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院校學生由于學習基礎不好,厭學現象比較普遍,大部分學生學習上缺少主動性,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就要在教學方法上深入研究,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職業教育;差異教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2-0099-02
職業院校學生由于學習基礎不好,厭學現象比較普遍,造成一種老師熱情高漲的教,學生情緒低落的學。教學是師生雙方的活動,由于大部分學生學習上缺少主動性,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目前職業教育對于教學的研究與改革一直在進行中,教師嘗試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以期達到好的教學效果,項目教學、互動教學等層出不窮,教師教學方法的研究很多,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在學生學習上缺乏對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的策略性指導。
俗話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沒有完全相同有學生,因此最高效的學習就是符合學生個性的學習。每個人都有弱點,但每個人也都有相應的才能和天分,愛因斯坦、愛迪生等之所以能成為名人,并不是他們智商有多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發現了適合自己的學習類型,并找到有利于自己發展的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沒有發揮學生的個性優勢,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也有一些學生不了解自己的學習特點,采用與自身特點不符的學習方法造成了學習低效。所以不僅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而且學生自己更需要了解自身的特點。學生個體差異本身并無好壞之分,每一種學習類型,既有其長處,也有短處,既有有利于學習的一面,又有妨礙學習的一面,讓學生了解自身的特點,認識到自己在某方面還有尚未挖掘的潛力,并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學會審視自己的學習,認識自己最有希望、最有潛力的發展領域,學會揚長避短或揚長“補”短,才能使自己在生存與發展空間上掌握主動權,最終獲得自己的東西,提高學習的效果以及工作、生活質量,學會學習,才是終生受益的。
傳統教學按部就班的進行,有嚴格的教學計劃,要嚴格的遵守,固然是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教學活動,但是要求所有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利用同樣的學習條件,用同樣的學習速度掌握同樣的學習內容,并要求達到同樣的學習水平和質量,過于強調統一,忽視了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由于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每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內心世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于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質上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對某個學生是有效的方式,對其他人卻未必有效。
差異教學,類似于因材施教。在我國,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二千年前就已經提出并有所實踐,在西方,蘇格拉底的創造了“三段式對話”。后來盧梭主張的“自然人”的教育和杜威的“做中學”都有差異教學的理念。
學習本身是個極其復雜的現象,學習的對象、形式、內容、過程差別,學生本身也是有差別的,學習水平、能力、知識與經驗背景、性格特征等各不相同,就造成了學習的個別差異,又稱個性差異、個體差異,指個體在內在身心結構和外在行為習慣上所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人性特征。個別差異在生理上有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體能、感知覺等方面,在心理上有知識結構、智力類型興趣、愛好、動機、情感、意志等方面。尤其在職業院校,我們面對的學生差異性更大,要想提高教學效果,我們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差異以及學習類型,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因材施教,同時能夠給予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才能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
真正的教育家,能夠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通過學生的反應洞悉學生的內心,甚至學生大腦對問題的反應程度,而通過對學生大腦適當的刺激,致使大腦既不厭煩而又達到最大的加速度,開發學生潛能,培育人才。鑒于國內差異教學研究的現狀,本研究試圖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論對差異教學進行深入的剖析,努力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在借鑒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初步勾勒出差異教學的框架,以增進人們對差異教學的理解,激發人們進一步思考和研究差異教學,從而為在實踐中富有成效地實施差異教學提供有效的指導。
差異教學自上世紀90年代末已經陸續在美國一些地區推廣。下表1-1是Diane Heacox提出的差異教學模型。(來源:Diane Heacox, 差異教學——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