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高職院校《法律基礎》課程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考核評估等方面予以分析,旨在為高職院校《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法律基礎;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2-0065-02
在現有的高職院校之中,《法律基礎》課擔負著眾多高職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教學的歷史重任,對培養新時代知法懂法,學法守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該課程占有重要地位。
針對高職《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教學問題:課程設置錯位,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手段落后等,筆者認為各高職院教師應按照《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特點以及規律,對《法律基礎》課程給予合理重視,正確定位,努力提高高職院校《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成效。具體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即是: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效果考核評估。
第一,科學設置《法律基礎》課程,為學生開設法律基礎課,更好的普及法律基本概念。很多學校存在這種現象:對會計專業學生開設《經濟法》《稅法》課程;對旅游專業學生開設《旅游法基礎》課程;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生開設《合同法》等,看似“對癥下藥”,而事實上導致學生對法律出現認識偏頗和對法律認識不全的現象。筆者認為,不管是開設什么樣的法律課程,開課之前必須要學生先學好《法律基礎》課程,在《法律基礎》學習中,一些法律上的通用概念和基本原理一定先要學生明確,如果不讓學生弄清楚這些基本概念或者原理,老師在上其他法律課時要花很大功夫補充解釋,譬如:“代理”“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等,一提及學生就很難理解。把握好法律課程的關聯性和全局性,把基本理論講解清楚才便于學生更好學習。
第二,以學生的專業為基準,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在高職《法律基礎》的教學中,筆者認為不能以法律專業學生的高度來要求高職學生,高職法律基礎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拓寬知識面為目的的,應配合專業教學選擇教學內容,以學生的專業為授課基準。
《法律基礎》課程中的內容整合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應當精選教學內容,選擇普遍適用的、重要的法律講給學生聽,還要對教材有所補充和取舍。時代變化,法律、法規會經常廢、立、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我們所學習的法律教材難免有相對的滯后性,因此一些最新的重要立法就很難及時在教材中及時體現出來。要結合學生將來工作的需要,選擇典型的新的案例與所學知識結合起來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講課中不能只滿足于教材,要收集最新的資料,及時的補充給學生,在規定內容教學的課程內容之中,適當延伸教學空間,且巧妙地把法律書面理論變為實際的運用。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法律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們學會如何學以致用,把書面法律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如果老師在授課時只講書本內容,忽略書本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這不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的內容,同時這也違背了法律課程的教學的基本宗旨。
第三:巧妙運用案例教學來提升《法律基礎》課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促進學生的理解與掌握。
法律就其本身而言專業性較強,極度抽象,教師難講懂學生也難聽懂,如果不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將會使得法律課程教學進入一個死胡同。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是水乳交融的關系。法律過于抽象,學起來固然索然無味,法律課程如果不注重案例教學,那么教學目的是很難達到的,這也是法律教學的一大特色所在。案例教學不但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而且把單向教學變為雙向的,案例教學也是增強學生學習法律的一種有效方式。
案例教學是將生活中的有關法律案例與法律專業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案例的解說,分析案例,提出問題并與學生共同討論。案例最好的方式是能與現代化方式有機結合,如給學生們看《今日說法》《法治世界》《經濟與法》等一些優秀的法律節目,看完之后結合當堂課的內容請學生談自己的觀點,教師再具體講解,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去深刻理解教學內容。
同時可以通過某些案例創立設置課外模擬教學情境,使得課堂教學從封閉型變為開放型。模擬環境會使教學錦上添花。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安排學生到法院旁聽一些真實的案例審理,也可以帶學生去參觀勞教所或監獄等。這種特殊的教學課堂,能使學生親身參與實踐,設身處地的思考問題,學生一定會對法律知識理解更加深刻,學生的法律學習也會大有收獲。總之,不要“填鴨式”灌輸知識,,否則可能形成“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全忘記”的狀況。
第四,改革傳統閉卷考試的考核方式,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
考核方式的多樣化,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筆者認為應當增加平時作業、論文(課堂案例分析小結)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筆者重點闡述這三種方式:閉卷考試,雖然大多數學生不喜歡,但這會促使學生記牢重要知識點,以點擴為面,十分可取;平時作業,會促使學生課后去查閱資料,自然而然地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從而達到更好理解教學內容的目的;課堂案例分析小論文不僅可以看出學生有沒有用心去理解所學內容,同時也訓練了學生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也會使得課堂更富有活力。綜合運用這些考核方式,才能使得學生更好地學好法律知識。
高職院校《法律基礎》課程教育改革還有很多等待我們去探索,也不僅是筆者以上所陳述的四個方面改革及探討,筆者只是根據平時教學談點感想。其實,高職學生法律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升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努力解決,比如還應著眼于構建切實有效的法律課程教學體系等,只有這樣才能使高職院校的法律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達成素質教育教學工作要求和學生能力全方位培養等方面才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晉,馬慶發.高職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研究.2011.
[2]張德廣,程文琴.“法律基礎”課應強調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提高.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9.
[3]高雪輝.完善我國高職法律實踐教學的對策.中國國貿.2011.
[4]張靜茹.讓法律基礎課成為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推進器.河北工程技術職業學院學報.2008.
[5]趙紅星,國靈華.以就業為導向,加快法律高職教育改革.科技信息.2007.
[6]洪芳.關于高校法學教學模式的重構.科技信息.2007
[7]韓培慶.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