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校新生入校時,容易出現各種心理上的障礙。為幫助學生順利渡過心理障礙期,教育工作者應從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等方面加強教育引導,為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技校新生 " " 心理障礙 " " "教育引導
技校新生入學時年齡一般在15—18周歲,他們的心理尚未成熟,面對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經歷著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職業與興趣的矛盾、自尊而又自卑交織等各種心理上的矛盾,容易出現各種心理上的障礙。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注意掌握新生一些常見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以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的生活,樹立自信、自立、樂觀向上的健康心理,順利完成由中學生到技校生的轉變。
一、新生依賴心理與“自立”教育
技校一般要求學生住校就讀,這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理能力,但剛入學的新生還很難做到這一點,比如,學習不會計劃、生活不會安排等,各方面都表現出一定的依賴性。這是因為,從主觀上看,中小學時代他們習慣于家長的庇護和老師一貫的手把手教育而形成的依賴心理,他們的心理發展從依賴型向自立型轉化有一個過程。從客觀上看,他們大多是第一次遠離父母親人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這突如其來的環境變化給他們帶來不少困難,如氣候不適應、伙食不習慣、過不慣集體宿舍生活等。不少新生在諸多困難面前茫然不知所措,不安、苦悶、想家,甚至哭鼻子。處于心理“斷乳期”的新生,特別希望得到學校的關心和幫助。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務是:一方面,對新生要進行生活指導,要像父母兄長一樣去關心、愛護和幫助學生樹立起對技校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另一方面,要注意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讓他們經受鍛煉、適應環境,從而使學生逐步實現生活上、學習上、自我管理上的自理。
二、新生的自卑心理與“自信”教育
技校學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一是學業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他們入學時入學成績一般只及普通中專或重點高中的一半,由于基礎太差,對學習失去自信而自暴自棄。二是過分強調自己的不足或短處而自怨自艾。持這種思想的同學認為,自己周圍強手如林,當發現與他們存在某些差距如家境貧寒、身患疾病、儀表不佳、成績不理想、不善言語、沒有特長等時,便感到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這些片面極端的自我意識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其健康成長的嚴重心理障礙,他們在理想與創業的征途中也因此失去了應有的內在動力。
自卑心理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大障礙,教育者要隨時關注這種思想苗頭,及時給予幫助和引導。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止步不前,或在社會活動中只愿當觀眾不愿當演員,以及其他方面畏首畏尾、態度消極時,就要想到可能是自卑心理所致。這時可引導學生客觀地面對現實,進行全面的自我剖析。自我剖析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也包括潛在的素養,并將它與理想目標結合起來;二是勇敢地承認自己的不足和短處,并想法去克服它。
三、新生的“厭學”心理與學風教育
新生入學后,不少學生有著強烈的成才意識,珍惜學習機會,決心在新的競爭中大顯身手,為將來成就事業打下基礎。他們目標明確,學習努力,生活緊張充實而有節奏,但也存在一種較為普遍的厭學現象。部分學生認為讀書無用,或對自己就業、前途抱悲觀失望態度;還有部分學生由于學習基礎差,對所學專業缺乏信心等,他們普遍處于渴望上進卻厭惡讀書的矛盾狀態,于是出現開學不久就曠課、上課不專心、作業馬虎、自習不認真、復習睡大覺、考試作弊等不良現象。這種厭學情緒的滋長蔓延,已經成為學生成長、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攔路虎”。
為幫助學生克服厭學心理,培養良好的學風,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的學習目的。教師有責任讓學生認清形勢,了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與職工的雙向選擇是大勢所趨,社會的進步與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勞動者自身綜合素質,激勵學生掌握過硬的技術本領,不斷進取,以爭取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為社會做出貢獻。
(二)加強專業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針對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缺乏認識的現象,學校可通過專業介紹、企業參觀、請優秀畢業生回校做報告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專業,激發新生的學習激情和興趣,達到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消極學習為積極學習的目的。
(三)加強日常管理,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形成良好學風。學校可通過嚴格的學生管理制度,規范學生日常行為,獎優懲劣,樹立典型,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及技能競賽活動,促進并鞏固良好學風的形成,同時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真正使學生克服厭學心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總之,新生處于中學到技校的轉變階段,面臨著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學習上的自律、思想上的自教,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隨著學校生活的開展,許多新的困難和矛盾接踵而來,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個從盲目到自覺、從被動到主動、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我們應根據新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盡快完成從中學生到技校生的轉變,從而為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湖南省職業技術培訓學會優秀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