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學生作為國家的技能儲備人才,是國家的棟梁。高職新生能否順利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關系到其自身的成長成才。作為校方、教育工作者,為了幫助大學新生,我們首先要了解的就是高職新生的思想及心理狀況,根據數據分析,做出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領以及日常管理服務工作。筆者對北京某高職學院2014級五年制高職新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以及分析。
關鍵詞:大學新生;思想;心理狀況
中圖分類號:G711;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2-0064-02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2014級五年制的高職新生,調查采取組織學生網上答卷的形式完成,參加調查的樣本275人,采納有效樣本275人,有效率100%。
一、當前五年制高職新生思想政治狀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生主體政治素養較高,具有較強的政治理論學習意識。調查數據顯示68%的學生對政治理論課學習表示非常感興趣,表明大多數新生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熱情,作為新時代的五年制高職生,他們能夠理性的看待、分析和處理問題。他們關心國家大事,對不清楚的時事政治和國家政策,他們有主動學習的興趣。五年制高職新生正處在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政治素養的關鍵時期,所以此階段的新生急需正確的思政教育引導。
(二)道德素質呈良好,有待提高。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大學新生的道德素質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在誠信調查的環節中,數據令人堪憂。如對考試作弊的看法,66.91%的人表示理解但自己不會作弊,18.55%表示反感,14.55%表示有時也會作弊;對超市購物收銀員多找錢給你的做法,近73.82%的學生表示還回去。一個學生的道德品質在養成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自身素質、社會因素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高職新生的道德素質應該得到學校的高度重視。
二、新生心理狀況調查結果及分析
此次調查了解到五年制新生的個人基本信息和家庭基本狀況。學生大部分來自城鎮,占到65.09%,34.91%的學生來自農村;男女生比例失衡,新生中男生比例占到81.45%,女生比例占18.55%;有16名學生為單親家庭,占到學生總數的5.82%,離異家庭的學生20人,占學生人數的7.27%。根據以上數據顯示,五年制新生的心理狀況主要呈兩種狀態。
(一)新生的情緒受多種因素影響,人際交往成為最大問題。由于社會的進步,現今的孩子多數為獨生子女,個性較強,做人、做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別人的態度和感受。高職新生步入新的環境后,一切都顯得陌生和新鮮,但由于個性都較強,同學之間很難相處,數據顯示47.64%的同學認為人際關系是影響他們情緒的最大因素。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還有幾種因素影響了學生的情緒:學業成績29.09%,學校管理制度14.55%,家庭困擾8.73%。
(二)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不同困惑,學業成績占重要份額。學生在自己人生的成長歷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困惑,由于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不同,每個人遇到的困惑也不盡相同。作為高職新生,40.36%的學生認為自己最大的困惑是學習成績不理想,25.82%的同學認為同學間人際關系不融洽一直困擾著自己,32%的人認為與長輩間難以溝通使自己困惑。
三、啟示和建議
(一)加強思想政治引領,重視德育工作,增加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與服務。
1.增加新生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重要理論學習的針對性。
改進思政教育理論教育的授課方式,與時事政治相結合。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開設班會研討,辯論賽,時事熱點分析沙龍,網絡互動平臺等多種形式的思政教育,從形式上,內容上展開針對性的教育。
2.秉承“科學思維,德育先行”的原則,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做事先做人,學生來學校不僅要學習專業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學習怎樣做人。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學校可以開展德育方面的名家講座,從思想上引領新生。班級可以開展不同主題的德育主題班會,在相互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德育觀。
3.開展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增加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與服務工作。教師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除了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引領,思政教育,還要強化服務意識。在學習上幫助學生,在生活上關愛學生,讓新生在學校感受到家的溫馨,親人的溫暖,讓高職新生從內心接受學校的教育,思想的引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自己優秀的政治素養。
(二)家校密切合作,共同關注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學生渡過心理危機。
1.要特別關愛和教育“問題學生”。成功的教育應該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一切潛能,使其全面發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基本需求和實際困難, 針對新生中的“問題學生”應該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學校教育中對于少數的單親家庭、離異家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問題和學業問題的學生,要給予特別地關愛和教育。這些學生中有的性格孤癖,有的傲慢無禮,有的膽怯自卑,心理比較脆弱,他們往往容易走上極端。對于這一特殊群體要給予更多關注,關心學生,這是做好各項思想教育工作的關鍵。
2.家庭狀況與學生的身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除學業成績不理想外,人際關系的困擾是造成學生心理危機的另一重要因素,有近32%的學生感到與家庭中長輩難以溝通。因此家校需要緊密配合,加強溝通,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建立家長委員會、家訪、建立家長QQ群、飛信等聯絡方式等多種渠道與家長取得教育共識,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和引導。
3.發揮全員育人、全方位的育人環境。通過學校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分析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并通過心理健康課程、日常的心理健康咨詢、各班增設心理委員、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多方干預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健康心理。因此更要加強學習和培訓,增強他們對青春期學生心理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以科學的方式、方法解決在日常教學及學生管理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能夠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必要的時候予以教育和疏導。只有形成全員育人,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