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幼兒教師,因此,對幼兒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教育活動中的提問是教學中的關鍵部分,也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就探討了培養幼兒教師如何在集體教育活動中有效地提問,僅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師 " 集體教育活動 " " 有效提問 " " " " 策略
目前幼兒教育是我國十分重視的一種教育,對培訓和學歷教育方面給予了相當的重視,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理論上的有些內容難以在實踐上得到應用。很多教師的理論知識十分牢固,但很難恰當地應用到實踐當中,或者是在實踐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面臨著新課改也是無計可施。本文著重研究了幼兒教師在集體教育活動中的問題,分析了如何進行幼兒教育和改革幼兒教育的發展模式,從而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一、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中教師提問的現狀反思
教師提問是一種集體組織活動,是依據幼兒的提問而提出來的,在提問的過程中要設計一定的情景教學問答。在一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提出一些問題來引發幼兒的想象和思考,所以對問題的設計影響到幼兒對活動內容的理解和活動的有效開展,這樣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對幼兒參與活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幼兒教師在集體教育活動中提問的策略
1.師幼之間應形成民主的應答關系
師生關系是教育行為的重要內容,民主的師生關系能夠使課堂氛圍處于一個良好的狀態,這也是進行一切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民主的應答就是意味著教師改變了原有的教育觀念,改變了原有的角色意識,提升了自己的教育行為。民主應答包含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平等相處。教師應該對每個幼兒都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給他們創造同等的學習機會,使每位幼兒都有同樣的機會來應答。
欣賞。教師應該對幼兒的觀點表示贊同和肯定,鼓勵幼兒發表不同的看法和意見,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幼兒的行為,認真對待幼兒所有的觀點與問題,教師收集整理再刪選,應答有效提問。
有所期望。給幼兒一定的希望,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2.對提問進行預設
教師應該設想一定的提問目的。教師要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教育活動的內容及年齡特點來進行有目的地提問,問題的數量可以不多但是要精益求精。同時,在提問的時候注重問題的連續性和問題之間的間隔時間,注意問題的節奏,還要使問題能夠與其他教學內容相互配合,和教學的重點及難點相互吻合,體現出幼兒的實際水平。
除此之外,還要重點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現有實際水平設計問題,這些問題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使幼兒在經過努力的情況下,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也就是說,問題的難易程度要在幼兒能承受的范圍之內。
教師在設想問題時要多采用開放性提問,少用封閉式提問。應多思考問題的開放性。開放性問題就是沒有固定的答案,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給幼兒留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討論和交流,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這樣可以促進幼兒將已掌握的知識進行重組和加工,得出自己的答案,這個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3.選擇合適的提問時機
在整個活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的時間沒有固定,隨時都能夠提問,但也不意味著只要提問就能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幼兒并不是對每個問題都感興趣。如果提出的問題過多,那么會使幼兒對集體活動產生厭煩的情緒,最終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提問要選擇最佳時機,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熱情,還會提高學習效率。其實,提問的最佳時機就是幼兒對某個事充滿疑惑的時候,這樣他們會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深入地研究和思考。如果問題解決了,他們就會表現出興奮的狀態,從而更加熱情地去參與下一個相關的活動。所以,選擇最佳的時機來提問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靈活地提問
教師應該充分思考提問的方式方法,將平時的語言積累應用其中,采用多種提問的方式,例如反問、設問、追問等方式。可以采取逐漸導入的方式進行循序漸進地提問,也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穿插提問,也可以集中一段時間來單獨提問,還可以根據幼兒的表現情況來進行誘導追問,這樣才能夠使幼兒擁有更多探索和學習的機會。
教師應該適當地提問,在問題的設置上要生動有趣,可以進行實踐。問題的設置可以體現出教師的職業水平、專業素養、教育經驗和道德情感等。提問本身沒有一定的理論和公式,也沒有固定的答案可以參考,但是不能夠模仿和雷同,這就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提問的研究是一項嶄新的研究課題,它能夠體現出幼兒教學的藝術水平,為教師專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方向。隨著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對教師提問的研究也在不斷發展和創新,需要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學者一起努力,使幼兒教育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未來。
【參考文獻】
[1](巴西)保羅·弗萊雷,顧建新等譯.被壓迫者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4]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