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而且在中考題中好多大題尤其是23—26題中已經顯現出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多給學生滲透創新思維。本文就以下幾方面來對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出一些淺見。一、在數學教學中針對一些問題,精心設計疑問,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二、在解決問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將難點分散,教師做好引導、啟發的工作,讓學生自己從多個方面探索問題的答案,做到一題多解,舉一反三。三、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會使學生學習興趣更濃厚,也會使所教內容更形象,便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意識;一題多解;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2-0045-02
自素質教育提出以來,學校的教學工作重點已由側重知識的培養轉移到重視素質教育上來,而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的手段中離不開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初中數學教學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學生創新能力提高了會使初中數學教學質量也隨之提高,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兩者相互促進,最終提高學生的素質。下面我從以下三方面談談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巧設疑問,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自覺、主動的學習,探究解題的方法,從而獲得創新的成功。一般來講,在數學教學中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積極思考的動機,使他們心無旁騖的投入到積極的思考探究中,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起主導作用,巧妙地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讓他們的思維也活躍起來,這樣學生就可以獲得創新性思考的機會,能力就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培養。如:98乘以102,學生用計算器、列豎式的形式計算,老師用平方差公式計算,結果學生發現不如老師算得快,這就產生了疑問,進而激起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這時老師引導、啟發學生觀察,98與102之間的關系,在100左右,就能投入到知識探索中,促進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數學思想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它蘊含于數學知識中,是解決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能力的橋梁,發散性思維是創新能力思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側重思維活動的靈活性和知識的遷移。這要求教師把教材和學生實際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分散難點,設置疑點,形成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并耐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從多方面采取多種策略,認識解決問題。如:已知x-y=3.5,求|2-x+y|的值。通過分析判斷無法分別求出x、y的值,只能另辟蹊徑。解決一:因為x-y=3.5所以-x+y=-3.5,則原式=|2-3.5|=1.5(變換已知條件,使之符合求解的代數式)解法二:因為x-y=3.5所以原式=|2-(x-y)|=|2-3.5|=1.5(通過添括號改變原式形式,使之與已知條件吻合)解法三:因為x-y=3.5所以x=y+3.5,則原式=|2-y-3.5+y|=1.5(通過移項,用含y的代數式表示x,帶入消元)。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善于應用多媒體教學
改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現狀,實現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應用多媒體教學,一方面可以使課堂授課容量增大,減少板書浪費的時間,另一方面可以使所授內容更形象、生動,能增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還能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是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比如再講一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反比例函數和試圖與投影等內容時,利用多媒體演示一次函數圖像隨k、b的變化,二次函數圖像的變化和平移,以及根據某個物體的三視圖還原圖形等,這些都是將抽象的函數式轉化成了形象的動畫,學生的視覺中又多媒體上活動的圖形代替了課本上的是“死”圖形,更加形象直觀,學生也易于接受,而且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在有些教學內容講授中,還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模型,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大膽創設教學情境,并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只有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才會真正充滿創新活力,學生的創新能力才會得到真正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任樟輝 《 數學思維論》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
[2]張楚延 《數學細則一百講》 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年.
[3]唐松林 《論創造性數學模式》 外國教育出版社 2001年.
[4]劉邦耀淺談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數學教學通訊》 2000(8).