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學習中文歌曲來學習漢語的語音、詞匯、語法,不僅能提高漢語學習者對漢語的興趣,還可以使課堂氛圍輕松,中文歌曲作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個輔助手段,將漢語教學寓教于樂。本文從語音、詞匯教學、語法教學以及中文歌曲教學的選擇等方面來探討中文歌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對外漢語;中文歌曲;作用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2-0105-02
現如今,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隨著全球“漢語熱”持續升溫,學習漢語的外國人與日俱增,漢語對外教學日趨重要。對外漢語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目前講求的是高效并且能提起學生興趣的方法,中文歌曲的學習對于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來說,不僅有趣而且不拘泥于課本知識,更靈活地展現中華文化和漢語魅力。學習中文歌曲更能激發學生對漢語學習的熱情,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學習漢語發音方法、漢語詞匯以及漢語語法。
一、中文歌曲與對外漢語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主要由語音、詞匯、語法的教學組成,中文歌曲在對外漢語教學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中文歌曲與語音教學。
音樂對漢語學習者的聲調啟蒙教學和韻腹的發音訓練進行了實驗和研究,最后對音樂在漢語課堂中的積極作用做出了肯定。中文歌曲給漢語學習者更好的接觸漢語的機會,即便漢語學習者身處的不為漢語環境,也能通過中文歌曲進行練習。中文歌曲中旋律的跌宕起伏,歌詞的循環往復,有利于讓學生深刻記憶,避免了普通教學中的跟讀單詞,死記硬背。如《為你寫詩》中的歌詞,多次重復“為你寫詩”,強化了漢語學生對“zh”的掌握,學習者多次跟唱,教師可以糾正。在使用中文歌曲輔助語音教學時,需要教師注意教學對象,漢語學習者需掌握初級詞匯的標準聲調以及基本發音要領。有些中文歌曲中的漢字的聲調會隨著曲調的改變而改變。如《比我幸福》中的“幸福”的“福”,句尾變調后,發音接近于“fū”,同時漢語中還存在音變,像變調、輕聲、兒話、“啊”在句尾跟不同的字會產生不同的發音等等……所以在學習中文歌曲之前必須準確掌握發音要領,避免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對詞語發音的混淆。
(二)中文歌曲與詞匯教學。
中文歌曲的學習可以幫助漢語學習者擴充詞匯量,并且通過對歌詞的多次的寫和看,可以幫助漢語學習者識記漢字結構。在課堂中,教師通過播放歌曲MV的方式,讓學生大致對歌曲的內容以及情感走向有初步的了解,讓學生抄寫歌詞后自行對未知詞匯進行一些猜測,再加上對已知詞匯的理解,對歌曲有基本的了解。之后再由教師對中文歌曲中的詞語進行講解,加深印象的同時能糾正學生有可能產生的對詞的誤解。在使用中文歌曲輔助教學時,需要教師注意教學對象,針對不同詞匯量的學生選取不同的歌曲,年齡較小的學習者,可以教授兒歌,如《丟手絹》、《小星星》;對于高年級的學習者,可以教授含有高級詞匯的歌曲,甚至是古典詩詞改編的歌曲,如《小情歌》、《水調歌頭》。
(三)中文歌曲與語法教學。
在語法教學方面,中文歌曲可以輔助學習者進行理解。如《為你寫詩》里的“愛情,是一種本事,我開始連自己都不是。”可以幫助學習者學習“連…都/也”的用法。在普通課堂中,教師講授這一語法點,是通過造句、舉例子讓學生進行理解之后讓學生造句,這樣的語法點的講解會讓漢語學習者感覺枯燥乏味,書本中的例子也略顯呆板無趣,而中文歌曲能克服這一缺點,通過歌曲中的意境表達提起學習者對于語法的興趣,同時更好地掌握語法點,而且多數中文歌曲的歌詞都有修辭格的運用,如《白日出沒的月球》中“我要的只是自在的露水”,用了比喻的修辭,增強了它的表達效果,容易讓學習者理解和學習。但是現在的一些流行歌曲,作詞者過于追求新奇和歌詞的朗朗上口,反而使得歌詞出現病句堆積。如方文山作詞的《聽見下雨的聲音》里的“百葉窗折射的光影,像有著心事的一張表情”,“回憶是一行行無法剪接的風景”,量詞搭配有誤。如果采用這樣的中文歌曲,會給學習者帶來學習上的困難。