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論述如何培養學生利用知識,歸納總結基礎知識,提高分析、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進一步闡明優化初中數學總復習策略對提高教學效率的實際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總復習;優化策略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2-0071-02
數學總復習,面廣量大,重視復習教學策略,不僅有利于學生鞏固、消化、歸納基礎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進一步提高實際運用能力與操作技能。所以,數學復習是一個將數學知識系統化并使之不斷完善、深化的過程。
一、總復習要體現“四性”
1.要突出自主性。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復習。“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只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復習效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發動學生分項歸類、學生相互出題;發動學生討論,讓學生去求異、聯想;去主動搜索、尋查知識點,讓學生自我構建知識的框架;還可根據學生基礎分成復習小組,結合知識點分別由科代表(或教師)開辦講座等。
2.要體現靈活性。復習中要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要舉一反三,實現知識正遷移,讓學生善于求異思維,樹立創新意識。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教法并設計一些可從多角度思考的題目,以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樹立“用數學”意識。
3.要加強針對性。數學內容多、知識面廣、時間短,為此在復習時要全面兼顧,更要學會彈鋼琴,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針對學生知識缺陷、誤區和終點設計復習,讓學生通過比較、鑒別、互評等方法,進一步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鞏固、實踐應用,達到“培優、補差、治跛”的目的,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新的發展和提高。
4.要訓練綜合性。數學知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部分知識之間有著內在聯系,設計某一知識點的例題時,要兼顧其他相關的知識,達到“一例題一串、一串引一片”的目的。通過復習使學習平日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而且更要形成知識網絡,發揮復習的綜合效能。
二、總復習要靈活運用“四法”
1.整理歸納法:就是把學過的知識按一定的模式予以分類、整理,以求系統連貫,便于復習與提高。可以是教師整理歸納,也可以是學生個人、師生整理歸納等。
2.比較法:比較是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思維方法。在數學復習課中利用比較法復習,可以幫助學生分清知識的聯系與區別,便于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通過比較,也就進行了復習。如在復習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質、判定時,就可以采用比較的方法進行,即可理清相互之間的聯系,又能找到相互之間的區別,學生易于理解和應用。
3.討論法:討論便于有針對性地解決復習中的疑難問題,提高復習效率。同時也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復習過程的反饋信息,以便更有效地進行下一步復習。討論法可以由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對問題進行探究、分析、概括并解決問題。
4.題型變換法:此法是加深對應用題理解的良好訓練方法,也是解決目前部分中學生幾何證明難的有效途徑。
三、總復習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1.重點、難點與系統知識的關系。復習無疑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復習中只注意“點”而不注意“面”,是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全面掌握的。首先要在復習前,將課標要求明確告訴學生,使學生了解該章的重點知識;其次要注意復習廣度,知識不留死角;其三要注意例題、練習題的覆蓋面,盡可能涉及各個知識點;其四是在每一個章(或單元)復習結束時,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用列表或圖示的方法列出該章的知識結構網絡。
2.講、練、評的關系。講、練、評是復習教學中的三個重要環節,缺一不可。復習中要避免:一是講得過多,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練習超量,只練不評,是不利于信息反饋和調控的。在復習基礎知識時以啟發為主,穿插提問和短小練習,適當安排課堂練習;在綜合復習階段以講練結合為主,要注意習題的鞏固性、啟發性、實踐性、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