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我國幼兒學前教育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教育方法不恰當,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整個基礎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神經系統迅速發展的關鍵期。因此,這一時期的教育對幼兒今后的發展都發揮著巨大的決定性作用,這一階段的教育也是幼兒發展智力、潛力的關鍵時期。
關鍵詞:學前教育:教學途徑:淺見
中圖分類號: 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2-0062-02
引言
學前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屬于最為特殊的教育,學前教育教學的健康有序發展對于孩子們的智力啟蒙以及人格完善方面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學前教育教學的健康發展也有利于提高我國人口的素質,對于加快我們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步伐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由此課件,學前教育對于一個孩子現階段以及未來的發展是多么重要。本文筆者結合學前教育教學展開幾點自己的見解,希望對推動學前教育教學事業的健康順利發展做出一份微薄之力。
一、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眾所周知,《幼兒教育學》主要是對幼兒教育活動的規律總結,這也就決定了它的理論性是較強,如果教師仍采取過去那種陳舊的教學模式,一味地向幼兒教授知識,忽略了孩子們的接受能力,既不利于提高教學水平,對孩子的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首先,幼師可以和孩子們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讓孩子們都逐漸的喜歡上《幼兒教育學》,而且還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比如說,教師在教孩子畫畫的時候,可以讓他們自主進行畫畫創作,想象一下自己未來房子的模樣,然后再畫出來。教師在孩子們畫完之后,不要簡單地給他們一個分數,要和孩子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問孩子“為什么你的房子外面會有小花園呢?”這個時候,小朋友們也會簡單地說“爸爸媽媽在這里玩”,教師可以繼續問:“你愛你的爸爸媽媽嗎?”通過這一系列的對話溝通交流,教師也可以及時地掌握幼兒的內心世界。在這一過程中,幼師還可以簡單地指導幼兒畫畫,對他們的作畫技巧進行點撥,但不要讓幼兒按照模板作畫,這樣會限制他們的天性發展。
二、回歸教育本性,關注兒童成長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推廣開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逐漸的提高,人們也就越來越關注本性的東西而不再浮于表面,教育領域也是一樣的,尤其是幼兒的早期教育,更是需要關注的一個階段。幼兒階段對于兒童的成長,啟蒙和幫助等方面都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甚至可以說為兒童今后的生活都奠定一定的基調。幼兒在接受早期教育時,他們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教育的實際意義,因此,幼兒的早期教育要將聚焦點是如何讓幼兒理解生活,理解教育,然后去感受生活和教育的樂趣,不要讓幼兒成為學生,讓他們,成為兒童。學前教育則要從教育最根本的出發點展開,將這一出發點回歸到幼兒自身,回到人性教育的中心上,開展真正的學前教育。開展教學活動時要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為準則,這也是開展學前教育的目的所在。很多教育理論也提出,學前教育需要關注的幼兒自身的潛能,學前教育也是幼兒兒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的開始階段,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孩子們盡快適應生活,目的就是純潔忠誠地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三、幼兒活動中的德育要注意恰當的認知培養
幼兒園還可以開展各種活動,特別是一些游戲活動,都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實際上,很多游戲活動的開展其實都是模擬社會環境、社會角色的活動。社會則是由共同生活的人一起組成的,為了維護大家的共同利益,則要求每一位社會成員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行為規范,這種社會行為規范的教育,則需要從小培養,從下抓起。因此,在開展游戲活動或者是開展其他活動時,教師也要有意識地發展、鍛煉孩子們的社交能力,讓他們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了解自己和別人,學會處理和同伴之間、教師以及其他人之間的關系,這也是開展活動希望最終達到的目的,也是教師對幼兒教育時需要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活動中,教師需要針對兒童自身的活動特點,不失時機地指導他們的行為,促使孩子們逐漸形成好的道德品質。此外,教師還要注意的一點是,要引導孩子學會自己主動提出要求,學習如何加入到其他小朋友的活動當中,如何去分享、輪流、合作,在活動中怎樣解決和同伴之間的糾紛,如何理解或者是幫助別的小朋友等。比如,在活動中,孩子之間也常會發生一些小矛盾。如果教師沒有及時處理,或者是處理不當,則會造成不可預知的后果,反之,則能夠收到較好的德育效果。皮亞杰的“社會認知沖突理論”也告訴我們,兒童之間由于觀點不同而爭論,也會導致社會認知上的沖突。在解決這些沖突的過程中,兒童既要考慮到自己的觀點,也要考慮其他小朋友的觀點,這一沖突解決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兒童認知結構改變的過程,同時也是孩子克服自我中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當中,孩子們的道德認知也肯定會得到升華,他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正確地掌握了一些社會概念。“玩具應該是大家一起玩的才更好。”“小朋友們之間也應該是團結、合作的。”這些看似指令和口號的要求,也會逐漸地成為孩子們的觀念和習慣。
從交往的視角上提供一種解釋學前教學的框架與思維方式,有利于為學前教師的教學認識與實踐提供一個宏觀上的教學理念。尤其是在當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也是需要教師及時地轉變教學方式的。需要教師結合課改的要求,及時地更新教學方法,引導學前教育教學實踐向著更為合理的方向發展,教育兒童,引導他們向著更為健康的方向發展,這也是符合當下的教育教學理念的。
總的來說,學前教育對于幼兒自身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也需要教育工作者準確地抓住幼兒的心理與生理特征,不斷地完善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與體系,為后期的學前教育的順利開展做好充足的準備。
參考文獻:
[1]何劍蘭.激活中職幼兒教育課堂,讓學生動起來[J].神州,2013,29:81.
[2]許志勇:《影響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幼兒教學,2011(4).
[3]甘波.積極探索《學前教育學》課程的教學新思路[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2).
[4]王宏宇.松原職業技術學院“十一五”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Z].松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3-17.
[5]張娜,陳佑清.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結構現狀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