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變聲期是人成長歷程中的必經之路,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男孩女孩均會發生。如何對處在這一時期的孩子進行聲樂訓練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將結合嗓音學、生理學等自然科學對這一課題進行一些探討,希望能獲得同仁們的認可。
關鍵詞:變聲期;喉器;聲樂訓練;生理;聲帶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Z(2015)02-0133-02
變聲期是指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嗓音發育變化的特定時期,男孩變聲期通常在13-17歲,到18歲可完成;女孩通常在12-15歲,最遲可到17歲左右。 處于這一時期的孩子,會因喉器的發育而引起音域狹窄、嗓音嘶啞、易疲勞、分泌物較多、聲帶充血、喉部粘膜水腫等不適狀況,發聲時的音色和感覺明顯與童聲時代不同,一般會持續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因個體差異,有的孩子會更長。 接下來,我就變聲期的判定、變聲期保養、變聲期嗓音訓練注意事項等三方面問題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變聲期的判定
變聲期的判定有以下途徑:
(一)第二性特征。
第二性特征又稱副性征,是指人和動物性成熟后所表現出與性別有關的外表特征。人在進入青春期時,性激素分泌逐漸旺盛,身體上會出現一系列變化。男性會出現長出胡須、陰毛,喉器發育導致喉結突出、骨骼漸漸變粗大等現象。女性表現為乳房發育、骨盆變寬、陰毛長出、月經來潮、嗓音變尖細等身體變化。當孩子出現了這些身體上的變化時,說明青春期已來臨,變聲期已經悄然開始了。因此,針對這一時期的孩子,在判定前詢問孩子或家長這些情況是很有必要的。
(二)醫學檢查。
根據內窺鏡所見,人在童聲時期的聲帶很薄,寬度明顯比成人小很多,因此童聲普遍聽起來是很脆亮的。變聲期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喉器會發生變化。進入青春期,女孩的喉部變得狹小,聲帶的長短厚薄也發生改變,嗓音逐漸尖細;男孩子的喉腔逐漸增大,聲帶變寬增厚,嗓音逐漸低沉。做喉鏡檢查是一個可靠而便捷的常規醫學手段,要想準確的判定,不妨采用這種直接的方式。
(三)喉部觸摸。
用手觸摸孩子的喉部外部感知內部細微的變化也是一種較好的判定手段,但這一方法針對男孩的變聲期判定更準確。變聲期喉部甲狀骨會逐漸發育生長,這一時期,男孩的喉結甲狀骨變化較明顯,未生長好的喉器在吞咽的時候,還未完全吻合的軟骨會相互摩擦,觸摸時能感覺到這一觸感。
(四)嗓子的內感覺和發聲的外感覺。
嗓子的內感覺是指變聲期孩子喉部一些特殊的感受,比如喉部不適,有壓迫感,這種感覺在躺下的時候更加明顯。在這一時期,孩子的嗓音也明顯不同,男孩多見“公鴨嗓”,找不準音高,男孩在童聲階段的聲音同女高音比較接近,音區比成年男高音高一個八度,習慣了在童聲階段自身的音高感,隨著喉器逐漸發生改變,他們所發出的聲音慢慢變低,變聲完成后,會比童聲和女高音低一個八度左右,沒能適應過來的男孩還會用童聲階段的音高意識來發聲,通常會感到音域變窄了,聲帶失去控制,找不到屬于自己的音區及音高,變得“五音不全”。眾所周知男高音的記譜法用的是高八度記譜,比如很多男高音的高音“嗨C”,記譜法中用的是c3,但實際上男高音嗨C的真實音高應該在c2上,變聲期后的男高音之所以感到自己音域變窄、“五音不全”,就是因為他們往往用高八度在演唱!進入變聲期,女孩的嗓音相對男孩變化不是那么明顯,情況要好得多,這一時期的女孩嗓音往往變得尖細,真假聲明顯“打架”,可用成人方式進行糾正,但要降低強度和音域的寬度,針對這一問題,我將單獨撰文論述。
二、變聲期的保養
(一)健康用嗓。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愛表現自己,喜歡加大嗓門說話、唱歌,容易出現喉部充血、水腫、聲帶小結、息肉等聲帶疾病。這一時期的孩子必須重視用嗓衛生,要學會健康用嗓,不過度用嗓,否則可能導致病變。
(二)預防疾病。
變聲期要避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在冷天要注意喉頸部的保暖,避免口腔、喉部著涼導致感冒,引起聲帶炎癥。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自身免疫力。
(三)保證睡眠。
保證睡眠也是必要的保養條件,很多專家都說過:“好嗓子是睡出來的……”
(四)健康飲食。
刺激性食物,如蔥姜蒜、辣椒、韭菜、洋蔥、太燙或太涼食品等食物會刺激呼吸道,容易影響喉頭與聲帶。吸煙喝酒對嗓音的影響更加巨大,同時,硬且干燥的食物易對聲道產生機械性損傷,要謹慎食用。發音器官由膠原蛋白、彈性蛋白質等組成,應多補充膠原蛋白及彈性蛋白,比如蹄筋、魚類、雞蛋、豆類。同時, B族維生素和鈣質的補充也很重要,這類食物主要有番茄、魚蝦、牛奶、豆制品等。
三、變聲期嗓音訓練
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家長咨詢關于變聲期是否停止學習的問題,在此我要說明我的觀點:變聲期停止訓練就如成長期停止走路一樣,是沒有必要的。舉例說,如果一個人在成長期走路老是用腳背著地,他的腳會很快受不了,會受傷,這時讓他康復的快捷辦法就是停止走路,但康復過后又如何呢?用腳背走路仍然會導致再次受傷甚至引起腿腳畸形,改變這一狀況的根源就在于糾正患者走路的姿勢,讓其恢復用腳掌走路的正確姿態!人的發聲器官構成、形態及工作原理都是相似的,發聲必須符合發生器官的構造特點,遵循科學原理才能保證嗓音的健康。科學的嗓音訓練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變聲期,但變聲期孩子的聲樂訓練一定要謹慎,較之成人的聲樂訓練,變聲期的訓練強度、訓練時間都要有節制,音域不要太寬,有經驗的老師往往多用無聲練習等有效方式幫助孩子構建正確的發聲姿態,通過有效訓練養成正確的發音習慣,讓發聲器官得到良好的發育。
以上是我對變聲期的判定、喉部保養、嗓音訓練等問題的一些看法和經驗,希望能為同行及孩子們的教與學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韓德明、徐文《嗓音醫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2]赫伯特-凱薩利《The Voice of the Mind》,李維渤譯,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選編;
[3]【美】理查德.奧爾德森《嗓音訓練手冊》,李維渤譯,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4]林俊卿《歌唱發音的機能狀態》,人民音樂出版社;
[5]黃永旺《實用臨床嗓音醫學》,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
作者簡介:向松,男,1981年7月出生,籍貫四川,聲樂碩士,四川音樂學院青年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結合嗓音學的聲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