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學生社團在提升大學生素質能力與構建和諧校園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目前高校學生社團在其自身的建設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制約因素,阻礙著其發展,使其難以發揮應有作用。文章針對目前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探索出高校學生社團健康成長的可行路徑,旨在促進高校學生社團更積極、健康地發展,使其成為推進高校素質教育與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陣地。
【關鍵詞】高校學生社團 " "發展制約因素 " " 成長路徑
高校學生社團是由高校學生依據興趣愛好自愿組成、按照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學生社團是高校學生“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重要平臺。學生社團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成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正逐漸成為新形勢下有效凝聚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動員方式。
學生社團不定期地開展各種活動,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校園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科技提升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這使得高校學生社團日益成為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陣地。然而,當前高校學生社團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制約因素,阻礙著其發展,使其難以發揮應有作用。有鑒于此,文章以高校學生社團現狀為出發點,針對學生社團成長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工作情況,提出高校學生社團成長的可行路徑。
1 高校學生社團的現狀分析
1.1高校學生社團的類型多樣
通過查閱相關研究文獻并進行實地調查發現,我國高校學生社團大致可劃分為七大類型:志愿服務型、體育健康型、文化藝術型、學術研究型、科技創新型、理論學習型、興趣愛好型。由此可見,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的類型是多樣的,功能是多維的,在高校學生的校園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2高校學生社團活動精彩紛呈
伴隨著我國高校學分制的普遍實施,傳統意義上高校最基本的教學單位——班級,除了學生專業相同外,在興趣愛好方面并沒有必然的聯系。而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學生社團,在課余活動的開展方面具備天然優勢。這些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特長、理想、志向組建的社團在課余活動的開展中總是人頭攢動、身影活躍。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全校共有38個社團,平均每周都有一個社團開展相應的社團活動,一個個精彩的社團活動構成了校園里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在豐富了大學生的課外生活的同時,也構筑了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
1.3高校學生社團發展參差不齊
從實際調查結果發現,全國的高校學生社團發展水平差異顯著。有些學生社團經過發展壯大,已經成為全國或者區域內知名的社團,影響范圍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校內。這些社團對弘揚社團文化、提升社團影響、提高校園的知名度與美譽度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但絕大多數社團的活動范圍局限于校園內部,缺乏與校園外部的有效溝通,沒有真正發揮其育人功能。
2 制約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的因素分析
2.1高校學生社團的組織管理體制不順
當前高校學生社團的組織、管理工作一般是由各高校團委下屬的社團部或社團聯合會進行。由于高校團委的職能定位,其本身就承擔著大量學生活動的組織、管理工作,可以投入到學生社團中的人員及經費十分有限,無論是社團成立、活動開展、運行管理、后勤保障等各方面,都不能給予學生社團足夠的支持,因此這種組織管理體制不能完全適應當前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的需求。
2.2高校對于學生社團的政策供給不足
高校學生社團是高校學生自發組織的團體,而學生在高校中所擁有的話語權較少,造成高校對于學生社團的政策供給相對于學生社團對政策的需求而言缺口較大。這也是我國高校學生社團中經常出現的高校學生社團所能獲取與支配的資源相對有限、開展社團活動約束較多的原因。
2.3高校學生社團的內部運作機制不暢
高校學生社團其自身屬性介于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之間。就其非正式組織的屬性而言,在學生社團內部的管理上很容易導致以下問題的出現:其一是某些社團根本沒有內部管理制度,或者雖然制定了規章制度,但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力度不足或者根本沒有落實的情況;其二是某些社團缺乏長遠規劃,在社團的傳承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斷裂的情況;其三是社團成員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流失。
2.4學生社團對于成員的需求把握不準
高校學生社團活動本應是在充分把握成員的需求基礎上開展的,本應是最契合其成員需求的。但是,筆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某些高校學生社團活動存在形式單一、內容重復、創新較少、層次不高等問題。社團活動無法準確把握社團成員需求的最直接結果就是造成社團成員的流失。
3 高校學生社團成長的可行路徑探析
3.1理順外部管理體制
明確的管理體制可以有效地避免社團活動的盲目性和無序性,應盡量減少外部環境在體制與機制上對學生社團的影響。因此,對于有條件的高校,可以把學生社團的組織、管理工作從團委工作中剝離出來,并入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將社團活動納入教學計劃,實行學分制管理,增強學生參加社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為社團的發展壯大提供充足的人員保障。
3.2加強政策供給力度
各高校要從頂層制度設計上確保學生社團開展活動的資金、場地及指導教師的配置。除此以外,還可以依照社團的類型讓高校各職能部門與相關系部對其進行歸口管理。例如對于理論學習型社團,可以實現其與黨委組織部、宣傳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的對接,既解決了高校學生社團對理論的探索,又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對于學術科技類的學生社團,可以依托高校的相關系部的優勢學科、特色專業、課程體系來增強社團活力;對于社會實踐類社團,可以安排其積極承辦校內外的社會實踐、文化藝術等活動;對于志愿服務類社團,可以積極承擔校內外的志愿服務活動,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
3.3強化內部運行機制
學生社團的主要負責人是學生社團的靈魂,所以學生社團的主要負責人的選拔培養是促進社團發展、傳承、創新的關鍵。管理部門有責任與義務使那些思想過硬、作風正派、素質全面、有社會工作能力的學生骨干擔任社團負責人。同時,管理部門要有計劃地對學生社團負責人進行培訓,通過管理活動弱化社團的非正式組織的功能,強化其正式組織的功能。還要求把學生社團負責人和骨干人員的管理、考核納入到團學干部管理、考核的體系中,在評獎評優等方面充分考慮他們從事社團工作的業績,通過他們凝聚更多的學生,使社團聚集在黨團組織周圍。
3.4建立社團共同愿景
針對學生社團發展過程中的成員流失問題,可以運用管理學的戰略理念來加以解決,即在組織內部建立共同愿景,培育社團成員的情感歸屬和社團意識。情感歸屬要以高質量的社團活動來凝聚力量,以成員之間的情感溝通留住人心。通過高質量社團活動的開展,在校園內外形成本社團獨特的社團文化,通過社團文化的傳承,來強化社團成員的社團意識,進而使社團意識成為校園生活中展現個性的標簽,并形成一種榮譽感。
3.5充分發揮社團聯合會的職能
當前為了方便管理,許多高校都成立了社團聯合會,但社團聯合會在職能發揮上還不夠充分。許多高校的社團聯合會只是作為團委的一個管理部門而存在,高校應該賦予社團聯合會更多的職能。社團聯合會在向全校社團傳達各級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的同時,要及時收集各社團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并及時反饋給校方,尋求校方的幫助。高校應努力把社團聯合會打造成為溝通聯絡高校與學生社團之間的平臺,制定學生社團工作整體規劃的智庫,均衡配置、協調校內資源的管家。
4 結語
高校應充分認識到學生社團在當前多元文化并存的形勢下所發揮的作用,并將其作為校園文化創新建設的載體,認真分析總結高校學生社團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從外部體制與內部機制相結合、從政策供給與社團需求相契合的視角出發,探索出促進學生社團功能充分發揮的可行路徑。
【參考文獻】
[1]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中青聯[2005]5號,2005-01-13.
[2]秦臻.攀枝花學院學生社團的現狀分析與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9(12):124-128.
[3]張勇.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高校社團文化建設[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18-19.
[4]王運東.開發高校學生社團育人功能的探索[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 (2):129-132.
[5]趙鑄.新時期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