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增長和社會公正是辯證統一的,經濟越發達,社會公正涵蓋面與訴求就愈加廣泛,同時社會公正也愈能顯示其最大限度地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帶動社會和諧、促進經濟增長的巨大作用。我國改革開放日益深化,遭遇到了經濟增長與社會公正存在的凸顯問題。我們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人為本,完善有序的市場經濟,兼顧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對社會公正的需求。
【關鍵詞】經濟增長 " "社會公正 " " 辯證統一 " " " 問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市場經濟逐步得到發展與完善。我國的改革開放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歷史期。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飛速增長的同時,面對急劇的社會變革,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正凸顯出來,社會公正問題便是其中之一。良好公平的社會環境能促使人們積極奮進,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使人們致力于社會經濟建設,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與和諧。反之,社會不公正普遍存在,利益沖突,矛盾的尖銳化,勢必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提出了 “穩定壓倒一切”的正確方針,只有在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中,經濟才能獲得持久的增長與發展。我國現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我們建設的小康社會是和諧的、全面的、全民共享的,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合理構架。社會公正無疑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備基礎要件,提升社會公正的程度對于保障社會經濟增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經濟增長與社會公正的辯證統一
社會公正從概念上來說是指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規則體系,不僅是經濟含義,還包含倫理、社會以及法律的內涵。在歷史上,自從私有制的產生開始,對于如何分配剩余物品,就衍生了社會公正的歷史問題。社會公正對于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都是不可避談的社會現實問題。維護社會公正,既是政府的職能,也是提高政府本身公信力的有力工具。提升一個國家的社會公正程度,對社會穩定與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作用。
1.經濟增長與社會公正是相互制約的。經濟增長與社會公正是相互聯系的,又是相互制約的。社會公正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文明的進步而逐步發展的。社會公正是人類社會中一種基本的價值取向,非常廣泛地影響著人力資源的才能發揮與合理配置,其在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帶動社會和諧、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
2.經濟增長與社會公正是相互聯系的。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增長,離不開為之奮進的社會人力資源,社會人力資源的工作狀態與效率,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公正因素的影響。社會公正是一個具有歷史時代特征的概念,隨著人類物質文明與精沖文明的逐步發展,社會公正的涵蓋面與訴求越來越得到彰顯。從人類的歷史進程來看,從私有制和國家產生,從奴隸主階級、封建地主階級、資本家到社會主義國家每一個勞動者,社會公正正由滿足統治階級調和內部矛盾的要求,發展成為現代國家、社會必須重視的普遍性問題。可見社會公正隨著經濟的增長、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擴大其涵蓋面,其所訴求的問題越來越廣泛。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奠定了基礎,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為社會公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見,經濟增長與社會公正是相互聯系的。可以說經濟越發達,社會公正涵蓋面與訴求就愈加廣泛,同時社會公正也越能顯示其最大限度地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帶動社會和諧、促進經濟增長的巨大作用。
二、 我國當前經濟增長與社會公正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確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相應的分配制度則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人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現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雖然我國取得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豐收,但我們也應看到在經濟飛速增長的過程中,急劇的社會變革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社會公正問題便是其中之一。但由于發展階段問題,市場經濟本身及其相關的法律法規還待完善,在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同樣遇到了一定程度的貧富差距擴大問題、城鄉收入差距拉大問題、地區收入差距在擴大、行業收入差距呈擴大化等趨勢。黨的十七大充分重視工業與農業的反哺關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等問題。我國現階段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我們建設的小康社會是和諧的、全面的、全民共享的,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合理構架,需要正確處理好國家發展的戰略問題與社會公正的全面關系。社會公正無疑是當代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小康社會的必備基礎要件。如何處理好我國當前經濟增長與社會公正存在的問題,關系到人民的生活質量、生存權利,也關系到社會穩定。我們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人為本,完善有序的市場經濟,兼顧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對社會公正的需求。
綜上所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更加合理公平的社會環境。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要逐步實現社會正義,不斷消除社會不和諧的因素,從而向和諧的、全面的、全民共享的小康社會奮進。
【參考文獻】
[1]吳忠民.社會公正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
[2]肖蘭蘭.社會公正: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