值觀教育不同于知識教育,它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讓人知道,而是培養和形成一定的社會理想、人生理想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態度和一整套的規范。在核心價值觀教育中,通過理論學習,理解和掌握哪些價值觀念是正確的、應該堅守的、很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環境“養成”一定的社會理想、人生理想,“養成”一定的生活態度和一定的思維方式。在工學結合的高職辦學模式中,因其突出實踐性、校企文化融合、職業素質的培養,注重“技能立身”和“素質發展”,完美地解決了高職生技能教育與核心價值觀養成的統一,從而使核心價值觀教育在高職院校更接地氣。
【參考文獻】
[1]舒本平.高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機制的實踐研究[J].技術與教育,2011(2).
[2]孫曉玲.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高職職業素質教育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1).
[3]顏小燕,康樹元.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