因此這類語法有誤的歌曲,不應該用來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更不能進入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中。還有一類詞類活用的歌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也應該被教師們注意。在古代漢語中,詞類活用非常普遍,是指某些詞臨時改變其基本語法功能區充當其他此類或基本功能未改變而用法特殊的現象。詞類活用成為了當代流行歌曲的語法特色,如《七里香》中的歌詞“那飽滿的稻穗,幸福了這個季節”,其中的“幸福”一詞就是名詞或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一些漢語學習者尚未掌握詞類活用,且過早的教授詞類活用的中文歌曲會造成學習者對于詞匯和語法的一些誤解,因此在此類歌曲的選擇上需要慎重。
二、對外漢語教學中如何選擇中文歌曲
在選擇對外漢語教學的中文歌曲,需要遵循這樣的原則:“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選擇的歌曲內容一定要積極向上。同時歌曲教學應依據學習者的漢語水平而定。我們建議把漢語教學分為三個階段——初級、中級和高級。”本文認為不僅要根據對知識掌握情況的不同選擇不同的中文歌曲,還應該根據不同國家、不同年齡層次、學習漢語的目的來選擇歌曲。
(一)結合生源國選擇歌曲。
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文化和風俗習慣,政治體制也不盡相同,沒有優劣之分,因此,在選擇中文歌曲的時候,要避免帶有宗教性質和政治色彩的歌曲,在使用中文歌曲對外漢語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習者所在的國家和所說的母語來選擇歌曲,還可以根據學習者喜歡的歌手、歌曲中比較符合教學目標的歌曲進行對外漢語教學。如泰國的漢語學習者偏愛泰國August樂隊主唱Pchy所演唱的中文歌曲,鄧麗君的歌曲,泰國的華僑學生中,大部分會說粵方言、閩方言、客家方言,因此一些相對的方言歌曲也深受他們的喜愛,由于方言中部分語法規范和發音和現代漢語有差別,因此本文不討論。鄧麗君的歌曲歌詞非常古典,利用古典詞牌、曲牌填詞,使得歌曲更富有中國元素。通過根據漢語學習者的興趣選擇的中文歌曲更能使蘊含在歌曲中的教學的目標被學習者吸收。
(二)結合年齡選擇歌曲。
不同年齡的學習者的自身經歷不同,因此針對年齡層的中文歌曲的選擇尤為重要,未經世事的年齡較小的學習者不適宜學習情歌,年齡稍長的學習者也不必學習兒歌。兒歌篇幅短小,簡單易學,且容易哼唱,朗朗上口。適合低齡學習者。篇幅較長,結構復雜,蘊含言外之意,有一定社會閱歷才能理解的歌曲則適用于年齡稍長的漢語學習者。
(三)結合學習目的選擇歌曲。
“漢語熱”的持續升溫,隨之而產生的是漢語學習者的增多,但并非所有的漢語學習者都是為了“HSK”或專業考試,一部分的漢語學習者希望學習到帶有中華傳統文化氣息的歌曲,詩詞類的歌曲和戲劇類的歌曲就可以成為學習的選擇。如果是為了專業考試,歌曲的選擇就要根據書本的知識點進行挑選,便于識記理解重點。
中文歌曲作為一種新興的輔助手段,在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課外實踐活動為教學內容增色不少。將中文歌曲融入進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漢語學習者的積極性,寓教于樂,還可以讓學生在娛樂中獲得知識。中文歌曲在對外漢語教學方面雖然作用頗多,但是如何靈活的運用,將中文歌曲教學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手段,融入自己的教學風格,還需自己嘗試并且結合教學內容。使用中文歌曲進行對外漢語是利弊參半的,因此在選擇中要注意有針對性、實用性、自愿性等原則,盡可能地避免挑選一些過于復雜、語病堆積的流行歌曲。
參考文獻:
[1]趙越.對外漢語教學中運用聽中文歌曲學中文的教學法淺析[J].考試周刊.2010(29): 131-132.
[2]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語言人學出版社.2000. 170-179.
[3]蔣以亮.音樂與對外漢語的語音教學[J].漢語學習.1999(3):38-41.
作者簡介:唐瑋,廣西外國語學院2012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
本文系“廣西外國語學院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中文歌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