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驗光技術》是一門需要掌握驗光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具體操作的學科,需要做到教、學、做一體化,適合運用對比教學法。對比就是確定事物同異關系的思維過程和方法,能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該知識的特征,從而很好地把握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尋找最佳的學習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增強思維的敏銳性;開發學生的智力,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知識去思考、分析問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興趣,縮小和老師之間的距離,產生互動學習的良性循環,使學生更愿意聽老師講授。
【關鍵詞】對比法 " " 《驗光技術》 " "運用
《驗光技術》是一科需要掌握驗光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具體操作的學科,是眼視光學核心課程之一,其內容包括:信息采集、初始檢查、客觀驗光、主觀驗光、開具處方及矯正方式。要做到教、學、做一體化,在強調理論的基礎上,重點強化技能的培養,適合運用對比法教學。
要想使學生掌握這門內容繁多的學科,必須改變以往枯燥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心理學研究證明,聯系是記憶的基礎,盡量多地利用聯系形成聯想,可以有效地提高記憶效果。對比法是常用的聯系方法,通過事物間相同特征或相異特性的比較,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區別。《驗光技術》中各章節的屈光不正的特點、驗光方式,以及處方確定有著許多相同、相似或相反之處,這種知識結構適合運用對比法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在所教的學科領域有比較系統、專業的知識,而且在教學方法上也應有一定的研究,要根據高職學生的特殊情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盡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學會怎樣學習,怎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才是教育的目的和教學的本質。
對比教學法是我在驗光技術教學法中常用到的教學方法。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順應師生關系的轉變,并逐步從知識傳授者、知識權威者、課堂教學領導者轉變為學生知識構建的促進者、創新思維的啟迪者、課堂教學的平等者,從而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構建知識的場所以及學生成才的主陣地。創新精神的樹立、創新意識的形成,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必須緊密與實踐結合起來,采用典型的例子進行對比法教學。實踐證明,對比教學法對提高廣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有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對比法較直觀.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對比法的特點是能把有共通性特點的知識用對比的方法表現出來。例如,在講解用點狀檢影鏡和帶狀檢影鏡對單純遠視進行檢影時,可以對比之前講述的用點狀檢影鏡和帶狀檢影鏡對單純近視進行檢影,在不同屈光狀態下用點狀檢影鏡檢影,讓學生知道屈光狀態的變化導致影動發生的變化,檢影要觀察角膜映光的亮度、速率、動向、形狀四個要素,即映光四要素,針對不同屈光狀態體現出不一樣的狀態,先讓學生觀察,具體操作,討論區別,最后老師總結性地把結果說出來,學生更加容易直觀、深刻認識到本質的問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增強思維的敏銳性。
2 對比法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知識去思考、分析問題
2.1 對比法符合大學生的認知心理,符合大學生身心發育的規律
高校師生工作關系,雖然本質上也屬于一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了明顯提高。大學生們因其生理和心理已基本成熟,能夠把社會或學校的任務,轉化為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因而,大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會大大降低。在教學中采用對比法正好滿足了學生克服依賴性的需要。在近視與遠視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前一節課對近視的詳細講述,讓學生可以通過對比近視來學習遠視。例如,近視是指在無調節時,遠處的平行光線經過眼的屈光系統聚焦成像在視網膜前,遠視則是指在無調節時,遠處的平行光線經過眼的屈光系統聚焦成像在視網膜后。這樣通過對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讓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教育活動。對比法可以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知識去思考、分析問題。
2.2 符合大學生認知活動的發展特征
大學生自身觀察力的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隨著邏輯思維的發展已達到了相當水平,觀察范圍比以前也有擴大。大學生觀察力的增強與大學生知識的增長、興趣的擴展有關。但由于大學生在這一時期尚不完全具備其他的一些高級心理品質,且缺乏一定的知識經驗,因此還不能很好地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觀察時,容易出現只重細節、忽略整體或只重整體、忽略細節的傾向。教學過程中實驗對比法的運用,能培養大學生分析觀察和綜合觀察的能力,使大學生能全面、深入地觀察事物。
3 對比法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采用對比法可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樂趣,調節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覺驗光技術的學習內容不枯燥、很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增長知識,掌握提高驗光技術技能的理論知識,以便在今后的驗光操作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例如點狀檢影鏡驗光時,所形成的光斑的區別,對于點狀檢影鏡而言,若角膜映光是圓形斑,可初步判斷被檢眼是球面屈光不正,即單純近視或遠視。若為橢圓形映光,可判斷被檢驗所含較小的散光成分,若映光成帶狀則可判斷被檢眼所含散光較大。因此,我們通過對比檢影鏡的光斑不同來判斷屈光不正的類型,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互動性學習的良性循環。
總之,在《驗光技術》教學中采用對比法是較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的,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自覺地把所學的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真正做到融會貫通,體驗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李遠志.對比法教學的概述[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3(15).
[2]張金金,常國偉.淺談高校教改的若干建議[J].企業導報,2015(2).
[3]徐軍.淺談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與教學組織方式的改革與創新[J].民族論壇, 2009(4).
[4]徐云媛,宋建,盧文若,等.眼鏡驗光員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初中級)(第4版)[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103-104.
[5]李冠鋒.平面反光點狀檢影與帶狀檢影的特點及應用比較[J].社區醫學雜志 , 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